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桥 《收藏》2016,(11):48-48
直百五铢背“为”钱(见图),广穿厚肉,上下右左顺读,面背皆有内郭。正面钱文“五铢”二字略显瘦长,“直百”二字则稍宽肥;钱背所镌“为”字在穿口左侧。据说钱文为诸葛亮所书。是钱为青铜质地,直径28毫米,重7.8克。整个钱体布满硬锈,是典型的出土之物。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6,(21)
正直百五铢背"为"钱(见图),广穿厚肉,上下右左顺读,面背皆有内郭。正面钱文"五铢"二字略显瘦长,"直百"二字则稍宽肥;钱背所镌"为"字在穿口左侧。据说钱文为诸葛亮所书。是钱为青铜质地,直径28毫米,重7.8克。整个钱体布满硬锈,是典型的出土之物。钱币学界将直百五铢背"为"钱称为"犍为五铢",因其铸地在四川犍为县,  相似文献   

3.
张庆明 《收藏》2001,(10):58-58
笔者最近收集到“五子”、“五金”两枚古钱,经本地几位同好共同研究,认为该二枚钱系真钱无疑,属五铢异品钱,现附上照片,供泉友们共同欣赏,并对两枚古钱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吉祥 《收藏》2009,(10):133-133
我的藏品中虽然没有价值连城的孤品,但就是这些貌不惊人甚至是满布斑驳锈迹的古钱,促使着我不断地搜集和寻觅。2009年3月,我喜获1枚战国“蔺”字在左圜钱,因早年曾集得l枚“蔺”字在右圜钱,现终于左右“蔺”字圜钱集齐,可谓缘分,真乃人生一大快事。  相似文献   

5.
成日至 《收藏界》2011,(7):88-88
在明代各种版式的"天启通宝"方孔钱中,背文为"奉旨"的小平钱较为突出,主要原因为:一是这种古钱不仅是奉旨铸造的,而且还在背文上铸了"奉旨"二字,应为"天启通宝"的开炉钱;二是许多古钱虽然同样是奉旨铸造的,却都没有铸上"奉旨"二字的背文。所以,背文为"奉旨"的明代"天启通宝"  相似文献   

6.
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铸行“圣宋元宝”、“圣宋通宝”钱。通宝分为小平光背和小平型背“当伍”两种,居中国古钱珍品之列。笔者珍藏着一枚“圣宋通宝”钱,径24毫米,穿5.5毫米,厚1.5毫米,重4.2克。小平光背“圣宋通宝”在查阅过的钱谱里只发现三种版式。笔者所藏这枚钱,同《历代古钱图说》第95页1033号“圣宋通宝”拓片文字两相比较,字体、风格、气韵颇为相似。后者字迹清晰,毫  相似文献   

7.
成春到 《收藏界》2011,(3):66-66
在清代,钱面有"大清"二字的方孔铜钱,仅有一特例,为宝福局铸造的当"一十"的"咸丰通宝"。在华光普先生编著的《中国古钱大集》中,将其评定为一级,虽未列入古泉五十名珍,但也是一枚大珍古钱。为了能获得这枚古钱,我从"文革"开始,便在江苏、浙江、福建、上海、北京等地苦苦寻找,直到改革开放后的前二十年,都一无所获。前几年,我到浙江旅游,才在杭州古玩市场上淘到了一枚(见图)。  相似文献   

8.
魏咏柏 《收藏界》2013,(12):92-92
几年前,我在古钱市场淘到一枚“唐国通宝”,此钱直径约2.5厘米,重约4.5克,钱面篆书“唐国通宝”四字,体正势圆,字迹工整,笔法秀丽。  相似文献   

9.
董大勇老师:您好!近日笔者在乡下,从一大串古钱中选出一枚洪武通宝背“祯”钱,此串钱中有宋钱、明钱、清钱几种,五六百枚,其中部分铜钱正背面包浆已被卖主磨亮过,此钱也不例外,其正面洪武通宝四字及边缘包浆,大部分已被磨去,但通宝两宇仍可见底层红棕色包浆,背面包浆  相似文献   

10.
王泰初 《收藏》2007,(6):149-149
北魏所铸“太和五铢”钱文中之“太”字,与我名字中的“泰”同音,故早年就将其钱列为寻觅目标之一。然北魏“太和五铢”钱难觅之程度在陕西不亚于王莽泉布。偶有泉友从旧都洛阳来陕,所携“太和五铢”钱由于真伪难辨,未敢贸然购藏。  相似文献   

11.
王泰初 《收藏》2010,(8):130-131
钱币收藏研究界历来对小五铢的断代、定性存有较大分歧,谱录的说法亦不一而论。民国时期出版发行的《古钱大辞典》将小五铢定为王莽钱,定价“五角”;《历代古钱图说》将小五铢列入六朝陈文帝“鸡目五铢”条下,并称:“按此钱初铸极精小,即旧谱误为沈郎钱,近人属之王莽者是也。”近年出版的《中国钱币大辞典·秦汉编》则将小五铢定性为“冥钱”。  相似文献   

12.
张振龙 《收藏》2001,(12):42-42
近年来,先是一些科技信息类小报,相互效仿,大肆宣扬“收藏古钱,轻松发财”,靠出售高价信息资料大赚了一把;后来一些公开发行的正规报刊也玩起这套把戏来,要么给那些玩信息的广而告之,要么干脆直接炒作,小赚一笔。这样以来还没有富裕起来的许多人,面对经济大潮或缺少资本,或缺少胆略,当看到此类信息时,不禁为之一震,很快陷入了“收藏古钱,轻松发财”的怪圈。如:有则信息称:“30%以上的家庭皆遗留着不同品种的古钱币,它有着极高的身价,从几百元到数万元,所以收集古钱币是一条生财之道”。接着进一步阐明:“我公司收集上到商周,下至清末民初的钱币,正背图案近3000枚。  相似文献   

13.
王可炜 《收藏》2011,(6):115-115
笔者藏有两枚出土于汝州市下程村的三铢古钱,其中一枚还留有当时铸造的浇口(见图)。该币直径24毫米,“三铢”两字看似平常,然字体深峻,包浆自然。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4,(5):150-150
上海崇源2014年春拍钱币专场拍卖将于6月中旬举行。古钱方面,此次征集到张叔驯先生家属友情提供之石范、陶范数枚,是张氏遗留在上海的部分藏品,"文革"时期被抄家,后入上海博物馆。其中有"齐之法化"背"上"四字刀石范1件。齐国刀币石范极为罕见,是博物馆级的藏品,极为难得。本场另推出"思远堂"收藏中国古钱数十枚,其中"皇宋通宝"折二铁母、"大宋元宝"背"利州行使"铁母、"开禧通宝"背"同二"铁母、"嘉定通宝"背"同三"铁母、"乾道元宝"背"正行"铁母、  相似文献   

15.
师文涛 《收藏》2021,(3):55-55
在近期一个钱币拍卖平台的直播中,我看到一枚心仪已久的黄铜质大清铜币中心“滇”二十文铜元(见图),虽然价高,但机不可失,遂将其购下。至此,终于得到了这枚梦寐以求的藏品。回想我初涉泉河时,转遍县城所有书店,终于寻觅到华光普编著的《中国古钱目录》和《中国铜元目录》。  相似文献   

16.
陈国友 《收藏界》2012,(5):75-75
我早期集得的一枚“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钱是红铜质的,与其他“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钱不同。钱币的直径为44.5毫米,穿径5毫米,厚3.6毫米,重量是42.5克。此钱锈蚀较重,我用我研制的“小腐蚀去油除锈剂”数次清洗后,使其字口清晰,所拍的照片如图1。  相似文献   

17.
马树启 《收藏》2006,(9):88-88
2000年3月的一天,我的朋友在郑州古玩市场收集到一枚罕见的朱雀白虎纹“大泉”钱,正面上方篆书“大”字,下方篆书“泉”字,“泉”字向右横倒书写,左右两边分别是高浮雕“白虎”“朱雀”图案,背平素无廊,内穿特大。  相似文献   

18.
金宝山 《收藏》2009,(11):110-112
加拿大华人杜维善先生收藏与研究中国古币40多年,收集数万枚古钱,仅半两钱就达2万多枚。他先后4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丝绸之路”古钱币近300枚,向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也捐献了一些古钱。撰写出版了钱币研究专著6部,可谓著作等身、名副其实的古钱币收藏研究专家。  相似文献   

19.
周定国 《收藏》2001,(7):65-65
湖南某地一民工在河中挖沙时,拾得篆书“永通泉货”古钱一枚。该泉直径32毫米,厚2毫米,面内郭宽9.5毫米,背内郭宽10.5毫米,重8.9克,形制规整。钱文自然、婉转流丽,清秀古雅,文质彬彬,字迹清晰。与过去各种古钱图谱所载此种钱的钱文不同处是:永字有三笔接内郭;通字的“走”之旁最后一笔呈十分流畅的婉转流丽半月形,而不是过去资料所载的钝角形;泉字的最后一、二笔不连结而分离(用放大镜观察也有可能是铸造时的缺陷);货字为圆贝宝,货字的第四笔与第一笔相连接。整体欣赏四字,有一种更为典雅之感,与过去所载显然不是同一版别。  相似文献   

20.
王舒乙 《收藏》2013,(1):100-101
2011年,福建宁化县石壁村发现了数千斤古钱窖藏,时代跨度上迄唐代下至南宋初年。笔者从中挑选出1枚“靖康元宝”篆书折二钱(见图),直径30.1毫米,厚1.3毫米,通体绿锈,字口清晰,保存完整。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重用以蔡京、童贯为首的“六贼”,奸臣当道,民不聊生。于是各地大小义军揭竿而起,对抗朝廷,大宋江山日趋衰落。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