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归因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归因理论已被广泛的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等领域。最新的消费行为研究表明,顾客的归因行为与顾客满意感受存在密切的关系,顾客在购买过程及购买使用后的归因行为会影响顾客的满意。在剖析归因理论的本质和内涵的基础上,从原因归属、可控性、稳定性三个方面讨论了顾客的归因行为对顾客满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郑小霞  闵小娇 《知识窗》2014,(24):30-31
归因理论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它是指对人们的行为和行为结果进行解释,做出推论,以指导人们的行为。本文运用韦纳的“三维度,六因素”的归因理论,设置了归因调查问卷,从江西省南昌市江南学校八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一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的数据,深入分析初二学生英语学习成败的归因倾向,给今后的教学以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运用归因理论,剖析当大学生面临一个事件结果时,会对其行为采用什么样的归因方式。分析了不同的归因方式是如何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针对大学生采用归因方式导致的不同心理健康问题,进一步提出了改变大学生归因方式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归因就是对行为原因的知觉和对原因的分析.归因方式作为一种个人经验性的东西对个人生活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研究表明,人们解释他们生活事件的归因方式经过多次重复后会变成他们终身的习惯化归因方式.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的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科技创新的因素。其中,需要是产生科技创新行为的原动力,动机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智力因素,创新人格是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必备素质,积极的成败归因分析可有效地激励科技创新,而习惯性思维等心理因素则阻碍着科技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学生成败归因倾向的分析,提出了归因理论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重视对学生的不同归因倾向研究;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多做努力归因;积极帮助学生增强自我效能感,克服习得无助感;鼓励、引导学生建立有积极意义的归因模式.  相似文献   

7.
侯国成 《科教文汇》2007,(6X):62-62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归因理论,通过端正教师的归因、了解学困生的归因倾向、帮助学困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使学困生取得成功的体验,能够大面积的转化学困生。  相似文献   

8.
东西方的归因风格因为文化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在个人主义文化下,西方人倾向于个体归因;中国人则在集体文化下,更倾向于在情境中解释行为。中国人倾向于把成功和失败都归因于外部、不可控因素,并且较少出现自我服务归因偏差。这些归因方式有利于组织内部的和谐,但是成功的外归因不利于成功经验的分享,失败的外归因可能存在责任逃避现象。管理者需要分析员工成败原因,引导员工正确归因,根据员工归因风格来安排适合他们的工作,并结合传统文化和国内外企业文化的优秀部分创建适合的企业文化,帮助员工合理归因,提高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9.
《今日科苑》2008,(10):229
在借鉴韦纳归因模型基础上,对归因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积极归因的对策,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和归因分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归因理论,通过端正教师的归因、了解学困生的归因倾向、帮助学困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使学困生取得成功的体验,能够大面积的转化学困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