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粗心”是注意力不能很好地集中的表现,是一种不良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学习有很严重的影响。有的教师认为,粗心是天生的,只与遗传有关,教育教学中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教师甚至错误地认为,往往是那些粗心大意的学生聪明伶俐,经常听到这样的评价:“这个孩子聪明是很聪明,只是粗心一点”,这样的评价易给学生以误导,使他们认为粗心与聪明是相关联的,从而不去重视克服自己粗心的坏习惯。粗心是天生的吗?是不是越粗心的学生就越聪明、学习成绩越好呢?学生的粗心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带着这样一些问题,笔者以“你觉得‘粗心’对你的学习成绩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青年语文教师,我很愿意和广大青年教师谈几句知心话。 有的青年教师问我:“你这样年轻就取得了突出成绩,获得许多荣誉,你是怎样取得的?是不是你的头脑特别聪明?”我说:“我的头脑真算不上聪明。我当中学生时,数理化常常不及格。我学文科,固然与我酷爱文学有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能力提高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造就一个强大的脑子,让不聪明的孩子变得聪明,让聪明的孩子更加聪明。怎么实现这个目标呢? 1.教师要时时刻刻、事事处处站在系统的高度讲授知识,让知识总是以“系统中的知识”的  相似文献   

4.
一、你的评价准确吗?例1:有位教师上《四季》一课,学生读完课文后,老师问:“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老师,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我可以到河里去游泳。”老师听了以后满意地说:“你真聪明,还会游泳呢!”这个小男孩的聪明之处到底在哪儿?会游泳就是聪明吗?[反思]从以上这个教学片段可以看出,教师的评价语缺乏针对性、准确性,就像一顶高帽子,戴在谁的头上都行。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也常常出现这种情况,一味地夸奖学生真棒、真聪明,可学生到底聪明在哪儿?教师不明白,学生也不明白。其实,案例中的小男孩的聪明之处在他不仅说出…  相似文献   

5.
孟继高 《湖北教育》2000,(12):28-28
一位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孤狸和乌鸦》一课,在揭示道理之前,设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喜欢孤狸还是喜欢乌鸦?”学生的发言很有趣: “我谁都不喜欢。” “我喜欢乌鸦,乌鸦很好玩。” “狐狸很聪明,我很喜欢它。”  相似文献   

6.
曾在不同场合听两位老师教学“聪明”这一词语 ,听后颇有感触 ,现将教学过程简录如下 :A师 :聪明是什么意思?生 :聪明就是会动脑筋。师 :对。那我们怎么来记住“聪明”这两个字呢?生 :“聪”字左边是个“耳” ,右边是个“总” ,合起来是个“聪” ,聪 ,聪 ,聪明的“聪”。生 :“明”字左边是个“日” ,右边是个“月” ,合起来是个“明” ,明 ,明 ,聪明的“明”。师 :这两位同学说得很好。我们一起照他们的方法来记一记。(学生齐声说。)B师 :你们知道 ,历史上哪些小朋友很聪明?生 :司马光很聪明。一个小朋友掉到大水缸里 ,司马光举起一…  相似文献   

7.
趣话映衬     
古代有个人 ,身上背着一个沉重的包裹 ,骑着马在赶路。走路人看到他包裹背得很吃力 ,于是就对他说 :“你为什么不将包裹放在马背上?”他答道 :“马驮着我已经很重了 ,再放上包裹 ,马不更增加负担了吗?”走路的人听了哗然大笑 ,议论道 :“这真是聪明的笨人!”这当然是则笑话。但路人说的“聪明的笨人” ,很有点艺术性。“笨人”用“聪明”来修饰 ,看来似乎是矛盾的 ,但仔细一想 ,很有道理。“聪明的笨人” ,其实是说“笨人中的笨人” ,说“笨”是真 ,冠以“聪明” ,以反义词去修饰 ,一方面更突出其笨 ;另一方面又有讽刺意味 ,更增强语言效果…  相似文献   

8.
听课偶感     
最近,我到几个学校听了几堂课,有些问题萦绕脑际。在此提出来与大家探讨。其一,是关于“聪明”的话题。有些教师上课时,为了肯定学生或鼓励学生,习惯说:“你真聪明”, “你很聪明”, “你最聪明”, “聪明”之声  相似文献   

9.
一、你的课堂评价准确吗?例1:上《四季》一课,学生读完课文后,老师问:“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老师,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我可以到河里去游泳。”老师听了以后满意地说:“你真聪明,还会游泳呢!”这个小男孩的聪明之处到底在哪儿?会游泳可能就是聪明吧。反思:从以上这个教学片断可以看出,教师的评价语缺乏针对性、准确性,就像一顶高帽子,戴在谁的头上都行。平时,我们在教学中,也常常出现这种情况,一味地夸奖学生真棒、真聪明,可学生到底聪明在哪儿?老师不明白,学生也不明白。其实,案例中的小男孩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不仅说…  相似文献   

10.
《在第六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的评课中,我就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问题发表了一点意见,如:少说“非常好”。有的教师一节课说二三十个“非常好”。不要对学生说“老师只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或者“给半分钟思考”。教学的内容对于教师来说是“熟”的,对于学生来说则“是生”的。少讲寒暄的话,最好不要这样称呼学生“:小伙子们,姑娘们。”不要在学生思考问题的时候喋喋不休,左一个“提示”,右一个“注意”。不要常常廉价地表扬全体学生是多么的聪明。最好不要反复地用同一个句子问学生,如“:你们听到了吗?你们听到了吗?”…  相似文献   

11.
一分     
都说孪生兄弟是一个聪明一个笨,可这两兄弟却都很聪明。这次数学测验,两弟兄都是79分,差全班最高分80分只差一分。回到家里,母亲问,“考了多少分?”哥哥回答说:“还差一分!”  相似文献   

12.
一、教师的感慨现在的学生很聪明,再复杂的数学题也会做;现在的学生很不堪,再简单的数学题也会错甚至不会做;现在的学生很困惑:为什么自己总是在很简单的地方出现致命的错误?其实,在数学教学中受这一问题困扰的又何止是学生?很多老师对此也是一筹莫展,而只能再三地告诫自己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大葫芦     
熊妈妈有四个孩子:熊老大、熊老二、熊老三和小小熊,他们都很聪明。熊妈妈很想知道,他们当中到底谁是最聪明的。她说:“我要考考他们。”她拿来了四只空的大葫芦,分给他们每人一只,然后问道:“请你们说说,这大葫芦可以做什么用?”熊老大先说:“我在葫芦的头上挖个洞,妈妈烧菜用的酱油就可以装在里面了。”熊妈妈说:“嗯,这个想法很聪明。”熊老二说:“我把葫芦横着切开,上面一半可以当帽子,下面的一半可以当饭碗。”熊妈妈说:“嗯,这个想法也很聪明。”熊老三说:“我把葫芦竖着切开,正好分给双胞胎松鼠一人一半,他们睡在里面会很舒服。”熊…  相似文献   

14.
某教师在教学“8+几”时是这样进行的:师:8+3等于多少?(学生通过借助小棒、小组交流……出现很多种算法,有凑十法、合在一起数、接着数等)师:还有其他方法吗?这时,有一个学生胆怯地说:我知道8+4=12,3比4小1,所以8+3=11。师:说得很好,你很聪明。(其他同学给予了掌声)在教师的这一“激励性”评价中,其他同学也跟着回答:生1:我知道8+5=13,3比5小2,所以8+3=11。师:很好。生2:我知道8+6=14,3比6小3,所以8+3=11。师:很好。……《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从这yanlun个教学片断的表面看,执教者的…  相似文献   

15.
1 阳台上,小亢和他表哥小松一边搭积木,一边在争论谁的妈妈聪明,互不相让。为了阻止他们再争论下去,我走过去插嘴道:“那么你俩谁聪明呢?”小松不响。小亢愣了足足有半分钟,然后低下头说:“哥哥聪明。”“为什么?”他的回答使我吃惊。“哥哥学习成绩好,我学习不好。”我的心里“格登”一下。一个五岁的孩子,还未开始正式的学习活动,竟认为自己不聪明,学习不好。我当即表态:“不,你很聪明。你画画学得很快,你学孙悟空、济公都学得很象,这也是学习嘛! 你贪玩,识字学算(口么),不大肯学,如果你肯学的话,一点也不会比哥哥差。”  相似文献   

16.
夸什么?     
近来,这样一种情况引起我持续地思考。为什么被我们认为脑袋瓜聪明的学生,学业成绩不是最好的?而被我们认为脑袋瓜不够灵活的学生,学业成绩却较为优良?按现在流行的解释,这是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可是,脑袋瓜聪明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怎么了?这与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有没有关系7 我从书本中,也从实际工作中找寻答案。“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因而在实际工作中,便听到不绝于耳的夸奖声。在这些夸奖声中,尤其令我注意的是在低年级教学活动中,教师最爱用的两句话:“看看谁最聪明?”“你真聪明!”教师使用这类语言的本意.无非是刺激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是.这两句不断使用的、带有激励和表扬性  相似文献   

17.
燕子姐姐: 我觉得我可能天生就比别人笨,你瞧,我上课很认真,作业也认真完成,可为什么成绩就是不如别人呢?要是世上有“聪明药”多好啊,我吃了就可以变得很聪明了。你说有这种药吗? 笨小孩毛毛  相似文献   

18.
教学实录一:教师首先出示课文中的最后一句话:“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问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然后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第3节中描写雪松的语句进行教学。师:读一读,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读书)生:老师,我觉得雪松很聪明,它不断地弯,再反弹。师:你还能读出什么?(学生再读)生:雪松不断地反弹,反复地……师:你觉得雪松有什么特点?生:不怕困难。生:雪松很有力量。师:你们再读读,不要放过每一个词。大雪压雪松,它会怎么想呢?相信你们还会有别的发现?(学生又一次读书)生:老师,雪松太了不起了,它不断地反弹。它是想先退一…  相似文献   

19.
古往今来,“讲”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但是,愚蠢的教师把学生讲糊涂了,聪明的教师把学生讲明白了,只有那些富有智慧的教师把学生讲聪明了。教师讲课“留有余地”向来被视为教学的大忌,但从毕业的大中专学生反馈的信息中得知,在学校学习时受益最大的是“最蹩脚的老师”的教学。他们认  相似文献   

20.
来稿摘编     
教学评价需关注价值取向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小学徐洁萍有位教师上《滥竽充数》时,请两组学生上讲台表演南郭先生当时的情景,请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学生有的说:“XX装得最像,在当时的环境下不会装可不行,可见南郭先生是个很聪明的人!”有的说:“X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