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方式的一种文化。本文从理论基础、价值依据及与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几个方面考察了和谐文化,认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和谐文化的理论基础,和谐的价值是和谐文化的价值依据;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和谐社会决定了和谐文化的存在性质,和谐文化又反作用于和谐社会,引导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和谐文化建构,要坚持以人为本,更新发展观念,建立起以和谐为主题的和谐文化观,促进和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并高校和谐发展,关键在于和谐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以强调制度理念的合理价值为己任,以追求人与制度的和谐为最后依归;合并高校的制度文化建设需要在“效率”与“以人为本”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需要体现大学学术管理的特点与规律。合并高校应重视制度理念提升,注重制度的开放性、自律性,以实现对个性和多样化的尊重,从而提高管理效能,达到从合并走向和谐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和谐·和谐社会·和谐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是事物运动中呈现出的一种良性运行状态,是真善美的统一。和谐社会是人们的理想追求,社会主义制度为全面系统地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客观基础,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而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和谐文化,其主要内容是和合,包容,尚德,致中,它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要求提供了文化支撑,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的不同文化类型之间良性互动而形成的协调状态和有机体系。和谐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是追求人类和平、人际和睦、人与万物和谐。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体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以及文化产品和制度体制等方面。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是指社会主义文化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运作方式,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根本原则和具体方法的载体。毋庸置疑,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评价原则和指标体系理应与和谐文化自身的价值取向和发展逻辑相契合。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和谐文化的意蕴、作用、地位的分析,指出和谐文化是历史反思与时代发展的契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对大学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核的分析,指出和谐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本质需求和目标追求;提出构建和谐大学必须提高文化自觉,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学文化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必须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和谐社会的向往、设计,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美好理想和不懈追求。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文化模式转型之中,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优越于人类已往文化模式的社会状态,是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制度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和谐社会体现了亲和、善待自然的审美态度以及人际友爱、和睦的道德诉求,表征了公众自我平和、祥和的精神品格,因而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7.
统一战线的发展与和谐文化的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二者密不可分、紧密相连,又互相促进、互相推动。在加强新时期统一战线过程中,必须以和谐文化的精神文化为引领,以制度文化为保障,形成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进而发挥统一战线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优势及作用。  相似文献   

8.
和谐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借鉴和吸纳外国文化的合理内容,以服务大众为方向,使和谐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和谐社会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法文化。和谐视阈中,和谐法文化是在我国和谐思想的滋养中生成的、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以和谐权为主要内容,发挥法的和谐功能,体现法的和谐之美,并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起导向作用的一种主流法律文化形态;和谐法文化是社会和谐的文化根基,建设和谐法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和谐文化是人的实践活动及其文明成果的长期积淀和历史结晶,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思想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是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宝贵思想资源。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核心内涵就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追求人类、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记者:(以下简称“记”)如何理解和解读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贾建芳:(以下简称“贾”)要区分“和谐文化”与“文化和谐”。和谐文化不同于文化和谐。文化和谐是指文化体系自身的内容及各种形式、各个环节之间是统一和谐、积极互动的,而不是分裂、冲突和相互抵消。实现文化和谐主要是指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导,使多元多样、健康有益的文化兼容共生、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2.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不仅包含了我国古代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制度和规范,而且还包容了与这些制度和规范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为贵”是“礼”的根本精神。它要求并引导社会各个阶层按照“礼”的规范和模式来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达到建立和谐融洽的社会人际关系的目的。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显然,上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我国古代“礼”文化的“贵和”精神是一脉相通的。因此,我们在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中有必要以开放的胸怀,以批判继承的态度从我国古代传统的"礼"文化中发掘可资借鉴的内容,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他山之石。  相似文献   

13.
和谐文化是人的实践活动及其文明成果的长期积淀和历史结晶,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思想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是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宝贵思想资源.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核心内涵就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追求人类、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素看教育作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构建和谐社会的要素包括主体、文化、物利、关系、制度和环境六个层面, 它们各具作用,又相互关联。教育之于它们的良性互动有着特殊的功用。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教育。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为表现在:促进人、社会关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教育自身的和谐发展,开展理性教育和敬人教育,推进社会均衡协调发展,致力于建设民主社会和民主政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追求的社会理想。每一种社会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和谐文化。从狭义的"文化"概念即观念文化出发,和谐文化至少应该包括法治观念、公平观念、诚信观念、美德意识四个方面。建构和谐文化的三个基本途径是: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强化人们的法治意识,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复兴我国传统中的"和"文化意识,延续"和而不同"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6.
关于和谐文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本文认为,和谐文化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以崇尚、追求、奉行和谐为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多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和谐文化具有先进性、时代性、群众性、继承性、多样性等特征;和谐文化具有导向、凝聚、整合等功能。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模式,和谐说到底是人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个体人格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永恒追求。和谐人格是马克思主义人格理论现实层面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和谐社会国民人格的基本范式;和谐文化是塑造和谐人格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合并重组新建的高等学校,一般是由两个及以上的学校合并重组而成.由于合并重组前各学校都是以一个独立的文化主体存在着的,而且合并重组所建立的新的高等学校,其建校初期的文化中就会同时并存着具有不同文化主体形式的多样文化.它体现了新建高等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新建高等学校的文化建设必须和谐发展.而这个文化和谐的特点,就是一个统一文化体系下多样文化的并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礼乐”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论语》提出的“和为贵”是礼乐文化的根本精神,也是儒家思想的普世价值所在。它要求并引导社会各个阶层按照礼乐文化的规范和模式来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达到建立和谐融洽的社会人际关系的目的。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的状态,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3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显然,上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我国古代礼乐文化的“贵和”精神是一脉相通的。因此,我们在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中有必要以批判继承的态度从我国古代传统的礼乐文化中发掘可资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追求和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但最根本的是科学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