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是个体发展的前提条件,生命教育不仅回应着德育的内容,也影响着德育的未来走向.立足人的全面发展,明晰小学生命教育归于德育视野的依据,关照新冠肺炎疫情大背景,基于实践分析当前德育视野下小学生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小学生命教育实践困境及实现生命意义自我超越的对策.据此主要从生命多重释义、生命存在价值、生命与生活、生命情感体验的关系、长效化的研究机制、教育力量整合五个方面探究德育视野下的小学生命教育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周娟 《职教论坛》2012,(2):38-39,42
旨在探讨生命化德育视野下高职院校德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提出生命化德育引领下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应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设置应遵循德育立足生命关怀、为学生生命发展阶段性课题服务、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原则,突出生命教育、入学适应教育、爱的学习与成长、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职业素养教育等教学专题.  相似文献   

3.
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在于忽视人的生命,以片面的发展代替生命的整体发展.本文在总结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生命教育,其内涵是以学生的生命活力为基础,关注学生生命,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旨在形成学生健康的生命态度的教育.并试图构想生命教育指导下德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德育的生命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转型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生命意识日益凸显。现行德育范式应以生命为思维原点,探寻生命维度,形成关爱生命的德育范畴、思维方式和逻辑体系。在生命内涵多维解读的基础上,着重将生命教育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本真要求。同时,反思当前“去生命化”德育范式的种种困境,努力从生命维度对德育目标、德育过程、德育方法等方面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更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生命关怀"德育观,为新时期职校德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生命关怀"的德育不仅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形成了职校德育新的切入点和生长点.以培育"生命成长"为目标的德育活动,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作为其有力的支撑,其中德育文化的建设已成为"生命关怀"德育的关节点.只有让"生命关怀"的价值观在德育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才能使职校的德育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6.
转型时期的中国学校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应对转型时期给学校德育的挑战,党和政府作出了一系列德育政策的应对;德育理论研究也形成了大量可喜的成果;在简述了新德育课程的基本结构以后,从德育管理体制、爱国教育、生命教育、网络德育、德育审美化、德育评价、民工子弟教育等方面,对我国德育实践的探索和创新作了回顾.论文提出,在德育经验的理论提升、理论的实践影响力、主导价值观教育、研究方法的创新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对我国德育发展之现实困境和乐观前景做了宏观分析.  相似文献   

7.
高校德育的重要维度:生命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命教育是一种以生命为起点,发展生命、完善生命,以提升生命质量与意义为宗旨的新型教育。生命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关爱生命存在的教育、丰富生命社会性的教育和生命精神教育。生命教育是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维度,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促进温馨融洽的主体间性校园人际环境的形成、促进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世界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人的生命的存在状态.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为了学生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提升.小学德育渗透于、潜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在生活中形成,又融化于生活.故而回归生活、走向生活,应该而且必须是小学德育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生命伦理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伦理教育面临现代挑战和德育中对生命伦理的长期忽视,德育出现了许多违背生命伦理的行为和现象。生命伦理教育通过进行生命文化建设,培育新型的生命价值观,以及开展生命情感和意志教育等途径,以此激励人们注重生命,尊重生命,形成健康的生命伦理。  相似文献   

10.
张显国 《中国德育》2014,(20):52-53
正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给学校德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提出了新要求。成都市石室中学依托成都市十二五规划课题"生命教育视野下德育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的研究,初步建构并形成了以生命教育学科课程为核心,以五大类社团课程为主体,以德育常规活动和创新活动等综合实践课程为重要内容,以独具特色的石室文化和石室校园环境等隐性课程资源为补充的德育校本课程体系。核心——生命教育学科课程学校从2006年开始探究生命教育,从认识生命内涵入手,从生命、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目标三个层面,以生命的三个维  相似文献   

11.
德育实效性的低迷状态长期困扰着高校德育工作者,在生命教育视野下,德育与生命的疏离是高校德育实效性低的原因.因此,高校德育应追求生命关怀的理念,因为生命关怀是高校德育的本质要求、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高校德育中的具体体现、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殷切呼唤.鉴于此,高校德育应以尊重生命为基本内涵、以追求人生幸福为终极目标、以激发情感为重要过程、以理解与对话为主要方法,切实提高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李贺 《文教资料》2008,(29):88-89
生命德育模式是当代德育模式中的一种,生命德育模式以强调个体的、感性的、具体的生命为出发点,在教学中运用生命资源来陶养学习者的道德,发展其德性,优化其生命样态.生命德育模式中的教师素质是生命叙事模式得以实现的条件之一,教师应具有准确的角色定位,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道德情感以及教师的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13.
邵艳 《文教资料》2011,(1):148-149
现代大学生需要生命关怀。高校德育生命关怀的缺失包括:高校德育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导致生命关怀的缺失:高校德育内容单一、抽象和封闭忽视生命教育:高校德育模式由“知识性德育+日常性德育”组成漠视生命关怀教育;高校德育的方法过于简单没有发挥道德教育的规范导向作用。要实现高校德育生命关怀,我们必须坚持“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统一:构建以生命关怀为主体的现代德育的内容体系:改进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重视生命关怀教育;构建生命关怀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14.
人的存在是一种道德存在,生命因道德的存在而有价值,生命因道德需求而充实.德育是满足人生命发展需要的一种德化过程,高校德育是培养人的教育,对于生命具有伦理功能.为此,本文提出适当的、全方位的德育解决方案,使高校德育真正发挥其伦理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校师生对高校德育课堂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高校德育课程中生命教育的内容不够明确,导致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效果欠佳;高校德育教师生命教育的相关知识储备和研究较少,导致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不足;高校德育课堂功利化倾向与生命教育格格不入;高校德育课堂教学缺失个别关怀影响了生命教育的实效性。因而要挖掘高校德育课程的独特资源渗透生命教育;全面提升高校德育教师生命教育的素养;构建生命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6.
德育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小学阶段需要重视学生良好的心理、品德的形成.德育问题生是教育的疑难杂症,其转化过程是反复和复杂的工程,针对单一主体的教育转化不仅收效甚微,甚至会起到反作用.从教育角度来看,急需整合一种多方面构建的教育力,实施全方位、精准的教育转化.本文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以"德育会诊制"为载体,从"问题生成、剖析性质、动态诊治"等方面进行问题生的转化与疏导,从而构建基于学生生命健康的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论证了将生命教育观应用到高职院校德育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将生命教育观追求的教育目标的生长性、教育内容的生活性、教育方法的主体性和教育评价的生成性应用到促进高校德育目标的反思与重构、内容的整合与选择、德育方法的优化和创新、德育评价的有效和激励中去.  相似文献   

18.
檀传宝博士在其著作中提到他对德育的三个信念.即德育可以和全部的教育一起来提升生命质量;绝对没有无德育的教育;德育需要提高专业品质.笔者十分认同这三个信念.因为我们的实践已经证明,德育是可以焕新师生精神面貌、甚至提升师生生命品质的,德育是无处不在的,德育也是相当具有专业性的一项特殊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转型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生命意识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反思当前去生命化德育范式的种种困境,指出生命教育是高校德育价值提升的支撑点,主张高校德育应回归本真教育,从生命维度对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等方面进行重新审视和更新。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包括构建生命教育实施框架体系,形成生命化德育理念,构建生命化的活力课堂。生命教育实施框架体系主要以校园文化、研修文化、活力课堂、校本课程、主题活动和多元评价六大工程为载体;生命化德育包括理性的道德教育、感性的道德教育和行动的道德教育;"生命化"课堂将生命的四种关系"我与自己、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在课堂中一定要让"生命在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