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王冠。数学美是科学美的核心,是科学美的标志,对数学美的探索和研究将推动和促进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数学知识的科学美、理性美,体现在逻辑美、简单美、对称美、和谐美、有序美、奇异美和统一美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渗透美育,就是指在数学课堂中发  相似文献   

2.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积极性才会高。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才会体验到数学之美,感受到学数学之乐。  相似文献   

3.
王明芝 《西藏科技》2010,(10):54-57
本文特别以正方体为载体,分别从四方面谈数学思想之美。所引用的实例来自高考试题。立方体不仅包涵了所有的数学思想方法,密切了与中学数学中其它内容的联系,更体现着从静到动,从单一到多方面,从立方体本身应用问题到利用正方体解决问题的发展变化。体现了数学之美。  相似文献   

4.
教师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的美,了解到数学的精密之美、严谨之美、逻辑之美,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引发学习兴趣,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乐在其中,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5.
朱敏 《知识窗》2013,(12):15-16
美无处不在,在数学中也存在美。虽然数学中的美是无形的,但它却是现实生活在数学中的反映与体现。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教育智慧,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中感受美、在动手实践中发现美、在解决问题中创造美,使学生徜徉在数学美的世界中。  相似文献   

6.
初中数学处于学生数学学习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新时期,我国初中阶段传统的数学教育方式方法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与时俱进来进行改正和完善。探索数学之美,就是要让数学之美渗透课堂,真正深入学生学习思维并能够灵活运用,也就是要让数学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本文通过教学实践分析,论证了新时期可以发展的数学教育的创新模式,给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带来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解玖霞  吕娜 《中国科技信息》2007,(11):242-242,244
数学美不仅包括对称、奇异、统一、简洁等直观美,而且还是较自然美更高层次的理性美,因此教师要重视数学美,并把其贯彻到数学课堂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与比较证明不等式A≥G的四种方法及每种方法中体现的数学之美。  相似文献   

9.
梁敏 《知识窗》2015,(2):48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理念,引导教师重新审视、变革和创新教学,为数学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有些数学课,特别是公开课,为了追求教学内容的"全"、教学形式的"新",教师随心所欲地使用教材,对于教学媒体舍易求难,既降低了教学的时效性,又缺乏深度,灵动不足。张齐华老师在南昌展示了"认识负数"一课,彰显出数学课堂教学的简约之美,体现了"大道至简",令笔者回味无穷。一、选择教学内容,精而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与比较证明不等式A≥G的四种方法及每种方法中体现的数学之美.  相似文献   

11.
陈玲玲 《今日科苑》2010,(14):227-227,198
我们在重视数学智育功能的同时,更要正视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展现数学美,使学生能够感受和欣赏数学美,把数学的美育功能真正落实在中小学的课堂上。  相似文献   

12.
刘宝良 《科学中国人》2014,(2S):162-162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应是生活化的,因为学生最终要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因此在新课改的条件下,数学教师要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去领略生活中的数学之美、实践数学之利,开放学生的空间、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有开拓创新精神新人。  相似文献   

13.
李从兵 《科教文汇》2013,(24):148-148,156
笔者认为让孩子们在课堂上领悟到数学美,对孩子进行数学审美教育,进而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就为什么要孩子领悟数学美,如何加强数学审美教育,使学生体验数学的美,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创造运用数学美而展开探讨,说明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4.
数学之美     
沈建成 《科教文汇》2012,(9):108-108
数学学科在学生能力培养、品质发展、思想形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在新课程深入实施的今天,要紧紧抓住数学的美,让学生融入到数学课堂中来.本文作者通过如何在教学中发现数学美,对提升数学教学实效进行了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李从兵 《科教文汇》2013,(8):148+156
笔者认为让孩子们在课堂上领悟到数学美,对孩子进行数学审美教育,进而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就为什么要孩子领悟数学美,如何加强数学审美教育,使学生体验数学的美,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创造运用数学美而展开探讨,说明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6.
追求美、创造美是人类共同的价值选择,而成功的教学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本文作者多方尝试,力求让政治课堂返璞归真,还政治课堂以自然之美、和谐之美和精致之美,造就大气的政治课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有效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刘鹏 《科教文汇》2013,(9):81+83
课堂节奏如同音乐的轻重缓急,绘画的浓淡疏密。抑扬顿挫是音乐之美,错落有致乃书画之美,张弛有度则是课堂之美。处理好课堂节奏的几个成分、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构建多元师生互动课堂、谱写好课堂的五线谱才能演奏出动听的课堂交响乐。  相似文献   

18.
刘鹏 《科教文汇》2013,(27):81-81,83
课堂节奏如同音乐的轻重缓急,绘画的浓淡疏密。抑扬顿挫是音乐之美,错落有致乃书画之美,张弛有度则是课堂之美。处理好课堂节奏的几个成分、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构建多元师生互动课堂、谱写好课堂的五线谱才能演奏出动听的课堂交响乐。  相似文献   

19.
数学具有形态美、思维美、作用美、历史美的特点。如何使学生学好数学基础知识,学会数学的科学思想,真正使他们学得有趣、高效,获得成功和自信呢?一、预习作业及分析,二、课堂设计与课后练习,三、考核评价及反馈。  相似文献   

20.
肖运锦 《知识窗》2011,(6X):30-30
<正>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孕育了数学与美学,因此从数学诞生那天起,数学美学也随之产生,毕达哥拉斯学派不断从探索数量比例的和谐中去追求美就是一个明证。数学中存在美,数学包含着美学,现在似乎无人持异议。但在数学中为什么存在美,如何去感知数学的美,数学哪些地方体现着美,不少人对此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