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封建伦理把建立尊卑有序的社会等级看成是立国兴邦的人伦之本。它往往将社会伦理关系中的双方,划分出阴阳、尊卑、主从,然后依据阳主阴从的所谓神圣化规律规定双方各自的道德权利与义务。在君臣关系中,君为阳,是尊贵的、主导的方面,臣为阴,是从属的、被动的方面;在父子关系中,父为阳,子为阴;在夫妻关系中,夫为阳,妻为阴。在人际关系的很多方面,都可依次类推。为了维护尊卑不乱的秩序,封建伦理道德确立了一整套宗法伦理关系图式,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都无不依附和屈从于等级关系。这种维护皇权至上和封建等级制度的人伦关系的道德观念,实际上就是“礼”的要求。“礼”突出的伦理特征就是上下等级、尊卑贵贱等明确而严格的秩序规定,这些规范人伦关系和统治秩序的规定带有强制性、普遍性的特点,渗透到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深深制约着中国传统建筑活动的诸多方面,包括传统的民居建筑。  相似文献   

2.
作为历史悠久且颇具影响的国际活动,"世界博览会"(下称"世博会")源于中世纪欧洲商人的定期集会——"集市"。当时,集市的主要功能是初级商品的现场交易; 19世纪,其规模愈扩,影响愈强,范围愈广,人文气氛愈浓。约19世纪20年代起,规模较大的定期集 市被人们称为“博览会”,其功能从单一商品买卖逐步扩展为物资的交流和文明成果的展示。  相似文献   

3.
为教元气满乾坤(连载之三)马守祥,焦昶智,眭志恒提到505,人们往往多为其浓厚的传奇色彩所吸引。其实,作为一个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中诞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运作的经济实体,它在经营管理、吸纳培养人才、市场营销等方面,也有不少的"高招",很值得人们研...  相似文献   

4.
“仁”德的现代意义龚杰"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仁"的概念。西周和春秋时期,"仁"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意义逐渐明确起来。相传在周武王患重病期间,周公在为武王所作的祈祷中,自称"予仁若考",若"即"顺从"之义,"考"即祖先之...  相似文献   

5.
独具一格的中国画闫秀芝我国的绘画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百多年前,西方的绘画作品与绘画技法通过传教士、留学生、对外贸易三种渠道大量进入我国,为区别中西绘画,人们将我国传统绘画称为"中国画"。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  相似文献   

6.
为教元气满乾坤──来辉武与“505”事业成功的奥秘马守祥,焦昶智,眭志恒(连载之二)"505"厂的成功,核心是因为它拥有成功的产品──"505"神功元气袋"。当她如一位羞怯怯的山始出现时,人们对之报以理智的审慎和缄默。就是到了"505"名噪海内外的今...  相似文献   

7.
小评论     
小评论有些城市用巨资进行所谓"选美"活动。鄙人投反对票。欣闻北京大学女生拒绝选美,好极了。北大毕竟是北大。所谓"选美"所见者只是外形,内心如何不得而知。此类活动如果扩大,势必造成浪费浮华。孔子名言:"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内容与形式一致,质与文相统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书法的指导思想──中谢德萍"中"即是道,道是客观真理,这是哲学范畴内的问题。"中"是人们正确看待世界的方式方法,在方法艺术上,"中"就是"善处",就是恰到好处,或者说适度,这个"度"就是指导方法的思想。一、"中"是中国优秀传统的思想文化孔子在《论...  相似文献   

9.
“道家热”正在兴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葛荣晋近几年来,"道家热"正在海内外悄然兴起。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学术动向。儒、道、佛三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打倒"四人帮"以后,中国针对"四人帮"掀起的"评法批儒"的恶浪,为了正本清源,人们自然把注意力...  相似文献   

10.
“仁”与中国人的素质特征刘孟学"仁"作为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从字面上看,"仁"是一个人与一个"二"字的组合,体现着"二人"的对应关系,反映着人的外在规定。所以,从"仁"的最初含义讲,就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孔...  相似文献   

11.
佛教的四大名山翟萍佛教四大名山的提法,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五台、普陀、峨嵋、九华并称为"四大名山",是明代以后的事。"五山十刹".经元明动乱,久已衰竭。明代,四海统一,信徒活动范围也远远超过唐末和唐宋时期。于是,"四大名山"应运而生。四大名山虽然齐名...  相似文献   

12.
尊师爱生与启发诱导──中国古代教育经验漫谈之一黄书光一次成功的教育活动,往往与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由于具有"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这一点就表现得格外突出。大教育家孔子最懂得爱护学生。不论学生是"贫贱"、还是"富贵",只要真心愿学,...  相似文献   

13.
儒家经济文化思想漫谈:“义利之辨”胡伟希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开篇就讲,"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一段时间以来,孔孟的这些言论很为人们所诟病,以为儒家思想将义与利对立,与现代经济生活格格不入。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下面试...  相似文献   

14.
于清端为政清廉石春清代康熙朝群臣之中,于清端的贤德清廉堪称第一。湖北罗田,最为荒僻,谁也不愿意到此地做官,大家都说,即使是王恺、石崇到了罗田也不能有什么建树。于清端不以为意,欣然去罗田赴任,而且在罗田政绩卓著,他的做人原则是"动心忍性"。"食、色人之...  相似文献   

15.
郑金洪 《寻根》2006,(4):119-122
吴姓起源于泰伯、仲雍兄弟。周太王古公宜父生三子,泰伯居长、仲雍居次、季历为三。季历于昌,聪颖有德,时值殷商衰微,古公宜父因言:“我世当有者,其在昌乎?”有意传位给昌。但昌父季历居三,有违当时传统嫡长继位制。泰伯、仲雍深知父意,为使季历继位,兄弟便结伴出走,辗转来到长江三角洲三吴一带的游牧狩猎民族荆蛮地区,自号勾吴,“荆蛮父之,从而归之者干余家”,立为吴泰伯,都城梅里,即今江苏无锡市,市里梅村乡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16.
仁义、公正与市场经济张书琛公正(公平)是保证市场经济体制正常运行的一个总体性的原则;而东方的仁义与西方的公正在概念涵义上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孔子和孟子都把"爱人"作为"仁"的基本涵义。孟子又进而释曰:"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仁即爱人,亦即...  相似文献   

17.
颛顼生于若水考徐南洲古史中的帝颛顼,是个颇为重要的人物。司马迁撰《史记》列他为"五帝"之二,仅仅次于黄帝。然而,据《山海经》所载,他的活动范围却远远超过黄帝,惟有帝俊堪与比肩。论业绩,他虽无黄帝那般赫赫战功,也不类帝舜似的"野死勤事"。但是他能兼采华...  相似文献   

18.
阿拉伯国名的来历江于编译一个国家名称的演变通常是历史学家们喜欢探讨的课题,因为这有助于人们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渊源和历史变迁。在中世纪,阿拉伯国家分为马什里克(Mashriq)地区国家("马什里克"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意为"东方")和马格里布(Maghri...  相似文献   

19.
释说“巫山云雨”王兴亮求雨活动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祭祀活动之一。"国之大事,在把与戎",求雨祭祖是保证雨水充足,农业丰收的必要祭祀活动。我国古代的求雨活动,充分地发挥了阴阳观念。在阴阳观念的支配下,形成了早期求雨仪式的一些主要内容。最早的求雨,是以男...  相似文献   

20.
从嫘祖传说谈我国蚕桑文化的起源地高翔我国古称"华夏"。"华夏"二字的本义不外乎指文明服饰之发达,《左传·定公十年》有"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之句,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谈到服饰,就不能不涉及养蚕治丝,追溯其源,人们自然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