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批判性话语的构建以主体间性、互动论为基本理念,以现实具体案例进行逻辑分析与讲解,强调在对"审慎选择的批判对象"的批判中实现对知识、价值观的建构。批判性话语代表了当代教育的价值理念和信息社会对于创新理念的现实诉求,连通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隔阂,是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目标的一种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知识创新在社会稳定和财富创造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创新成为知识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1991年加拿大多伦多教育学院的Scardamalia和Bereiter教授提出了知识建构(knowledge building)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知识价值观是大学生对知识的价值以及对知识的需求所形成的观念系统.高等教育改革必须考虑大学生的知识价值观现状.大学生知识价值观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知识价值评价上重实践应用,轻理论;在知识价值目标上重个人,轻社会;获取知识的手段以教师传授为主,呈现多样化趋势.研究结果对高等教育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教师教育实践中,受客观主义知识观影响,教师专业化知识基础中存在知识的功利化、占有化、权威化和去生活化等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转变知识观,将默会知识作为教师专业化知识基础的新向度,重视教师默会知识的建构。建构的基本理念有:尊重教师的默会知识,重新诠释“掌握知识”的内涵,养成教师通过默会知识发现问题的意识并重新认识学徒制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1698名大学生知识价值观进行研究,有关数据显示:所调查的大学生在知识目的价值观方面以改变个人命运为主;在知识功能价值观方面有更多的大学生更看重知识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社会功能价值;在不同类型及性质知识的重要性方面,多数大学生在强调认识性知识的重要性的同时,更看重实际应用性知识的价值。由此表明,所调查大学生在关于知识价值观方面表现出多样性与侧重性以及一定的差异性,同时也突显出个人本位和现实的功利实用倾向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理论和认识上的深化、立法的推进以及现实问题的迫使,对青少年性教育(包括大学生性教育)的认识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有所突破。但是,在性教育知识体系上存在较大差异和争论,还有很大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大学生性教育知识体系的建构需要遵循以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准则、体现适度原则和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为目标的理念,以期建构一个能够指导大学生学习如何生活,在内容和方法上适合大学生特点的,能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完善和价值观形成以实现其幸福人生和自我发展为最终和最高目标的大学生性教育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隐性知识管理策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时代,大学生的学习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建构性、情境性和社会性。学习本身就是知识管理的过程。大学生隐性知识管理有助于自身的知识成长,提高其学习力和核·心竞争力。隐性知识管理最重要的内容在于学习者在特定的事件和环境中,找到新旧知识和经验之间的关系,并与其他人形成关联。从“人、场景、事件”出发,大学生隐性知识管理的有效策略为:构建现实或者虚拟的知识管理环境、设计知识管理事件。促进大学生与他人的人际关联。  相似文献   

8.
王帅  方红 《教育导刊》2006,(10):14-17
在现实的教师教育实践中,由于受客观主义知识观影响,教师专业化知识基础中存在知识的功利化、占有化、权威化和去生活化等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转变知识观,重视教师默会知识的建构,将默会知识作为教师专业化知识基础的新向度。建构的基本理念是:尊重教师的默会知识,重新诠释“掌握知识”的内涵,养成教师通过默会知识发现问题的意识并重新认识学徒制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等教育教学存在着浅表化、形式化、短视化等问题,理解与实践“深度学习”是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振大学生学习力的有效途径。“深度学习”强调学习者主动的知识建构,但“知识建构”与传统教育观中的“知识传授”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分别站在“教”与“学”立场的两种对大学生学习的不同阐述。大学教师应充分认识二者的辩证关系,探寻一条指向学生深度学习中知识建构的教学路径:以知识传授作为教育的重要根基与关键目标;“全景式”呈现知识,引发学生的具身学习;挖掘知识的负载价值,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0.
知识管理理念在教育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对于个人及社会都有更丰富的内涵。在教育领域,知识的传播将不仅是显性知识的传授,而且是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及良好的知识理念,并提高知识素养。  相似文献   

11.
《高等代数》对于数学专业大学生素养的提升和进一步数学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高等代数》对于学生来说抽象难懂,同时师范院校作为未来师资的培养摇篮,其课堂教学改革严重滞后于中小学.对此,就《高等代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三个方面的改革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其中教学理念应是既注重学科本身的知识文化价值,更要注重数学的应用价值,在关注“教”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学”;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来源与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及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评价注重方法多元化、过程与结果、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描述学生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又称之为“天之骄子”,是一个备受社会青睐的群体,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值很高。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实现问题不仅是一个个体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要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就应该对人生价值进行评价。然后,从个人、社会、个人与社会的结合几个层面来考虑:在个体层面要明确个体的社会责任,树立责任意识;社会层面,大学生要立足社会,把个人价值的实现立足于社会价值的实现之上;当然,大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及时践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狭义朱子学与阳明学的发生、发展及其基本内涵的阐释,揭示朱子学与阳明学的现代意义。朱子学说最重要的部分是“格物致知”的理论,其明显的特色是极力为人求取事物的知识的活动确立一个地位。“心即理”、“致良知”是阳明学说的主要哲学命题,“知行合一”则是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朱子学强调读书学习的性格,为现代“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对于大学的“通识教育”,朱子的思想是孔子之外最重要的思想资源;朱子学提倡“主敬”所代表的自我约束、严肃认真、勤勉专一的工作态度,对于保持东亚社会积极的工作伦理,仍能提供重要的资源。阳明学强调实践,体现于王阳明一贯提倡的“知行合一”,“住事上磨练”,这样的哲学精神合于19世纪以来实践哲学的发展,与近代哲学是相通的;王阳明关于“万物一体”的观念,对于人类的和平发展,以及生态和环保也可提供一种伦理的支持,具有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4.
"工学结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从漯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学院所在地区的经济现状,实施"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以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素质,并增强企业与毕业生之间双向选择的可能性,最终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实验研究证明:在考察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观性试题(应用题)的闭卷考试中,为学生提供知识记忆支持,能明显提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主观性试题上的得分。高等学校招生的考试方式应当变闭卷考试为半闭卷考试,如在数、理、化、生等学科的考试题后附上学科课程的公式表或其它知识表。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使高考能更加真实地测量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对高校学生综合测评和学生成才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新生 《太原大学学报》2009,10(4):82-84,90
现今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和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迫切的要求国家、社会、学校对大学生教育工作进行新的思考。各高校通过学生的综合测评折射出学校对学生管理和成才教育的认识,要重新审视学生综合测评意义、测评目的,重点突出高校学生工作者和学生的主体性,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学生管理中,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制定合理化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走自我教育、自我成才的良性发展道路,真正的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的新时代优秀学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和创业、劳动力转移的逐渐发展,“新读书无用论”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在问卷调查和面访的基础上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新读书无用论”的两个指标因素显著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压力,两者存在相关性。因此,要促进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共同发展,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竞争观,积极完善对大学生的招考录用和就业指导政策,切实落实创业扶持和宏观调控政策,从而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8.
拓展大学生就业素质,提升就业成功率是当下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也是高等教育研究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创新意识、逻辑分析能力和团队素质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培养内容。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拓展的新手段,能够通过引导大学生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启发大学生创新意识、锻炼逻辑分析能力和强化团队素质,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等教育应重视和运用媒介素养教育,进一步拓展大学生的就业素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这一概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更为重要的战略地位。‘‘美丽中国”具有丰富的时代蕴意,既是对传统社会发展方式的一种扬弃,也是对现代西方社会发展模式的一种超越。“美丽中国”的提出,对当前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拓展了大学生生态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同时也为其指明了发展方向。在“美丽中国”视阈下,需要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理念,完善与创新教育方式与方法,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知识经济迅速发展,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纷繁复杂,甚至出现暴力事件、自杀、心理问题等,其根源何在?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发现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滞后,学生的心理教育匮乏、高校辅导员队伍力量薄弱等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主要是: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全面推进“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