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刘萍 《宁夏教育》2006,(1):69-69
1、使孩子软弱无能。父母溺爱孩子,任何事情都帮孩子去做的话,就会使孩子软弱无能。同时,通过帮孩子做事情,父母也向孩子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我这样做是为你好,因为我对你不放心。如果孩子一直接受这样的生活观念,对他的心灵成长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的,反而会使孩子的自我价值观越来越弱.他也不可能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坚强。而且,这些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非常弱,因为父母为他解决了一切阻碍他成功的障碍。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个故事:妈妈很爱她的孩子,从小就不让他做一点点家务活儿,如果他准备帮妈妈去刷碗,妈妈会说:"宝贝,小心呐,如果碎了可了不得,它会伤了你的手。妈妈会心疼!"如果他准备拿起扫帚去扫地,妈妈会说:"宝贝呀,这个不用你去干,你只要用心读书就可以了。"时间长了,这个孩子就会想了:哦,原来,我啥都不需要干,只要待着看书就行了。  相似文献   

3.
长大的感觉,不是生来就有的。儿子2岁的时候,开始关心起比他小的孩子来,经常提一些诸如“妹妹怎么只有这么一点点大”之类的问题。当知道自己也是由这么一点点儿大起来的时候,他瞪着大眼睛疑惑不解。没有长大的孩子会无缘无故地大哭,什么事情都不会做,连走路也不会。这是儿子对“长大”的最初理解。妈妈十分重视儿子的这种感觉,  相似文献   

4.
夏晴 《父母必读》2009,(5):110-110
《父母必读》:我问过一些妈妈,是否和孩子玩过音乐方面的游戏,很多妈妈都说,不知道怎么和孩子玩。王甘:很多妈妈都觉得,这个事情做不了,所以要交给专家去做。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活动都和音乐有关。比如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妈妈或家里其他人会抱着他唱摇篮曲;宝宝大一点了,把他放在腿上,一边说歌谣,一边有节奏地颠动,或者玩拍手之类的游戏,这其中就有节拍,  相似文献   

5.
在做这期《焦点》前,我问了周围一些父母和孩子的想法。妈妈们的意见大多是:当妈的不就是应该多付出吗?爸爸有时太粗心,对孩子照顾不周。再说,这些事情我不做谁做?孩子们的想法不一:小一点的孩子都认为妈妈的爱更多,自己也更喜欢妈妈;大一点的孩子觉得妈妈跟爸爸的爱不一样,但是同样重要。爸爸们的想法挺有意思:我们也想跟孩子亲,但是孩子还是跟妈亲。有时候我不知道怎么插手,干脆不管了。  相似文献   

6.
4岁的小丁丁全托在幼儿园,他吃饭、玩乐、游戏样样表现都挺好的,一点也不需要妈妈担心。转眼间,寒假要到了,丁丁妈妈开始发愁了。她带孩子没有经验,寒假有个把月的时间,孩子如果吃不好、玩不好,不仅让家长操心,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怎么办呢?丁丁同班同学乐乐的妈妈是个儿科医生  相似文献   

7.
聪明的父母     
和朋友的女儿——一个名牌高中念了几个月的女生聊天,她说起理科班某同学:"他妈妈很聪明的,他做题目,妈妈就教他还有什么什么方法更好……在外面上竞赛班,笔记都是他妈妈帮他记。"我问:"你很羡慕他吗?""一点也不。"这个女生还告诉我,该男生得了很多很多竞赛的奖,很厉害;但他什么事情都不会做,也没什么朋友,"所有事情他妈妈都全盘包办了。"  相似文献   

8.
亮出你自己     
《新作文》2006,(5)
妈妈总拿我和别人比好烦,好烦,真的好烦!妈妈真是太唠叨了。每当我一件事情做得不好时,妈妈就会拿我跟别人比,听得我头都疼了。“瞧瞧人家的孩子,如果你也像他就好了”这句话,我再也不想听了! 江苏省句容市陈圆  相似文献   

9.
给妈妈的提示不要任何事都给宝宝提供帮助在这个时期,宝宝的自我意识不断萌发,大人的养育方法也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宝宝的发展。宝宝自己不能做的事情,妈妈可以适当给予帮助;宝宝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应该多给他尝试的机会。经过多次尝试之后,宝宝便能体会到:许多事情不用哭、不需要妈妈的帮助,自己也能解决。特别是当宝宝正专注于某件事时,妈妈最好不要去打扰他。  相似文献   

10.
一位妈妈面对长大的儿子感到无比的伤心与迷茫。一直以来孩子都是她的骄傲,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始终是名列前茅,在学校老师欣赏,在家里亲朋羡慕。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习,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从不让他操心,家务事也从来没让孩子做过。孩子现在上大学了,每星期仍然都会把脏衣服,包括内衣和袜子带回来由妈妈洗。其实,妈妈给孩子洗衣服已经成为习惯了,并没有什么怨言,但是,妈妈总觉得儿子这么大了,要是能说句关心的话,自己会舒服些,可是孩子没有说过。  相似文献   

11.
很多父母都喜欢说这样一句口头禅,“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啊。”边说还边摇头,仿佛教育孩子是头等苦差。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如果你觉得教育孩子是一件头疼的事情,那么孩子们一定也会觉得接受你们的教育是一件糟糕的事情。那么,我们不妨学一学韩国第一妈妈张炳慧,将养育孩子作为幸福的组成部分,做一个幸福的妈妈,然后把幸福作为最好的礼物送给孩子。  相似文献   

12.
没有好朋友     
孩子最近在家里常常失落地说自己没有好朋友,细细一问,有的是因为认识的小朋友过生日了他没有在被邀请之列,有的是常和他一起玩的小伙伴又和别的小朋友在一起了……对于已经开始社交,渐渐走入群体的他,父母该怎样做,才能给他更多帮助。为何没有好朋友?过于激烈的交往方式孩子总是什么事情都要以自我为中心,一起玩的时候从不做一点让步,这样的态度在家  相似文献   

13.
从兴趣入手。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要是他有兴趣做的事情他就一定能够专心做下去。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挖掘他的兴趣点。对一些年龄小的孩子家长要多陪他一起阅读、游戏,逐渐帮助他寻找兴趣点。不要随意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情。当孩子正专心做某一件事情时,你千万不要去打扰他,除非是非做不可的事情。如果不得不让孩子停下来,可以先给他一段准备时间,而且要说明停止当前活动的理由。如果孩子经常被打断活动的话,他对什么事情都不会有很浓厚的兴趣,也不可能把一件事情做到底。让孩子养成做完一件事情后再做另一件事情的习惯。孩子的…  相似文献   

14.
总是挨欺负     
郭丽华 《父母必读》2014,(11):121-121
玩滑梯时被后边的小朋友推一下,手里的玩具转眼就被刚来的同伴抢走,甚至被一起玩的同伴伸手打了脸,他也是一点招架和还手的意识都没有……看到他一副可怜兮兮、受气包的样子,有什么高招能够帮助孩子做些必要的自我保护? 挨欺负的背后思考 被过度保护? 如果孩子在家里总是被照顾得很好,几乎没有遇到问题与冲突,自理也多依赖家人完成,和同伴交往时通常都需要妈妈为自己沟通……  相似文献   

15.
“游戏是儿童的生命,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做游戏,每一个与他做游戏的人都会是他最喜欢的人。在家里我常和孩子互换角色做游戏,表演生活中的事情。有一次我当孩子,女儿当妈妈,表演吃饭时孩子留恋电视怎么办。“妈妈”(孩子演)走过来对“孩子”(妈妈演)说“好孩子,你看吧,看完了再吃饭,看电视会长知识。”我常阻止孩子在  相似文献   

16.
俞群 《幼儿教育》2000,(12):35-35
家长的问题:我的孩子已满四岁了,各方面的发展都不错,尤其是口语表达,反应很快,讲起来振振有词,有时连大人也说不过他。比如,我们平时老教育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别人有困难时我们要帮助他。有一天吃完饭,碗筷太多,我请他帮忙收拾一下,他没有动,却反问我:“妈妈,你不是说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吗?”问得我哑口无言。而在他需要你帮忙时,比如收玩具,他会说:“妈  相似文献   

17.
早上接待幼儿的时候,经常听到家长向我反映说,老师,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懒,让他帮我做一些他能够做的事情,简直比登天还难,要不然就是提交换条件,帮我做了什么事情,必须要满足他的要求,否则就不做。孩子这么小就这样,长大了还了得!你们老师替我好好说说他。家长把孩子的这种行为都推到了孩子的身上,似乎孩子这种行为的形成与自己平时的教育毫无关系。楠楠妈妈就向我讲了一件发生在她家的事情。有一次,楠楠妈妈在家里搞卫生,蹲在地上久了站不起来,就让5岁的儿子帮忙端一张凳子过来,可他就是不愿意,还振振有词地说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于是妈妈说:“楠楠,如果你帮我的话,我请你去吃肯德基。”孩子马上就答应了。虽然孩子帮忙端来了凳子,可是从那次以后,每次让儿子做事他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条件,否则不干。其实许多做母亲的,当要求孩子做事的时候,经常会用利来诱导孩子,比如:你帮我,我请你吃肯德基,我给你买玩具等等,这样做会使孩子认为工作很辛苦,必须用食物或玩具作为补偿。因此,这样的做法是不会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快乐的。那么我们家长该怎样去引导呢?首先要让孩子尽全力去工作,他就会很高兴地帮你去干活了。比如你想让孩子帮你一起做家务,一开始他可能不愿意,可能...  相似文献   

18.
接孩子的时间已过许久,还不见有人来接帅帅小朋友。我准备给他妈妈打电话,不料帅帅却哭了起来,嘴里嚷着:“不让妈妈接,不让妈妈接!”孩子不愿妈妈来接,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感到很纳闷。后来,经与帅帅的妈妈交谈,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孩子的妈妈望子成龙心切,特地买了一架钢琴让帅帅学。可孩子对学钢琴一点兴趣也没有,像是一件苦差使。孩子想了一个办法,跟着爷爷、  相似文献   

19.
凯文是个精力旺盛的5岁男孩,除了绘画和听故事,没有什么事情能让他安静下来。每天晚上哄凯文睡觉是让妈妈最头疼的事情。根据专家的建议,在睡前让孩子做一些消耗体力的游戏,再配合讲故事会有助孩子睡眠。因此,晚上妈妈会让凯文躺在床上,在黑暗中讲故  相似文献   

20.
橡皮泥活动“我帮妈妈做事情”中,斌斌做了个小孩代表自己,又做了一把扫帚,表示自己在帮妈妈扫地。我看到他做的小孩没有头发,就跟他说:“这个孩子可不太像你。”斌斌认真地说:“这就是我,哪里不像呀?”我启发他:“你看,你有头发,这个孩子怎么没有头发?”斌斌说:“可是,我不会做短头发,我只会做妈妈的长头发。”我说:“没关系,我来教你,好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