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为此,应反复吟诵,品味诗歌的音乐美;仔细推敲,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画面美;把握意象,领悟诗歌的意境美;探求意蕴,理解诗歌的哲理美.  相似文献   

2.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赏析的教学策略可以增进学生对英文诗歌的文化理解,具体操作方法有赏析诗歌字词特点,感受诗情画意;赏析诗歌写作方法,感悟诗歌魅力等.  相似文献   

3.
语文中的诗歌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捕捉意象是理解诗歌主旨的第一步,要通过意象去挖掘理解作者的志与情,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3.通过比较,把握"登临诗"的特点。【教学重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教学难点】通过比较,把握"登临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进入高中阶段,随着诗歌鉴赏难度的提高,许多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越来越淡而渐渐疏远诗歌.因此,古诗教学首先要让学生亲近诗歌:唤起学生对诗人境遇的同情,对诗人倾吐的理解,消除对诗歌成因的神秘感;帮助学生弄清古诗的句法特点,识记常见意象的含义,消除不通诗家话语的恐慌感;引导学生设想自己与诗作内容相关的见闻经历,补充作者省略的内容,消除对诗歌题材的陌生感;指导学生构建表达技巧的知识网络,逐个归纳古诗写作技艺,消除鉴赏写作特色不知从何入手的的迷茫感.  相似文献   

6.
何泽棠 《文教资料》2009,(7):229-231
<中国文学史>教材与教学大纲一般不涉及诗歌格律,学生不了解诗歌格律,就难以真正阅读理解古典诗词,也不能完全理解文学史中诗歌声律的发展过程.在永明体与谢(月兆)、何逊与阴铿、宫体诗派、初唐诗歌、杜甫的律诗等部分的教学中,逐步加入五绝、五律、五排、七绝、七律的平仄格律与律诗的对仗知识,在不增加课时、不改变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既能让学生快速掌握诗歌格律,又能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歌声律从探索到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来感知诗歌,在问题的引领下交流、讨论对诗歌的理解。2.品味诗歌语言和意象,感受和理解作者的感情,感知诗歌朦胧神秘美妙又饱含情感的意境。3.培养学生对爱情的客观认识和正确追求的态度情感。  相似文献   

8.
颜宏京 《四川教育》2005,(10):39-39
片断(一) 1.理解诗歌含义. 师:(学生读完诗歌)诗歌第一句是写风——  生:风能吹落秋天的树叶.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了解曹操的宏伟志向及其对时光流逝的感慨;2.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比兴、引用等艺术手法的含义;3.学习曹操珍惜时光、奋  相似文献   

10.
诗歌教学的重点在读与说(朗读、诵咏、品评)。读是说的前提,说是读的延续与深化;读是为了了解、理解、品味;读得多了,自然耐不住要说,说是读的体会与感悟。然而,不论是教材的教学要求还是教师的教学实践,都没有强调甚至于忽略了诗歌与写的关系。究其原因,无外乎认为诗歌是难写的  相似文献   

11.
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它有和谐的音韵,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学习诗歌其过程大致有三部分:朗读点拨,初步理解;品读诵读,深入赏析;运用创新,活学活用.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通过比较辨析,体会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2.以"木兰是女郎"为课核,赏析关键诗句,理解木兰的英雄气概和女儿情态.【教学重点】反复诵读直至背诵诗歌,感受民歌情味,深入理解木兰的“女儿”形象。【教法和学法】(一)教法:1.比较辨别;2.点拨交流。(二)学法:1.朗读品味;2.合作探究。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我们需要依循其独特的个性,读出诗歌应有的诗性。诗歌教学要做到突破理解障碍,"穿越"式阅读;契合诗歌节奏,跳跃式阅读;顺应表达方式,切换式阅读;寻求意蕴关联,捕捉式阅读。这样才能提升诗歌教学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标 古代诗歌教学的大体要求应该是:理解诗歌的重要内容和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欣赏优美诗句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在诗歌教学中应该明确的目标是:理解诗歌的重要内容和思想感情;能够简单进行诗歌欣赏能力的锻炼;养成反复诵读诗歌、背诵诗歌的习惯.其中,理解诗歌是基础,培养简单欣赏的能力是目的,而反复诵读诗歌是达到目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诗歌是表达情感的艺术.不理解诗人的情感,就无法进行诗歌鉴赏活动.文章围绕介绍背景、把握主题、琢磨内容、鉴赏景物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利用情感来推动诗歌鉴赏.旨在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中阶段的古诗教学,要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为主。如何在课堂内处理这些诗歌,如何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依笔者之见,当遵从古人的“诗无达诂、文无定评”的原则,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再鉴赏、再创造,以达到多层次的理解诗歌。在具体操作上,可从诗歌的主题和纵深理解这两方面进行突破。(一)主题突破在自然科学中有测不准原理,在诗歌鉴赏也同样存在着这类情况。大多数诗歌具有多主题特征,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且诗歌本身也存在着语言表述与思想表现之间的差异,鉴赏主体可在此差值中自由发挥,也能够对诗歌主题进行突破,丰富诗…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作者的思路和全词主旨。过程与方法:理清上下两片的关系,学习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言"的积累性学习,积累文言字词句; 2.思想教育目标:"文"的理解性学习,理解屈原的高洁品质; 3.能力培养目标:化难为易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鉴赏《离骚》中的诗句,学习屈原的高尚品德。教学难点:《离骚》的语言及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教法与学法:诵读、自主合作讨论、讲析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大多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与其个人经历,理解这些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感性认识与生活经历。可指导学生体会诗歌包含的情感因素,把握诗歌包含的意象因素,品味诗歌包含的语言与思维因素,改进和创新诗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给诗歌教学规定了如下目标: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恰当评价作者作品。2.读、背诵一定数量的诗歌名篇。3.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4.尝试诗歌的创作。诗歌也是高考必考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