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从事新闻工作近30年,获市级以上好新闻奖58次,连续两届被评为焦作市优秀新闻工作者,把他所在的农村部带成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并成为《焦作日报》每年获新闻奖最多的部室,这就是退伍军人、《焦作日报》农业部主任王应文所走过的人生历程。(-)王应文是农民的儿子,1968年3月入伍,在济南军区空军司令部政治处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一干就是5年。在部队期间,他同报道组的几位同志经常深入连队采访,写出了不少叫响的新闻,其中由他独立采写的济南军区空军战勤连坚持常备不懈的报道被《空军报》采用后,在济南军区空军司令部机关和连队产…  相似文献   

2.
他喜欢新闻,热爱新闻,更痴迷新闻。他的新闻作品主题重大、生动感人,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和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他拥有一本本竭尽心智写下的新闻"大书"。他就是第十三届"新疆十佳新闻工作者"、《吐鲁番日报》总编辑胡中正。多年来,他全新的办报理念,让《吐鲁番日报》在权威性、思想性、新闻性、开放性、服务性、品位性等方面迈出一个又一个极具决定意义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新闻窗》2007,(6):24-25
2007年11月8日,是中国第八个记者节,当日在北京举行的纪念大会上,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六部门关于表彰2007年全国新闻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和全国优秀记协工作者的决定,我省贵州都市报采编中心和黔南电视台新闻中心作为先进集体,贵州日报奚晓阳、贵州电视台杨茂林、遵义日报王其伦作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受到表彰。这里简要介绍黔南电视台新闻中心和三位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情况。关于贵州都市报采编中心的情况,本刊本期发表的彭晓勇同志的文章中多有涉及,这里不另作介绍。我省荣获第八届长江韬奋奖的贵州日报赵拴参加了纪念大会并领奖,他在会上代表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作了发言,现将发言全文刊载。本刊上期曾发表赵拴同志文章《我常常在灵魂深处自问》,请参阅。  相似文献   

4.
沈仕卫 《青年记者》2008,(10):32-35
赵拴,<贵州日报>记者部主任,高级记者.1992年从一名高校教师改行从事新闻工作,5次获中国新闻奖,2次获<贵州日报>社"人才奖"、1996年被评为全省优秀党员,2004年荣获贵州省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2005年入选贵州省首届十大.都市年度人物",2007年获贵州省"十大影响力人物"称号.同年获中国新闻人物最高奖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成为贵州新闻界获长江奖第一人.  相似文献   

5.
朱必义印象     
前不久,在“怎样办好新疆日报”的大讨论发言中,举了朱必义的例子,说他是一个埋头苦干的执著的充满敬业精神的“写稿机器”,还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写新闻稿”这样只在某种意义上达意的话形容他。我公布了他去年的工作成绩:采写了108篇新闻作品,平均每周两篇还多点,其中半数为深度报道或通讯,近四分之一在编辑部评为好稿或表扬稿;此外还编辑了10来万文字的新闻稿,组了11个版面。我有点儿感叹地说:如今像这样高产而优质的记者是越来越少了! 没有想到,与会者都很注意地听我讲这个例子,并且由此更广泛地引出了关于人才、价值、机制等一连串的话题。一位编辑当即问我:写一篇介绍朱必义同志的文字如何?我含含糊糊答应下来,过后想了想,觉着记者写记者,正儿八经采访他,他会很别扭,说不定给你一句“拉倒吧!”新疆日报每年都要从编辑部抽记者下乡驻站。  相似文献   

6.
1988年3月30日,全国政协七届一次会议进入大会发言阶段。一位满头黑发,面目清癯,佩戴金丝眼镜的老记者,健步登上人民大会堂讲台。当他讲到新闻必须改革,要保护新闻工作者行使合法的新闻自由的权利,使敢说话的新闻工作者不受非法的干涉和打击时,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位发言者,就是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政协报》副总编辑张西洛。他和《新民晚报》社长赵超构关于“新闻工作必须改革,舆论监督必须加强”的联合发言,引起了中外人士的关往。今年9月17日,全国政协赴湖北、四川视察  相似文献   

7.
在新疆公安战线提起乌市公安局宣传科科长石国湖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晓,人们经常在新闻媒介上看到他采写的新闻报道。这位勤奋的笔耕者自1988年开始从事专职公安宣传工作以来,每年仅在新疆日报上发表的作品就达50篇以上,而且在报纸举办的多项征文活动中都获过奖,他年年被评为新疆日报的优秀通讯员。1995年他采写的稿件被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各新闻传媒刊播的有500多篇次,其中在新疆日报见报的有70多篇。今年头5个月他的稿件又被各级新闻单位刊播210多篇次。  相似文献   

8.
富文同志是一位党的老新闻工作者。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他曾历任晋绥抗战日报记者、编辑,新华社吕梁分社负责人和晋南日报副总编辑。新疆和平解放后,他是人民的《新疆日报》第一任总编辑。1954年9月调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宣传部副部长后,仍兼任报社总编辑。“文革”后,他曾调往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1982年返回新疆后,在担任自治区党委常委期间,仍主管宣传工作。近年来他转到自治区政协,任副主席。在党的新闻宣传领导岗位上,多年来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 新疆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今天召开了。这次大会是我区新闻界在新世纪初的一次盛会会。刚才,王乐泉书记等自治区领导同志亲切看望大家,并合影留念。王乐泉书记作了重要讲话。王书记在讲话中肯定了我区新闻工作的成绩,表扬了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精神,对今后的新闻宣传提出了要求。这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对我区新闻工作和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十分关心。在此,我代表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新疆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理事会产生以来,在自治区党委领导下,在自治区…  相似文献   

10.
1984年11月底,在首都北京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新疆日报维文编辑部记者吐尔地·买提尼亚孜作为自治区三名代表之一出席了大会,并被授予甲级奖,奖励他在新闻战线上为党和人民所  相似文献   

11.
《军事记者》2012,(1):71-71
本刊讯赵金龙、李祥辉报道:由辽宁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的第十届辽宁省十佳新闻工作者和辽宁省优秀新闻工作者评选结果前不久揭晓,沈阳军区《前进报》社政治工作编辑室副主编王雷荣获“十佳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他先后圆满完成沈阳军区150余次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和重点工作的宣传报道任务,采写的稿件有9篇新闻作品获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奖,2次荣立三等功,1次荣立二等功。  相似文献   

12.
佐如拉·苏夫也甫,从1970年踏上工作岗位那天起,就牢记作为一名忠诚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他先后工作的两个单位都是党报,一个是在自治区党委机关报《新疆日报》工作了15年,一个是在乌鲁木齐市委机关报《乌鲁木齐晚报》任副总编辑17年。32年的党报工作经历培养了他坚定的党性原则,同时他也为党的新闻事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无私的奉献。  相似文献   

13.
赵岩 《新闻知识》2002,(11):6-7
刘彦明同志 1965年参加工作,1967年初调入陕西日报从事校对工作。他敬业爱岗,兢兢业业,勤奋钻研,善思善学,以对待工作高度负责和极端投入的态度,在默默无闻的夜班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36年,并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校对方法,为陕西日报多出早报,减少差错率,提高报面文字质量做出了特殊贡献。1996年被评为全国十佳新闻校对员:2001年获陕西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相似文献   

14.
徐滔,34岁,1991年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分配到北京电视台,现任《法治进行时》专栏记者。1992年,参加工作一年后的作品《传单诊所》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1993年,新闻系列报道《大山托起绿色的希望》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1995年,长消息《跨世纪之路》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中国电视奖一等奖。她还连续三年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闻一等奖,并四次获北京新闻奖一等奖,连续两届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1997年徐滔获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  相似文献   

15.
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颁奖大会于3月24日在京举行。山西记协推荐的山西电视台副台长董育中、临汾日报农村部主任孙言兵获此殊荣。 首届全国“百佳”评选活动,是由中国记协主办的,以后每两年评选一届。这次获“百佳”称号的100名新闻工作者,其中记者55名,编辑35名,评论员10名,都是在新闻岗位上做出了优异的成绩,他们  相似文献   

16.
光荣榜     
孙言兵同志,现任临汾日报编委、农村部主任。他虽然是一位基层小报的编辑,但他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在中国新闻史上书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业绩,他的众多报纸编辑与版面设计成果、创立的版面设计理论和既为农民办报又为农民办事的感人事迹,对我国报纸版面的革新和新闻人才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以文品、人品俱佳,硕果累累,1998年9月荣获我国专职新闻工作者的最高荣誉奖——第三届韬奋新闻奖。这是山西新闻界在全国获此殊荣的第一人。他连续4年摘取了我国新闻界人物和作品的最高奖,在我国新闻界设立的4项最高奖中,他一人独得3项:1995年荣获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1996年版面荣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2002,(6)
在《陕西日报》社,有一个在夜班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36年的老报人,他敬业爱岗,兢兢业业,勤奋钻研,善思善学,以对待工作高度负责和极端投入的态度,为提高报纸质量做出了特殊贡献,并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校对方法,受到新闻同行的敬重。1996年被评为全国新闻十佳校对,2001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新闻工作者,2002年荣获第五届韬奋新闻奖。他就是《陕西日报》校对科科长刘彦明。  相似文献   

18.
尹莉萍 《新闻实践》2007,(10):15-16
人物名片:李艳,1970年11月生于浙江浦江。1993年至今,一直在金华日报社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现任金华日报时事体育部副主任、主任记者。从事新闻工作以来,多次完成难度较大的国内外采访任务,发表、编辑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稿件和版面,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新闻奖评选中获奖。多次被评为金华市先进新闻工作者、金华市宣传系统优秀党员。今年被评选为金华市劳动模范,获省第四届飘萍奖。  相似文献   

19.
石坚 《当代传播》2005,(1):79-80
一篇新闻作品,如果写得不活是难以吸引读者的。 一个新闻记者,如果不善于把新闻写活,那么,他在新闻舞台上则是一筹莫展。 一家新闻媒体,如果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少有活新闻面世,就可能逐渐失去读者,甚至在竞争中败北。 原刊于《新疆日报》的消息《我的心和祖国一起跳动》,先后获十四届中国新闻  相似文献   

20.
李春是自治区交通厅办公室干部,由于工作关系,与新闻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自1986年至今笔耕不辍。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他已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各类题材文章1090多篇。其中有27篇获中央新闻单位和自治区级新闻奖,108篇获各类有奖征文和优秀节目奖。从1990年起,已连续6年被《新疆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 李春的兴趣爱好广泛,对武术、书法、美术、声乐都有一定的造诣。国家武术队、自治区展览馆都曾想调他去工作,可他对新闻却情有独钟,有执著的追求。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用自己手中的笔在群众与领导之间架起一座“互通式立交桥”。李春用其饱蘸生命热血之笔,为《新疆日报》等报刊、电台写出了一篇篇反映交通与人、人与路、上级与下级、群众与领导的时代颂歌。 10年前,李春写的第一篇反映我区交通行业为群众冬季乘长途客车排忧解难的报道被《新疆日报》采用后,他的新闻报道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在国内报刊上已先后发表1000多篇作品。谈起这些,他说得倒也简单,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