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属雕塑的特殊性使其区别于其他材料的雕塑作品,在金属雕塑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的独特气质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关注。在很多不同的国家地区里,由于他们的风俗习惯不同,自然因素不同,很多传统也不同,所以在雕塑艺术中,他们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各有所长,为人类金属雕塑艺术的反战做出了伟大的贡献。金属雕塑中的优秀之作数不胜数,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宝贵的学习经验,我们应该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天阳 《今传媒》2014,(8):156-157
二十世纪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变革意义的一百年,也是中国雕塑从萌芽、转型到繁荣发展的时期。雕塑艺术的日臻成熟,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艺术家,他们在雕塑艺术的创作中,秉承"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同时积极的从自己的根源出发,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进一步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进行再创新,创作出属于中华文化的雕塑作品,为我国现代雕塑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发展的观点,通过对雕塑艺术的保护、传承、创新的简单梳理,分析二十世纪中国雕塑艺术的兴起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当代雕塑作品百花齐放、分门别类,但随之也产生了一些缺乏艺术想象力、缺乏文化个性、缺乏人文关怀精神的雕塑作品,而且这种现象已经影响了雕塑艺术的发展和传播,本文就此现象提出在现代雕塑创作中需纳入个性化设计的全新观念,并结合自身的创作实践,阐述一些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4.
一、多年的城市雕塑建设,积累了丰富的雕塑档案资源 长春市在城市雕塑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注意收集并及时整理相关资料,积累了丰富的雕塑档案,这些档案全部来源于长春市历年的雕塑建设活动。其中,有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雕塑家提供的雕塑作品稿样10000余幅。编辑出版了4卷中英文对照的大型雕塑画册及3卷雕塑大会论文集和各种规格的展览画册20余种。  相似文献   

5.
李甲 《兰台世界》2014,(2):96-97
东晋艺术家戴逵的雕塑艺术不仅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的气息,更融合了异域文化的风情.本文从戴逵的生平谈起,详细论述了其佛像雕塑的艺术风格,并概括了其在东晋佛像雕塑热潮中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王惠萍 《大观周刊》2012,(17):42-42
何谓“可转化性”雕塑创作形式,我个人认为它是一种先以一个雕塑原体为基本,作为转化到其他类别的独立的作品的这么一个创作形式的转化。它本身是一个过程,但是这种过程赋予了作品另一种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叶蕾 《今传媒》2020,(2):150-151
在艺术作品面前,不管是作者还是观众都是观赏它的人,不断地找寻作品所表达的意义本身与我们自身情感的契合点以产生共鸣。洞悉的是质料建构的雕塑艺术在作品表面产生的不同形式、所表达的直接和间接性情感、雕塑和质料(形式与内容)之间呈现的不同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8.
刘锐 《出版史料》2004,(1):64-66
雕塑艺术门类众多,作为公众艺术的城市雕塑,它与近几十年世界上流行的“公共艺术”、“景观雕塑”、“环境雕塑”等概念,有着各有侧重但又相通的含义。它主要是指设立在室外的,城市公共环境中的雕塑作品。它可分为纪念性、主题性、装饰性和娱乐性四大类。当代中国雕塑,纪念性城市雕塑尤为突出。本文以新中国55年中建立的纪念性雕塑为主,做一次简要的观礼。  相似文献   

9.
元代是一个"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朝代,不过,在其短暂的统治下,也诞生了堪比隋唐的雕塑艺术。本文主要介绍了元代雕塑艺术的繁荣盛况,对刘元的成长经历,及其大量雕塑作品做了梳理。  相似文献   

10.
海外掠影     
《新闻与写作》2004,(10):F003-F003
走向天空,10月4日,乔纳森的雕塑作品“走向天空”坚立在美国纽约洛克菲勒中心,这个约30米高的雕塑将展出到10月18日。  相似文献   

11.
就像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环境一样,雕塑也与环境互为依存。雕塑如何去雕、如何去立?这是每一个雕塑家需要考虑的问题。一件雕塑作品完成后放入特定的环境里,马上就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反过来说,客观的环境也会影响雕塑。雕塑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2.
冉玉 《兰台世界》2014,(9):135-136
元代是一个“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朝代,不过,在其短暂的统治下,也诞生了堪比隋唐的雕塑艺术。本文主要介绍了元代雕塑艺术的繁荣盛况,对刘元的成长经历,及其大量雕塑作品做了梳理。  相似文献   

13.
亢磊 《大观周刊》2013,(7):17-17
随着人们生活、居住环境的不断改善与提高,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精神需求也在逐步提高,实用工艺雕塑艺术的品种越来越多,其外延的宽泛性和市场的需求,使得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这一现象对实用工艺雕塑进行了初步的探析,希望对现当代的实用工艺雕塑作品的创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南方都市报》 中央美院雕塑系教授蔡志松的雕塑作品《故国·颂1》、《故国·颂2》被一些观众批评为"丑陋的中国人"、"毫无阳刚之美",主要原因是其中有一组跪着的人像。两个星期过去了,已经冷了的舆论之锅里忽然爆出了一个热栗子--这些系列作品中的一件得到了全国美展的铜奖,而且是北京地区唯一进三甲的雕塑作品。  相似文献   

15.
叶燊 《云南档案》2012,(8):51-52
雕塑是一种重要的艺术门类,它具有鲜明的立体形象性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但却因作品体量等限制及特殊的艺术创作规律,使得档案收集工作存在一定的难点。此外,大部分的档案管理规范性文件也没有对雕塑艺术档案的收集进行明确的指引,在具体操作上留有一定空白。本文针对上述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使雕塑艺术档案在收集工作上有更明晰的方向和更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2月23日.中国雕塑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大会在本馆举行,钱绍武、盛杨.田世信等53位雕塑家或已故雕塑家家属向我馆捐赠了近60件经典雕塑作品.其中包括钱绍武的〈江丰像〉、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10月12日,由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办的"安娜·高美雕塑艺术展"开幕。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尚辉,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本次展览策展人王春辰以及展览的主人安娜·高美等出席开幕式并讲话。陈履生副馆长在讲话中说,安娜·高美是当代杰出的艺术家,在世界很多国家都可以看到她的雕塑作品,她的作品常常让人们驻足流连和思索,这个展览相信一定会让中国的观众更多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吴为山的作品以全新的面貌频频出现在国内外重要的艺术展览上,被誉为“为时代造像者”,他的雕塑艺术已经成为中国当代重要的文化符号,凭一己之力拓展了中国雕塑艺术新的表现领域。2003年,吴为山获得了英国皇家肖像雕塑家协会最高奖攀格林大奖,成为获得这一奖项的第一位亚洲艺术家。“实践催生理论,理论引导实践。”在实践上“取今复古别立新宗”,作品受到广泛关注的基础上,吴为山也推出了别致的理论随笔集《雕琢者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集萃了个人演讲、手记、对话中对中国雕塑美学的理论与实践感悟,提出“写意雕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雕塑公园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成为城市景观中的一个亮点,满足着大众的审美情趣与审美心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欧洲的雕塑公园里的每个雕塑作品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巧妙融合.这些雕塑公园绿荫丛生、花草遍地,风景优美.风格各异的雕塑散布于公园的各个角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共同创造了完美的意境,人们漫步其中,犹如进入大自然的露天博物馆.如荷兰的库勒·慕勒雕塑公园,它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东南方奥特罗地区的霍格翠绿国家公园里,并且被誉为荷兰最美的公园,是荷兰目前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20.
1983年7月—9月,在美协及有关部门关心下,我们完成了全国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览的设计。现就总体设计的几个方面,谈一些体会。一、设计意图: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览不同于一般雕塑展览,多年来美术展览中的雕塑作品基本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