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读此文,缘起于对梁衡先生鼎鼎文名的无限仰慕。这位《晋祠》的作者,也许未必如一些小说家或诗人那样拥有众多粉丝,但若论影响,却可称是无远弗届。像我等70后生人,在文学观念与审美趣味尚未被现今的文学史教育异化之前,无一不受到了梁衡先生以及其他语文课本作者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前些时候,参加一个级别颇高的培训,听一位语文名师评课。他先是介绍了几种评课方式,一一指出其局限性,然后介绍自己的评课方法如何客观严密、符合学理。或许是我的理解力有限,感觉他把一些简单的道理用概念术语包装起来,反而让听者糊涂。细细分析,前后也颇多矛盾之处。他批评一位教师教梁衡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时,让学生依据文本分析"居里夫人美在何处",认为这不是语文。但我想,梁衡先生写作此文,首要目的就是向读者  相似文献   

3.
梁衡 《邯郸学院学报》2015,25(1):5-17,2
本刊2012年第2期"学术名家研究"栏目刊发了一组研究我国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梁衡先生的文章,第一篇为本刊常务副主编康香阁编审的《著名学者梁衡先生访谈录》,第二篇为中央电视台董岩博士的《在没有新闻的角落发现新闻——梁衡新闻方法论研究》,第三篇为清华大学博士后来向武的《梁衡新闻学术研究的方法论探析——基于现象学方式的解读》。2013年,这3篇文章又被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学术高端访谈与研究》收录,受到学界的关注和赞赏,今年4月23是世界读书日20周年,全世界将有100多个国家举办读书日活动。应本刊之邀,梁衡先生将自己数十年的经验撰写成《我的阅读与写作》一文,交由本刊发表。全文长达23 000多字,分为"关于诗歌的阅读""关于散文的阅读""关于科学知识的阅读""关于理论和学术经典的阅读"和"有阅读,人不老"五个部分。在此,致谢梁衡先生对本刊的厚爱。  相似文献   

4.
梁衡先生在《书与人的随想》一文中说:“一个民族的甚至世界的伟人,必定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读书人,一个读书最多的人。”现综观温家宝总理在几个大场合信手拈来的对文学作品名句的恰当引用,感到梁衡先生所言不谬。2003年3月在答中外记者问回答德新社记者关于工作风格  相似文献   

5.
梁衡先生打破政治叙事的沉重与晦涩,将散文的美感融入红色经典的叙述,"让红色经典更丽"。红色经典是个思想的富矿。梁衡先生认为,关注红色经典,一是因为想给读者讲述一个真实的党史和故事;二是想传达老一辈人高尚的人格典范;三是通过自己的思考表达这些红色经典对我们当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梁衡先生的《红色经典散文选》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再版,是献给建党90周年的大礼。对梁衡的了解,最初是从小学课本里那篇著名的文章《晋祠》得来的。那时,对作家本人知之不多,只能跟着老师摇头晃脑地读他的文章。文章写得很美,我  相似文献   

7.
依托校本课程,师生共同拜读了《人人皆可为国王:梁衡散文精读》一书。梁衡先生的"大情大理"的散文气韵"、苦心经营"的创作精神、"精妙、活泼"的语言风格、"联想、对比"手法的运用,对我们的写作教学和学习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依托校本课程,师生共同拜读了《人人皆可为国王:梁衡散文精读》一书.梁衡先生的“大情大理”的散文气韵、“苦心经营”的创作精神、“精妙、活泼”的语言风格、“联想、对比”手法的运用,对我们的写作教学和学习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回顾科学技术发展史会激发朋友们对科学的兴趣,开启智慧。梁衡先生的《数理化通俗演义》,运用章回小说的体裁,演义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梁衡 《教师博览》2005,(5):33-35
“爱国”,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一个道理。然而,人们为什么要爱国?爱国应该爱什么、怎么爱?梁衡先生的这篇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合理的解答。  相似文献   

11.
梁衡先生是我国当今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从事新闻实践和新闻管理工作38年,在新闻写作和理论研究、散文创作和理论研究、科普创作和理论研究、政治管理和理论研究诸多领域卓有建树。多篇新闻作品荣获全国好新闻奖,30多篇作品60多次入选各种大中小学课本和其他行业读本,是当代作家作品入选教材最多的一位作家。2012年5月3日,笔者就梁衡先生的治学方法和他在诸多领域取得的成就做了访谈,同时还邀请到北京大学博士后董岩和清华大学博士后来尚武两位专家撰写了2篇专题研究论文,与访谈录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梁衡先生是我国当今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从事新闻实践和新闻管理工作38年,在新闻写作和理论研究、散文创作和理论研究、科普创作和理论研究、政治管理和理论研究诸多领域卓有建树。多篇新闻作品荣获全国好新闻奖,30多篇作品60多次入选各种大中小学课本和其他行业读本,是当代作家作品入选教材最多的一位作家。2012年5月3日,笔者就梁衡先生的治学方法和他在诸多领域取得的成就做了访谈,同时还邀请到北京大学博士后董岩和清华大学博士后来尚武两位专家撰写了2篇专题研究论文,与访谈录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上海高中<语文>一年级第一学期中梁衡先生<跨越百年的美丽>的结尾,提出了开发人生价值的问题: 她(居里夫人)让我们明白,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  相似文献   

14.
初读此文,你也许觉得这是一篇平平之作。然而,著名学者张中行先生和范用先生对此文却褒奖有加,称它是古今罕见的“一箭没羽之作”。如此,请仔细品读,思考8岁孩子的为文之道,领悟写作的真功夫。  相似文献   

15.
1999年5月13日,梁衡同志莅临人民教育出版社指导工作,并同教材编写人员进行了座谈。座谈会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魏国栋同志主持。魏国栋同志说,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同志。梁衡同志对人教社非常关心和支持,而且也很有缘分。我统计了...  相似文献   

16.
袁国 《成才之路》2010,(27):36-37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梁衡先生的《夏》,是一篇短小精悍、语言隽永的美文,阅读之后,如品一杯香茗,字里行闻渗透了无可言状的清香之美。具体说来,这篇文章隽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对梁衡的了解,最初是从小学课本里那篇著名的文章《晋祠》得来的。那时,对作家本人知之不多,只能跟着老师摇头晃脑地读他的文章。文章写得很美,我还摘抄了不少好词佳句呢。就这样,我一步步走近梁衡,也感受到了他和他文章的魅力,他做人真诚,为文大气,有大美存焉。梁衡先生主张,为文第一要激动,没有对生活中美的追寻,没有对自然、人生、社会、艺术中美的事物的大激动、大碰撞、大体验、大思考,就不会有真正的美文产生。因此,文章要写大  相似文献   

18.
吴晓铃先生学识渊博,在学术领域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对青年学者,热情扶持和培养。在先生逝世十年之际,特作此文,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19.
梁衡同志的《觅渡,觅渡,渡何处?》一文写于1996年,不久即被选入人教版语文教材。这是继《晋祠》《夏感》之后,作为范文入选人教版语文教材的梁衡同志的又一篇文章。征得梁衡同志同意,本刊现发表作者对《觅渡》的自注(已收入《梁衡文集》,即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希望有助于广大读者全面、深刻地理解该文,尤其是该文在题材的开拓和手法的运用上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20.
启功 《教书育人》2009,(8):29-32
此文是启功先生为纪念他的授业恩师——陈垣先生百年诞辰而撰写的一篇回忆文章。文章虽写于三十年前,但文中陈垣先生对如何教书。如何做人,如何做学问的谆谆教诲,犹黄钟大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