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防治荒漠化是世界性难题,是吉林西部生态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白城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2项重点推进项目之一。西部荒漠化治理项目,事关白城长期发展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大项目,对推动整个吉林西部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当前乃至今后全面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8月10日,白城日报登载的《我市确定12项重点推进项目》中,吉林西部荒漠化防治列为第七项。  相似文献   

2.
浅谈我国土地荒漠化成因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艳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2):64-64,299
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作为极其重要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困扰着当今世界,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分析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及成因,着重分析了我国对土地荒漠化治理的措施。旨在为荒漠化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退化和经济贫困,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陆的最大威胁。荒漠化及其引发的土地沙化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本文介绍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成因,并介绍防治土地荒漠化的一些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了解防治荒漠化研究进展,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研究,通过对1978—2010年防治荒漠化获奖成果的统计分析,对防治荒漠化工作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速荒漠化研究科技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是我国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因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类型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在我国有着十分广泛的分布,虽然我国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了一定的防治和处理,但是这些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十分显著的控制,3S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应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就可以应用在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的过程中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中的应用,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由中科院和国际干旱区开发委员会(IDDC)共同主办,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发展”的“第8届国际干旱区开发大会”于2006年2月25—28日在北京举行。根据联合国大会的决议,2006年被定为“联合国荒漠年(DesertYear oftheUN,2006)”,这是继联合国1977年内罗毕荒漠化大会和1994年组织签署“联合国荒漠化公约”以后,再次提醒全球对荒漠和荒漠化问题的重视。本次大会就是作为“联合国荒漠年”的一次重要的活动而举办的。大会得到了中科院、国际干旱区开发委员会、国际干旱区农业研究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荒漠化公约处、世界粮农组织…  相似文献   

7.
呼伦贝尔草原土地荒漠化目前处于强烈发展阶段,其发展与自然环境变迁及人类活动有关,其中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是关键因素。荒漠化给呼伦贝尔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并因影响第一亚欧大陆桥组成部分———滨洲铁路的安全运营而对中国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必须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呼伦贝尔草原荒漠化及保障亚欧大陆桥畅通。  相似文献   

8.
任亚宁 《科协论坛》2007,(4):408-409
我国土地荒漠化问题由来已久,已经严重制约、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后果。本文在分析荒漠化成因的基础上,探究我国当前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法律资源及提出完善相关法律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杨立华 《科学学研究》2012,30(3):394-406
 基层科研组织是当代社会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对西北七县的实证考察,研究探讨了基层科研组织在中国北方荒漠化防治中的作用。研究发现:(1)被调查者对基层科研组织的了解虽然有限,但对其作用的评价却很高,二者存在倒U型相关关系;(2)基层科研组织在荒漠化防治中的功能多样化,但主要集中在政策建议和科研活动等方面;(3)基层科研组织的组织间结构安排机制多样化,但垂直控制关系明显;(4)基层科研组织的地方性组织优势突出,但由于资金支持不足和自身组织结构等问题,其发展受到限制;(5)要改进基层科研组织在荒漠化防治中的参与功能,首先要改革其组织机构,并加大对其的资金支持等;(6)影响基层科研组织作用评价的因素和途径多种多样,需进一步研究。这些发现不仅为进一步探讨基层科研组织在荒漠化治理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而且为探讨其它类型的科研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70余年来持续开展的荒漠化防治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前中国荒漠化防治进入新阶段,仍面临沙化土地基数大、治理难度高等问题,需要全方位满足生态建设、乡村振兴和沙戈荒地区风电光伏开发利用等国家战略需求。新时期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战略选择是整体提升、重点突破,战略核心是全域治理、创新驱动、技术集成,分类施策的制度安排是全面实施“一荒四制”(养、防、治、用),全力打好打赢“三北”攻坚战的“三大标志性战役”,优先布局一批重点示范工程,加快政策更新,打造科技新引擎,助力荒漠化防治提质增效、擘画“三生”融合、人沙和谐的中国式现代化美好愿景,推进荒漠化防治的“中国方案”走向世界、惠益全球。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保证我国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必须及时进行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相对于其他环境问题来说,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类型更为复杂,分布范围广泛,一些传统的方法已经无法发挥较好的预报及防治效果,在此背景下3S防治技术应运而生,近年来,3S技术已经充分的运用于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之中。  相似文献   

12.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我国荒漠化地区人口增长与土地荒漠化的反馈关系,并以甘肃民勤县和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模拟人口增长导致耕地开垦面积增加及其对荒漠化土地面积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似的人口增长速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下,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扩展速度要比干旱地区更快。模型灵敏度分析表明,决定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开垦并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人为因子是人口数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力状况,这三者又是与社会经济水平、人口和土地管理政策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据新华网2019年6月17日报道,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达3 6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4。更为严峻的是,荒漠化土地面积仍以每年5万—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不断扩大。根据我国第5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0%;沙化土地面积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93%。荒漠化作为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我国经过长期积极的探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荒漠化防治力度,全国荒漠化扩展的态势已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了2个监测期的"双减"(面积减少、程度减轻)。但由于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的基数较大,形势不容乐观,防治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4.
从荒漠化及其防治研究的兴起,荒漠化及其防治研究的内容,荒漠化及其防治研究的趋势等方面概述了荒漠化及其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开垦对荒漠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张宏  孙保平 《资源科学》1999,21(5):71-75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我国荒漠化地区人口增长与土地荒漠化的反馈关系,并以甘肃民勤县和内蒙古伊镏金霍洛旗为例,模拟人口增长导致耕地开垦面积增加及其对荒漠化土地面积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似的人口增长速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下,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扩展速度要比干旱地区更快。模型灵敏度分析表明,决定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开垦并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人为因予是人口数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力状况,这三者又是与神经经济水平、人口和土地管理政策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6.
正7月27日,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开幕。来自30多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共400多名政要、专家学者、企业界代表和媒体代表参加会议,围绕"绿色‘一带一路’共建生态文明"的主题开展对沿线荒漠化防治与合作、消除贫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生态社会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模型,对宁夏地区实施荒漠化工程前后的耦合态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通过荒漠化治理工程的实施,宁夏地区的生态经济系统从消耗阶段发展到逐步协调的阶段,宁夏生态经济系统仍处于不断协调过程中,最后将形成良性的耦合态势。  相似文献   

18.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必修课,本文从荒漠化防治工程的课程特点入手,针对课程中存在的不足,整合优化了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了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荒漠化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荒漠化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和荒漠化发展的快速性。荒漠化是自然与人为因素尤其是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共同作用的产物。东北黑土区的荒漠化问题也逐渐引起研究学者的注意。文中对东北黑土区分布及现状,沙漠化成因、危害、防治对策等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6月17日是第13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记者就我国防沙治沙有关问题专访了国家林业局局长、中国防治荒漠化协调小组组长贾治邦。记者:请您谈谈目前我国防沙治沙工作面临的形势。贾治邦: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沙区广大干部群众和治沙工作者的艰辛探索与不懈奋斗,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沙区植被明显增加,沙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