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危机公关事件的爆发要求政府能够及时做好公共危机管理,稳定民众的情绪和社会秩序。新闻传播在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政府在最短时间内进行信息的传播和事件严重性的控制,从而达到控制和管理的目的,提高公共危机管理效率。本文就新闻传播在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作用、当前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等内容进行具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于危机传播.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但综合来看.“所谓公共危机事件传播(简称‘危机传播’),是指针对公共危机事件,运用大众传媒及相应手段,对社会进行有效控制的信息传播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传播对公共危机事件进行干预和影响,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不管是危机前的信息预警,还是危机爆发后的新闻发布和公众沟通.抑或是危机后期的形象修复等,无一不需要调动一切信息传播手段来进行处理。因此,英国学者迈克尔·里杰斯特一针见血地指出,“只有进行有效的传播管理,才能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这是对危机传播本质特征的精准把握。  相似文献   

3.
危机信息传播管理是政府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3G手机等新型传播工具的出现,网络社会的形成,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渠道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危机信息传播管理已成为政府危机管理成败的关键。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为了稳定社会,担心因危机信息的扩散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危机处理成本的大幅提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公共危机事件中进行恰当的政府形象管理.在当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形象的话语考察出发.探讨政府与媒体、公众的对话误区,分析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形象的传播原则,进而提出政府形象塑型传播和矫型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安佳 《新闻传播》2023,(12):109-111
公共危机与新闻传播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依赖于新闻媒体,在发生公共危机之后如何降低其对社会造成的恐慌效应,达到安抚民众情绪的目的,还需要从根本上进行相对应调整,重点在于新闻媒体采用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宣导,展示危机事件的本质以及后续影响,减轻民众恐慌,达到维持社会稳定的效果。本文针对公共危机事件发生过程中新闻媒体的处理方式,从公共危机事件的特点出发,讨论新闻传播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健康传播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卉 《新闻传播》2009,(10):34-34,36
公共危机事件是危及社会公众生活和利益的突发性灾难事件.影响巨大.本文分析了公共危机事件与健康传播的关系,指出应对公共危机离不开健康传播.并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公共危机事件应对中健康传播存在着传播内容和渠道单一、健康信息发布的权威性与透明度不高等问题。认为在今后的危机事件应对措施中.必须重视危机事件健康传播.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危机公关事件时有发生,由于其突发性和无法预见性特点,势必要求政府必须及时有效进行应对和处理,依法依规做好公共危机管理工作。新闻传播在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有助于稳定民众情绪和社会秩序。因此,高效理性的新闻传播能够缓解甚至化解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压力,从而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本文以此次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就新闻传播在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每当公共危机事件降临,信息管理便成为社会管理者应对危机的首要任务之一。考察信息的传播、控制和引导,不仅可以加深入们对公共危机事件进程的认识,而且有助于人们战胜危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社会有关公共危机的事件频繁发生,这对政府服务功能的提升提出了严峻挑战。当前通过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信息传播体制与信息传播环境之间出现了不想适应的问题,由此不断构建和完善政府公共危机信息传播机制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一方面,通过构建完善的危机信息传播机制有利于政府应对危机管理谣言的传播;另一方面能够有效传递信息,帮助政府在短时间内控制事态的不良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赵亿 《编辑学刊》2016,(4):112-116
文章从公共关系学的视角结合中国语境探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回应机制的构建。突发性公共事件所形成的负面舆情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就是危机公关,因而地方政府在应对舆情的时候应从传统的法制管理、制度建设、技术手段阻断等方式转向危机公关的视角。文章将危机管理专家胡百精教授建构的危机传播管理的"事实一价值模型"运用于地方政府的舆情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