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这个伴随中国几代人的一个人生命题,如今迎来了她的而立之年。不论是当年经历文革高考"十年之废"的那代人——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代新大学生,还是80年代、90年代体验过酷暑难耐的  相似文献   

2.
30年前,"文革"浩劫结束了,"四人帮"垮台了,然而"两个凡是"如两座大山,阻碍和影响着中国社会改革的进程。在"文革"初期,我被当作修正主义苗子,小"反动学术权威",关进牛棚,受尽折磨与凌辱,最让我痛心的是,造反派到我家抄家6次,到办公室查抄1次,几乎抢走了我的全部图书。  相似文献   

3.
高考科目设置历来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从高考科目改革的背景、内容、特点等方面,对文革以后恢复高考30年以来的高考科目设置改革的四个阶段进行了回顾、总结,并作了简要的评论,旨在为未来中国高考科目设置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高考科目设置历来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从背景、内容、特点等三个方面,对文革以后恢复高考以来的高考科目设置改革的三个阶段进行了回顾、总结,并作了简要的评论,旨在为未来包括中国高考科目设置变革在内的中国高考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十年之废与历史拐点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举行了第一次全国大学统一招生考试.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高考是首批被废除的重要制度.1966年到1969年,高等学校停止招生.  相似文献   

6.
高考科目设置历来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文章从背景、内容、特点三个方面,对文革后恢复高考以来高考科目设置改革的三个阶段进行了回顾、总结,并作了简要评论,旨在为中国高考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高考改革已经走过了30余年。本文仅以考试技术的发展作为纵线,回顾和解析高考改革所走过的非凡历程:引进标准化考试技术的改革;普通高中毕业会考与高考的整体性改革;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渐交性改革;理论与现实中走向开放的"3 X"改革等。高考改革建立和完善了适合我国特点的考试制度,尤其是在理论上和技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对教育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高考英语测试的历史回顾回眸一下我国高考英语测试的历史发展轨迹,我们不难看出,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英语学科的测试内容、题型的设置和阅卷方法的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52年全国实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起,至1965年,即"文革"前夕止。  相似文献   

9.
文革后高考恢复以来.文科高考已经历了33个年头,多年来.广东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不断完善高考方案.今年,广东已从单科改为文综卷,引起了相当的反响。作为“高考改革探索的先行者”,广东高考制度的一系列变化.折射了广东乃至高考演进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10.
恢复高考制度,是"文革"后1977年邓小平拨乱反正时的英明决策。三十年来,高考为国家选拔了成千上万的优秀人才。高考必须坚持不能轻言废除;但要改革,向多元化方向推进。  相似文献   

11.
1977年恢复高考"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在寒冬举行。恢复高考是邓小平同志拍板决定的。1978年夏,第二次高考举行。两届"幸运儿"分别在1978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精英化冲突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精美化冲突开始初步显现.1958年,中共中央决定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和高校招生制度采尝试解决这种冲突;"文革"期间,中共中央谋求通过政治化途径来解决这种冲突;新时期,国家教育部门通过高考改革和高校扩招使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但是,由于高考与基础教育应试之间始终存在博弈,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精英化的冲突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为此,教育专家和学者提出高考改革的各种方案,以彰显社会公平和人才选拔的效率.回顾这一历程可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必须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体现国家选拔人才的效率和公平要求以及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导向.  相似文献   

13.
高考制度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制度,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攸关国家优秀人才的选拔与培养。高考改革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与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都描绘了高考改革的路线图、明确了高考改革的顶层设计,必将引领我国高考实现新一轮最全面、系统、深刻的变革。实行"一年多考""社会化考试"等,是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核心议题。高考攸关者对于高考改革的态度、意见及建议,是新一轮高考改革政策制定的基础与出发点,也是进一步改进与完善的基本依据。我们对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一年多考"获得广泛认同、考试社会化任重道远;据此,我们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高考"一年多考与社会化"改革的针对性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简称高考)是连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研究高考改革问题既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又能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回顾湖南省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历程,可以发现,湖南省进行了多次改革尝试。考试模式上经历了从"单一的国家统考"演变到"省级预选考试+国家统考"再过度到"省级毕业会考+国家统考";科目设置上历经了复杂、简单反反复复的变化过程。目前实行的是"3+X"的考试科目设置,形式上看,科目似乎减少,实际上学生减负的目的难以实现,也未能真正摆脱"一考定终生"的局面。新课改的实施与推广要求湖南省高考体制进一步改革。依据新课改的特点,构建多目标、分层次的多元化高考模式是湖南省高考改革的方向,深化高考命题改革是其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文革后恢复高考20周年。生物科高考经过了30分、50分、70分、0分、150分的曲折历程,但考虑到生物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愈来愈大,考虑到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考虑到高考制度的完善和升学途径的多样化,在全国范围内恢复生物高考已近在眼前了。本文...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化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国民教育领域需求的增加,我国的高考评价制度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从发展之初的一元化高考评价制度,到逐渐建立高考多元化评价制度等一系列综合评价制度的发展过程,值得深入探讨。我们有必要以研究"文革"前后我国高考制度发展过程为前提,对高考综合评价的发展路径进行梳理和总结,客观地评价高考综合评价制度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民族中小学的汉语课程改革,是从制订《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以下简称《汉语文教学大纲》)开始的,迄今历时三十多年,其间几易其稿,几易其名,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年10月~1987年6月),座谈研讨、组织编写、制订试行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国家没有制订全国统一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大纲》,各民族地区是自行其是的。1976年"文革"结束,1977年国家开始恢复高考招生制度。而在  相似文献   

18.
高考改革和高中新课程改革始终互为关联,高中新课程改革为高考改革奠定了基础,高考改革又促进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两项改革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围绕着"选择性"而展开,彻底打破传统的"高中千校一面、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局面。基于"选择性"教育的这一共同目标,通过高考改革进一步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围绕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选择性学习、个性化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要求,真正办成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浙江高考改革作为国家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人物30年     
一个人,一种符号;一个人,一个缩影。在风起云涌的荆楚大地上,教育界英才辈出。他们是教育界的名人,也是教育界平凡的一员,他们的出场,给教育30年增添了生动的色彩查全性,祖籍安徽,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我国著名电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与"恢复高考"联系在一起的中科院院士文革期间,我国高考大门冰封十年。文革刚结束,走出阴霾的知识分子纷纷以国家主人的姿态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洪流中。身体瘦弱、个头矮小的查全性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四层"包括:核心价值、科学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把握四层的涵义能高效引导课堂教学。2020年北京新高考改革,物理学科变为"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试题紧密围绕四个层次的要求进行命题,极佳地体现了等级划分能力,充分落实了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以及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取得了北京新高考改革的"开门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