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立足于中国实际,着眼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和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深刻地揭示了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实质及规律。这一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理论,并在民族地区取得了重大实践。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其核心是加强民主建设和依法治国。深入学习发展邓小平政治文明建设思想,对于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7,(6):388-38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宣传部,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宣传部: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根本保证。邓小平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学好用好邓小平科技思想,对于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事业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有着重…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情报意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邓小平情报意识的特点作了初步探讨。指出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他对情报工作的高度重视,并具有实践性、创造性、开放性、预见性等方面。邓小平同志之所以能创造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与他高度重视情报工作是分不开的,他的情报思想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教育思想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它是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教育思想基础上的新发展。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指导新时期我国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科技理论与中国科技事业的飞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光汉 《软科学》2000,14(2):13-15
现代科技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在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国家繁荣富强,民族强盛兴旺的根本依靠和希望所在。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十分重视科技进步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我国科技的观点和论断,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发展科技的战略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推动改革开放的指导方针和重要原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成功地指导了中国科技的改革与发展。一1978年召开…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通过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根据中国现阶段的发展实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理论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科学预测的思想及对中国未来高瞻远瞩的预见,富有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指明了我国提高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刘霞 《科教文汇》2007,(10X):151-152
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中国这一重大问题,党的三代领导人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形成了一脉相承的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观。这一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本观、毛泽东的发展观、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以及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  相似文献   

10.
3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科技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分析当前全国科技工作的形势,总结交流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共商90年代科技工作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发展的大计,以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一个重要体现,它提出了许多具有创造性的理论思想和战略观点,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有了质的飞跃;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理论体系,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许多优良的理论依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以前瞩的目光、卓越的睿智,高屋建瓴地创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小平同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说: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在20世纪中叶建设一个在世界上比较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位历史的伟人首次科学地总结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论断。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邓小平建党理论的新发展,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和行动指南,是从根本上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党员的先进性,决定着党的先进性,因此,“三个代表”也是新时期党员先进性的本质要求,时代特征和集中体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塑造崭新的党员形象,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充分发挥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作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科技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充分体现了邓小平以宽广视野观察世界、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的伟大政治家品质。正是在邓小平科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科技发展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突飞猛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邓小平科技  相似文献   

15.
新疆与东部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与对策研究高立鼎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有关区域发展战略思想。他指出:“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不可能的。”①只...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与人才思想,其内容丰富、意义深远。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我们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在人类正在迈入21世纪之际,研究、重温邓小平的教育思想和人才思想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7.
张超 《中国科技信息》2009,(15):331-33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过程中,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观点、理论和方法,为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8.
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中国这一重大问题,党的三代领导人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形成了一脉相承的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观.这一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本观、毛泽东的发展观、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以及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  相似文献   

19.
科技文化是中国现代化极其重要的内容,其影响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邓小平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科技文化观,形成了自己的科技文化思想。正确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的科技文化思想,有助于更好地加强科技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科技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邓小平理论体系里始终有一颗耀眼的明珠,那就是法制思想.邓小平的法制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理解并掌握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我们当前的法制建设无疑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