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作文,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就有了写作的内在动力,他的注意便会指向作文,他便会自觉地阅读,自觉地思考和观察,自觉地拿起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主要有:1、题材激趣:题目或材料本身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三十年后的聚会》、《假如我当市长》、《童年趣事》等。学习了《卖炭翁》,让学生写《卖炭翁的炭被抢以后》;学习了《我的叔叔于勒》,让学生写《于勒发财之后》。另外,要写的恰恰是学生心里迫切要表达的东西,让作文和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年级要“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培养观察事物的兴趣,写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片断。”在指导学生把一件事的过程写完整、写具体的片断练习时,我努力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出发,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解除其心理上的种种束缚,让学生克服作文难的心理障碍,激发作文的兴趣,树立学生作文的信心,从而为到高年级写整篇作文奠定“我能写”的心理基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1-4年级从写话、习作人手……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满怀热情地参加作文训练。因此,兴趣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激励学生创作兴趣是作文活动的主要原则。”写作文的兴趣是激励学生积极写作的先决条件,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心理保证,它能使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而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写得轻松、主动而富有创意。《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如何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5.
针对很多学生一写作文就头痛、烦躁的心理,采用一些恰当的方法,调动他们作文的兴趣,是十分必要的。有道是:“兴趣是最好老师。”为此,我运用了一系列方法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一、辨析比较法我从学生作文中找一些实例,读给学生听,让他们辨析文中的毛病,并加以修改。例如有一篇作文,写一位农村大娘到城里医院看病,  相似文献   

6.
小学作文是一种面向全体小学生的具有创造性的复杂劳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语文知识的综合作用。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笔者认为应顺应儿童的心理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开展作文教学改革,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使作文教学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7.
三年级是小学作文入门阶段,它有一、二年级说话、写话的基础,又为四~六年级综合作文奠定基础。在这特殊阶段,怎样进行作文指导呢?下面谈谈自己粗浅的做法和看法。一、顺应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使学生欢欢喜喜作文。儿童有着强烈的好奇喜新心理、爱玩好动的天性。他们纯  相似文献   

8.
在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刚接触作文的学生对作文的兴趣相当高,而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作文兴趣却有很大的退步。通过调查了解,我找出了其中的主要原因。原来,是教师的评价让学生渐渐消失了学习写作文的兴趣。于是,我开始了改革作文评价方式的实践。一、学生自我评价在一次作文之后,我让学生先自我评一评,写一下自己在写这篇作文前是怎么准备的,又是怎样认真写的。学生们敞开心扉,把自己对这次作文的认识、每一步的准备都详尽地做了叙述。例:夏天宇同学的自我评价:看到《童年趣事》这个题目后,我非常兴奋,我童…  相似文献   

9.
“作文难、作文难,一写作文我就心烦。”这是当前农村学生的通病。其原因之一是学生缺乏写作材料。下面就我指导学生写《游览大寨桥》来与众位师长探讨一番。一、作前激发兴趣兴趣是作文的原动力。学生如对作文感兴趣,写作则如提闸放水,倾泻而下,欲止不能。作前我放录音“谁不说俺家乡好……”一曲终罢,于是我观看、发  相似文献   

10.
朱瑛  张立元 《云南教育》2005,(31):12-13
崔峦老师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一文中说:“从写话入手,降低难度,重在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作文就是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学生由怕作文到爱作文,靠兴趣吸引,靠自信提供动力。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我们应当从低年级抓起。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学生不怕学课文 ,就怕写作文。每当布置一篇作文时 ,学生大都冥思苦想 ,“挤”出一篇文章交差了事。在教学实践中 ,我体会到 ,如果在作文教学中 ,注重一个“活”字 ,就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不仅不怕写 ,而且会主动快乐地写。一、引导活 ,培养写作兴趣只有对某个事物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才会有了解它、研究它、掌握它的欲望和动力。作文写得好的学生 ,无一不对作文有浓厚的兴趣 ;而怕写作文的学生 ,要么觉得作文高不可攀 ,要么觉得作文枯燥无味 ,甚至是一种负担 ,久而久之 ,对作文失去了兴趣。针对这种心理 ,我觉得老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时 ,要…  相似文献   

12.
在《天山景物记》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写一篇一千二百字左右的游记散文,着力表现生活中的美。为了使学生写好这篇文章,我进行了一次下水作文的尝试,写了篇《金顶日出》在课堂上念给学生听。我没有料到学生对教师的作文有一种特殊的兴趣,一下课,他们就索去手稿,竞相传阅,第二天,有的学生就能背诵其中的某些段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如何指导学生作文进行了一些探索,从中得到一点体会。我认为,作文指导仅仅限于作文知识,教给学生写技能、技巧是不够的,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指导。为何要进行心理指导呢?因为当前初中学生不愿意写作文,在作文上所表现出来的畏难、懒惰、敷衍塞责、骄傲自满的心理特征十分严重,具有普遍性。这样的心理障碍不排除,势必影响作文的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张立元  朱瑛 《云南教育》2004,(26):18-20
崔峦老师在他的长篇论文《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中说:“从写话入手,降低难度,重在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作文就是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学生由怕作文到爱作文,靠兴趣吸引,靠自信提供动力。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应当从低年级抓起。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培养是低段写话教学的关键,而培养写话兴趣,我们认为要从三个层面加以引导:保护低段学生的写话兴趣;激发并培养低段学生的写话  相似文献   

15.
如何缓解从说到写的难度,关系到学生终生的写作心理与写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将小学低年级作文称为“写话”,从学生兴趣出发,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写话,作文教学面临着一场观念的变革。笔者认为,模仿,是早期作文的一条思路,但不是最优的思路,它带来了很多消极影响。早期作文从说向写过渡,应以写话为主,模仿为辅,走出一条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思想的道路,这是儿童早期作文最优化途径,标志着作文主体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一直是件让学生畏惧、老师头疼的事,费时费力而又见效缓慢。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太难写,费尽了力气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想写也不乐于写作文。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我认为,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使作文变难为易,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有让学生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的学习,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这样,写作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愉悦享受。那么,作为语文老师,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结合我的我的教学经历和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17.
作文课上总有这样一个现象,每当老师要求学生写作时,学生总是愁眉苦脸,他们对写作不感兴趣。我从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入手,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帮助学生克服怕写作文的不良情绪首先,我在引入课题这一环节中,采用活泼多变的形式,激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如写《有趣的游戏》《我当××》《牙膏》等作文,我采  相似文献   

18.
一、写所想写 ,兴趣创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 ,在作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索然无味的作文训练 ,不可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只有让学生有兴趣去写 ,才会使他们埋头于创造 ,从而写出优秀的作文。有位教师出了一个命题作文题目《我的乐园》 ,要求学生回忆童年生活 ,写出自己童年的乐事。可是 ,题目一出 ,学生议论纷纷 ,都说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所给予的压力 ,使他们过早失去了“乐园” ,无“乐”可写。这位教师情急生智 ,当机立断 ,将黑板上的作文题目改为《请给我童年的乐园》…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不少学生对作文存在着自卑、厌烦、畏难心理,把作文当成一个包袱,消极应付。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需要是动机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任何一件事,先要愿做,有兴趣做,才可能积极去做和认真去做。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成绩先要从培养作文兴趣,激发作文动机入手,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相似文献   

20.
结合作文教学优化学生心理让学生通过作文坦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班级的工作时,我就让学生写《向老师介绍我》这一作文。我要求学生在文章中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爱好、特长,学习情况等等。这篇作文为我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