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随着浙江卫视新一轮节目的推出,“七剑亮相”锋芒初试,已收到了预期效果。业界普遍认为,浙江卫视以市场手段搅动市场,在激烈竞争的电视业界中率先探索新的竞争模式,“电视浙军”将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电视湘军”等先进媒体之外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赶上先进媒体,实现国内一流媒体的目标,还要依靠我们步调一致、扎实工作,并在理念创新、运作机制创新和队伍建设创新上获得真正的突破。那么,“七剑出江南”,会给浙江卫视带来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电视传媒业的变化尤其引人注目。除央视外,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东方卫视等各大卫视都对市场虎视眈眈,竞争激烈,形成诸强争霸的局面。面对这一情况,笔者深入分析河南卫视的现状、所面临的困境及其根源,在此基础上探讨河南卫视的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3.
包韶睿 《新闻世界》2013,(8):200-202
当前各省级卫视之间的竞争已然呈白热化状态。如何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在电视媒体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各省级卫视都在不断探索的热点问题。部分省级卫视以CIS为突破口,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本文以浙江卫视为例,从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听觉识别系统四个方面入手,探讨CIS在塑造媒介品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王瑜 《中国记者》2012,(2):68-70
目前,在整体电视市场结构中,中央电视台与省级卫视之间既有竞合,又有博弈.省级卫视要突破在单—粗糙、不加分化的市场中混战的状态,必须采用不同的竞争策略谋求“错位”发展,省级卫视如何制定分化的竞争策略,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2006年下半年,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东方卫视、湖南卫视和重庆卫视先后大张旗鼓祭出一个新词:季播。这一不约而同的举动让我们嗅到了竞争加剧的火药味,同时也传达出一个强烈的信息:2007年,根据观众收视市场的变化推行节目季播编排将成为内地电视市场的最大看点。“季播模式”,这一在欧美电视市场已经发展成熟的节目编排策略在中国潜流暗涌许久,现在终于浮出水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2006年下半年,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东方卫视、湖南卫视和重庆卫视先后大张旗鼓祭出一个新词:季播。这一不约而同的举动让我们嗅到了竞争加剧的火药味,同时也传达出一个强烈的信息:2007年,根据观众收视市场的变化推行节目季播编排将成为内地电视市场的最大看点。“季播模式”,这一在欧美电视市场已经发展成熟的节目编排策略在中国潜流暗涌许久,现在终于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7.
王欢 《东南传播》2010,(11):124-126
省级卫视,作为中国电视产业链条上的关节点,近年来迫于内外环境的压力和挑战,逐渐从区域性媒体向全国卫视转变,纷纷进入激烈竞争和高速发展期。本文在分析省级卫视品牌化发展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卫视品牌建构战略的具体分析,以期为我国省级卫视的发展开拓新的视野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面对日益多元化的社会诉求,以及各级电视台之间白热化的竞争而产生的电视"民生新闻",从诞生以来不断改革发展的路径来看,可谓中国电视新闻发展的一个缩影。本文结合对广电总局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的解读,探讨了电视民生新闻是否能成为新一轮卫视节目改革中的新生力量,民生新闻如何利用政策环境提升价值和平台,卫视频道是否能够真正发挥民生新闻的内核力量等话题。  相似文献   

9.
高博 《新闻世界》2013,(7):74-76
【摘要】面对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冲击,电视媒体如何转型是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浙江卫视在我国省级卫视中比较有影响力,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其新闻节目通过转变传播观念、节目形式创新等取得了不俗的效果。本文通过探讨浙江卫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实践,梳理电视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0.
据央视索福瑞35个城市的调查数据表明,浙江卫视自2008年8月全面改版以来,在全国省级卫视全天排名迅速上升,收视率从第8位跃升至第2位,直逼湖南卫视,涨幅名列全国省级卫视第一,在电视湘军之后,电视浙军继续创造奇迹。本文以改版后的浙江卫视为例,浅析浙江卫视摆脱同质化发展瓶颈、创造收视热潮的品牌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31家省级卫视在产品、服务、形象和市场等领域着手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以分散风险.作者认为,差异化策略背后仍危机四伏.一些省级卫视在经过一番热火朝天的改头换面和改版重组后,陷入"定位大一统"、"定位趋同"和"定位执行不力"等竞争困局,差异化策略的边际效应明显衰减.鉴于此,探讨卫视差异化竞争的突围之道,启发和拓展各省级卫视频道的差异化生存空间,实现电视媒介的生态化良性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6,(4):70-72
本文从业界视角,透过纷繁的电视竞争市场,抓住"版权"这一主要矛盾,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传统电视媒介,尤其是以卫视为主体的省级电视机构,如何延续"内容为王"这个金字招牌打造属于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以期在媒介融合中发挥主动性和主导性。  相似文献   

13.
何蓉 《视听界》2012,(3):51-55
2011年的自制电视剧市场,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象,全国有影响有实力的电视台纷纷加入自制队伍,其收视之高、数量之多、品质之精为近年之最。省级卫视剧场,湖南卫视、江苏卫视、安徽卫视、浙江卫视是自制剧的主要出品“大户”,  相似文献   

14.
《声屏世界》2012,(7):95
编者按:2012年省级卫视都面临着复杂且多变的局面,去年广电总局先后出台了限娱令、限广令,因此对电视媒体的节目创新能力、资源的垄断能力、广告资源的开发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2年,浙江卫视依照"市场嬗变——定位转型——打造标杆"的发展脉络,由原来的"综艺纵贯线"向"第一梦想频道"转变。浙江卫视以《中国梦想秀》为标杆,以其他众多的优质栏目为基石,对"中国蓝"这一品牌进行发酵和延伸实现了品牌升级。浙江卫视在困局中勇于创新,收视逆势上扬,广告创收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广电总局评价说,浙江卫视以其极具创新的节目理念和实践,完成了富有成效的转型,让我们也见识到了梦想频道带来的无限吸引力,这也为国内其他同行业电视台带来了新的思考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更多的电视台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是突出重围还是墨守成规?这成为了摆在众多电视台面前的又一道难题浙江卫视的成功转型,让我们看到了电视行业的无限曙光2012年,浙江卫视将会一直秉承创新精神,继续提升自身的品质将频道打造成为品质和收视俱佳的卫视标杆品牌、本期《广告人》杂志联合浙江卫视和各界嘉宾共同探讨"浙江卫视如何超越梦想之巅  相似文献   

15.
自从2009年12月湖南卫视重开一档新的相亲节目《我们约会吧》,各大卫视都企图在相亲节目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并为此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继湖南卫视之后,江苏卫视开办了《非诚勿扰》大型相亲节目,安徽卫视、浙江卫视和东方卫视等也紧随其后相继推出了相亲节目。目前,电视相亲节目在我国电视荧幕上已经到处"开花",且播出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成为很多电视媒体广告收入增长的新盈利点。  相似文献   

16.
沈健 《视听纵横》2008,(5):63-65
浙江卫视是全国第一批上星的省级卫视,在落地覆盖率,品牌信任度等方面拥有良好的基础,目前在全国的可接收人口为7.66亿,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同时浙江卫视的覆盖人口购买力非常强,浙江经济发达,人文锦绣,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浙江卫视进军全国一流电视媒体阵营的有利条件,所以如何以积极主动的品牌营销战略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一课题就摆在了浙江卫视人的面前。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地方省级卫视纷纷上星,使面向本地,"新闻+宣传+服务"的电视运营模式,在更广域文化、更多元需求和更广大的市场面前显得力不从心。一直偏安一隅的省级卫视,推入了竞争的市场,被放开了脚的电视台,迷失了出路。如何拥抱更广阔的  相似文献   

18.
《声屏世界》2013,(1):86
随着2013年各省级卫视的改版计划纷纷出炉,卫视之间的竞争也随之变得空前激烈。日前,北京卫视公布了2013年的改版计划——扩容卫视新闻播出量、全面升级特色栏目带、打造大型季播活动,共同构成"三驾马车"。为全国观众奉献出众多品位高端、含金量足、充满诚意的电视节目,形成了在全国电视市场中独树一帜的文化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19.
陆地 《传媒》2009,(11)
最近,中国电视圈盛传一个竞争的"奇迹".说的是2008年8月浙江电视台原任教育科技频道总监的夏陈安接掌浙江卫视,仅仅经过短短22天的加减乘除,之前连续12个月排名全国卫视第9名的浙江卫视便在当年9月位居全国第4,10月份排名第3;网络影响力更是提高了995%,排名全国第2,仅次于湖南卫视.  相似文献   

20.
洪威 《新闻传播》2006,(2):16-17
自省级电视台上星、全国覆盖以来,中国电视的发展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省级卫视在相互竞争和与央视的竞争中逐渐发展起来,虽然央视仍旧仰仗资源和人才的优势领先在前,但这种领先地位却不断受到以湖南卫视为代表的省级卫视集团的挑战。与此相对应,业界以前所忽视的省级卫视可视性观念也逐渐浮出水面,既然央视可以用十余个专业频道来满足受众不同的需求,省级卫视为什么不可以走出小而全、杂而弱的套路,塑造自身鲜明的角色定位,在火热的传媒市场分一杯羹呢?于是乎,卫视的可视性与报纸的可读性、电台的可听性一样,成了卫视管理者口中热门的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