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进化的困惑     
兰花是一种奇怪的植物。从植物学的观点看,许多种类的兰花都难以繁衍后代。兰花生着厚粘的花粉,位置离雌蕊又远,风无法将雄性花粉吹到雌蕊上。本来它可以依靠蜜蜂授粉,但是兰花不产生花蜜,蜜蜂之类  相似文献   

2.
蜜蜂惯于群体生活,彼此之间靠什么交流?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除了人们熟知的"8字舞"外,蜜蜂还可以利用电场传递信息,形成独特的"打电话"机制。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指出,蜜蜂在活动时,翅膀等部位由于和空气摩擦会带上电荷,这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穿脱毛衣时摩擦起静电现象类似。蜜蜂体表有一层蜡质起到绝缘层的作用,使这些累积的电荷不易消失,于是蜜蜂的身体上就形成了一个电场。  相似文献   

3.
科苑 《今日科苑》2011,(20):35-38
开始写作这篇文章时,我蓦地想到唐朝诗人罗隐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蜜蜂》诗词:"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酿造甜蜜的人,人们会在心里想着他(她)。蜜蜂育种与王浆制品专家李盛东,就是一个让许多人为之感动的名字。他痴爱蜜蜂,在"甜蜜事业"的园地里辛勤耕耘40多个春秋,将"保护蜜蜂、改良蜜蜂"作为育种家的神圣职责,用智慧勇气和坚韧执着诠释着科学家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他是一位具有创新思维和勇于  相似文献   

4.
正在孤独的旷野上,一名养蜂人打开所有的蜂箱,一瞬间周围仿佛被消声,只能听到"嗡嗡嗡"的声音,在养蜂人看来,有了蜜蜂的陪伴,周围的世界无比热闹。这是电影《养蜂人》中的一幕。对每一个养蜂人来说,蜜蜂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生物,更像是自己的"孩子"。对于河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蜜蜂研究所所长张中印来说,更是如此,他每日与蜜蜂朝夕相处,从研究如何养蜂,探索蜜蜂奥秘,到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养蜂技术,再到  相似文献   

5.
花与蜜蜂     
<正>花儿也会对蜜蜂"放电"蜜蜂在鲜花丛中飞来飞去,忙着采集花蜜。那么花朵是怎么样确保蜜蜂不会与之擦肩而过,失之交臂呢?一项新实验表明,除了颜色和气味之外,花的电场也可能会起到吸引蜜蜂的作用。实验报告表示,花朵的周围保持着小电场。蜜蜂能够通过对电场的探测获取到哪些花有可能提供  相似文献   

6.
在养蜂行当里有个绝活,那就是养蜂人可以控制大量的蜜蜂,并让这些蜜蜂爬满自己的全身,美其名曰"蜂人"。可现在的养蜂人能掌握这一绝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第三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主持完成国家或省部级项目近20项,在蜜蜂育种、蜂产品质量监测、蜂王浆开发利用等领域有精深的研究……将这些荣誉集于一身的人叫吴黎明,从恐惧蜜蜂到喜爱蜜蜂,再到难以割舍,他与蜜蜂结缘已经26年,多年辛勤酿出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周明华 《大众科技》2009,(9):203-204,124
树立"大武夷旅游"观念,南平市旅游一盘棋,在举措上要"突出武夷山,突破武夷山",以期形成大武夷旅游的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9.
《云南科技管理》2007,20(4):F0003-F0003
<正>云南省农科院蚕桑蜜蜂研究所始建于1937年,是在"云南省草坝蚕业新村股份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科研单位,主要从事蚕桑及蜜蜂的资源、育种、栽培植保、饲养、加工技术研究开发,所内设家蚕研究中心、桑树研究中心、蜜蜂研究中心、蚕蜂种质资源研究中心等专业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0.
正"勤劳"是很多人说起蜜蜂的第一个反应。确实,多亏蜜蜂传播花粉,许多开花植物才得以延续后代。如果没有了蜂,人类或将无法生存。许多植物和农作物品种都将消失,到时候人类能吃的大部分都是水稻和其他谷物,因为这些农作物不靠蜂媒而靠风媒授粉。作为授粉员,膜翅目尾虫尤其是蜜蜂对地球上的植被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在经济学上也具有重要意义。膜翅目分为两个亚目:一种是广腰亚目,由锯蜂和木胡蜂组成;另一种是细腰亚目,主要由寄生蜂、黄蜂和蜜蜂组成。蜜蜂为啥爱细腰?已知最古老的膜翅目昆虫的化石是长节蜂总科的锯蜂,形成2.48亿~2.05亿年前的三叠纪,出现于2.95亿~2.48亿年前的二叠  相似文献   

11.
正蜜蜂睡觉的时候能把信息存入长时记忆,还可能会做一些基本的、不连续的梦,比如出现一朵美丽的花,或者美味的蜂蜜。虽然蜜蜂与人类差异很大,但二者在生活的某些方面还是存在一些共同点。比如,我们都是社会性动物。人类通过说话和写字来交流,而蜜蜂通过"舞蹈"传递信息,告诉同伴最好的蜂蜜在哪里:如果蜜源离蜂巢不远,就跳圆圈舞;如果离得较远,就跳"8"字舞。在跳舞时,如果头朝上,那么蜜源在太阳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正>福建省南平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南平市老科协)成立于2003年4月,现有会员1204人。在福建省老科协和南平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扎实推进老科协组织建设,带领广大老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挥潜能,在科技支农等方面做出出色的业绩,曾获全省"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十百千万’科普惠民活  相似文献   

13.
前面文章刚刚提到勤劳的蜜蜂,这里却开始列举出种种例子,来证明动物都是"懒惰"的,甚至连蜜蜂、蚂蚁也不例外,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读过伊索寓言的人都相信,蚂蚁、蜜蜂是勤劳的代表,它们不知疲倦辛勤劳作。但是科学家通过对各种动物的研究,揭穿了蚂蚁、蜜蜂等动物勤奋的谎言。研究显示,大部分动物在大部分时间内什么也不干。如果你去野外长时间仔细观察一些动物,把它一天每一时刻的全部活动都记录下来,你可能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的天,这东西可是什么都没干啊!不过,科学家发现,这种一动不动的行为从来就不是毫无目的的懒惰,而是起多种作…  相似文献   

14.
<正>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始建于1939年4月,是在原"云南省草坝蚕业新村股份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从事家蚕、桑树及蜜蜂资源保护、种质创新、遗传育种、饲养(栽培)技术、加工技术研究,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示范服务和人才培养。研究所的主要职责是开展蚕、桑、蜜蜂遗传改良,养殖(栽培)和加工技术研究示范,为云南省蚕、蜂产业发展提供全程  相似文献   

15.
根据省委省政府和省科技厅党组关于实施香荚兰产业化任务的要求,省香料研究开发中心坚持"以香荚兰产业化任务为中心、以香荚兰种植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方针,认真分析困难,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狠抓骨干队伍建设,有效地增强了职工队伍的凝聚力,提高了企业开拓创新的活力,为香荚兰产业化任务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6.
林金树 《学会》2017,(9):59-64
正南平市葡萄协会紧紧围绕福建省科协和南平市科协的部署,最大限度地发挥会员技术优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形成特点,竭力做政府关注、会员欢迎、农民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实事,力求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办好事,在促进闽北葡萄产业健康发展上下功夫。十多年来,各级领导多次莅临南平市葡萄协会视察、指导工作,对南平市葡萄协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闽北葡萄产业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所作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平市实施的科技特派员制度,是福建省农村工作的一项制度创新,在近年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调研,考察其实践发展和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促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南平市用好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的基本情况,结合南平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依靠技术创新,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9.
冯耀忠 《大众科技》2012,(8):239-240,243
简述了绿色经济的定义及内涵,分析了南平市发展绿色经济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提出南平市发展绿色经济,必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绿色发展平台、构筑绿色产业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人员发现,英国乃至全球范围,蜜蜂数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下降。美国原有250万个蜜蜂群落,如今1/4的蜜蜂群落由于群体崩溃紊乱现象而消失。不过,对于蜜蜂的死亡和数量减少现在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是认为与人类的活动,如环境污染有关;而另一种则认为,蜜蜂之死是它们自己的事,与人何干?第一个观点有许多环境研究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