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张玉台 《学会》2003,(4):3-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最近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2 8次会议通过 ,并公布施行。《科普法》的颁布 ,是一件大事 ,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盼望已久的一件喜事 ,是科普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科普法》的颁布 ,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 ,标志着科普工作已经纳入法制轨道 ,对于我国科普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将会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科普法》对新时期科普工作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新世纪开始 ,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经济全…  相似文献   

2.
纪敏 《科协论坛》2010,(7):14-15
2010年6月29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颁布施行8周年纪念日。《科普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科普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的轨道,也为我们开展新形势下的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供了法律支持和保障。近年来,青岛市四方区认真贯彻落实《科普法》,着力构建"区委高度重视、政府积极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科普工作新格局,科普事业取得了长足发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重要,科普工作受到全社会的热切关注和重视。200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普及法》颁布,确定了科普工作的法律地位,为科普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2006年3月30日青海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青海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以下简称斛普条例》),这是我省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实施“科教兴青”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举措,对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有着重要意义。新时期我省科普工作正沿着社会化、法制化的轨道推进。  相似文献   

4.
韦树英 《学会》2004,(1):44-45
<正> 去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颁布实施,将科普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科普法》的第十二条明确指出:科学技术协会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这对科协的科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也为新时期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在纪念《科普法》颁布实施一周年之际,与时俱进思考新时期的科普工作,我们必须要做到“两坚持、两树立、两注重。” “两坚持”就是要坚持“依法科普”的路子。坚持走“群众路线” 《科普法》将科普工作纳入了  相似文献   

5.
今年初召开的中国科协六届五次全委会议提出,作为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各级科协及所属团体,要以不断提高公众科学化素质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科普工作,构建社会化科普工作平台,提高科普事业发展能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努力促进我国精神丈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科普之重     
科普工作是科学技术大众化、普及化的重要途径。建国以来,我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如科技周、大型科普展览、科技下乡等。200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实施,总结了我国数十年来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并将这些经验、教训上升为国家意志,制定成国家法律。  相似文献   

7.
马力 《学会》2004,(8):50-51,53
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下简称《科普法》)正式颁布并实施。《科普法》实施两年以来,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科普活动的全面展开。卫生科普工作作为科普的一个重要方面也由试点转向全面铺开和深入发展。两年来的科普实践,使我们对科普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科普法》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科普就是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人人都需要科普,专家、学者也不例外。科普工作必须坚持通俗易懂的原则,中高级科普应主要由专家,学者来做。  相似文献   

9.
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保障,而普及推广心理健康知识是提升心理健康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关键路径。我国的心理健康普及工作业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科普队伍、方式、内容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局限。科普队伍要加强心理学职业工作者、科技传播者与科学研究者的梯度整合,科普方式要促进资源共建共享以及与新媒体平台的融合,科普内容要实现全生命周期的覆盖和面向需求的精准匹配。未来我国心理科学普及工作应努力实现知识普及、理念提升与行为改善的心理健康素养建设"三部曲",着力完成以心理服务为核心的科普模式转换。心理科学的服务应用是最好的普及,是对建设健康中国的有力推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应大力发展科普旅游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普旅游是把科普和旅游结合起来,让公众在旅游场所游玩、休闲、娱乐的过程中,轻松、愉快、生动地接受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传播、普及和教育。我国各地特别是具有丰富科普旅游资源的省份,应当大力发展科普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1.
《科学生活》2011,(2):90-91
光阴荏苒,刚刚过去的2010年中,青浦区科普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青浦区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方案》,以争创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区为契机,以促创新、惠民生、强素质为立足点,进一步加强科普能力建设,促进科普与经济、文化、生活的融合,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普及法》于2002年6月29日由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正式通过,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了第71号主席令,标志着我国的科普工作真正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重视。《科普法》的颁布,对于我国科普工作的健康发展将会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是我国科普工作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速发展,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新形势,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也…  相似文献   

13.
《科学生活》2008,(5):94-95
青浦区科普工作着重健全科普工作机制,主要围绕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强对科普工作领导的管理。坚持经常性科普与重大活动相结合,推进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计划。1.着重开展"院士青浦行"系列科技讲座,引爆市民科学热情,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院士青浦行"系列科技讲座由市科协副主席俞涛,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及区科协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中科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的颁布,科普工作进入了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之后的又一个大发展时期。做好新时期科协系统的科普工作,我认为,就要在贯彻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总体框架之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科普工作中要坚持“两个集成”、“两个推进”,即:对外把社会各界的科普力量调动和集成于《科学素质纲要》的框架中来,  相似文献   

15.
《青海科技》2002,9(6):60-60
QST本刊讯1996年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会议后,青海省加强了科普工作,确定了科普工作的牵头单位,组建省科普联席会议领导、协调和组织全省的科普工作,有效地促进了科普工作的开展,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一是健全了科普工作的法规。制定了《青海省科学技术普及  相似文献   

16.
《发明与创新》2007,(5):F0004
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加大科技知识宣传和普及的力度,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近几年来同,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由省科技厅牵头在全省授牌建立了32家“湘南省科普基地”。  相似文献   

17.
2002年6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而《科普法》的起草工作是从2001年1月正式启动的,到2011年1月恰好10周年。《科普法》制定和颁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对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作为曾亲身经历这一全过程的人,至今仍感到十分荣幸,也是自己人生经历的一笔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8.
顾万建 《学会》2005,(6):49-50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颁布至今已经两年多了,但还有不少人误认为科协是科普工作的牵头和管理,而忽略政府在科普工作中的职责和应扮演的角色。为此,有必要对政府在科普中应扮演的角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1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提出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向公众提供科学、准确的健康信息。医疗卫生、教育等机构应当开展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中国健康科普作品创作与传播专家共识》指出,要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医疗全流程、贯穿“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生命全周期的健康科普教育体系,全方位保障公众健康。因此,该文从医学院校实施健康科普的必要性、医学院校实施健康科普的作用、医学院校实施健康科普的目的、医学院校实施健康科普的条件以及医学院校健康科普效果评价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医学院校实施健康科普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侯青云 《科协论坛》2002,17(1):24-25
我们在科普工作中沿用了50多年的“普及科学技术”的概念,不能全面反映已经发展并趋向成熟的我国科普工作内容与工作框架。目前科普工作所包含的“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等内容,实际上属于科学文化的内涵。建议用“科学文化普及”替代“科学技术普及”的提法,以界定“科普”词义内涵;从科学文化视角,认识“普及科学文化”的重要现实意义,以构筑当代大科普的工作格局,规范和引导全国科普工作的行为,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