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正夏至的由来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也是先秦古人确立的四大节气之一,又称"夏至日",当太阳到达黄经90°时即为夏至,今年夏至是在6月21日。《恪遵宪度抄本》言":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这一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故有谚语"不过夏至不热""夏至未来莫道热",自夏至日起,赤日炎炎的夏季正式到来,之后气温将逐渐升高,大约再过20天,便是一年中最热的伏天了。  相似文献   

2.
夏至日或冬至日当天,白天有多长时间?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为多少度?如何由当地竖杆的影子长度来计算竖杆的高度?这些有趣的问题,与物理、数学和地理知识密切相关,而且可推导出地球昼长公式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由公式来计算某地冬至日或夏至日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冬至和夏至都是农历二十四节气,对于北半球一定纬度处,冬至那天,白天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而夏至那天,白天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过了冬至,北半球白天的日照时间增长,同时太阳直射  相似文献   

3.
漫话夏至     
夏至是一年中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冬至则是最短的一天,当然,全天的长度是不变的. 夏至是怎么一回事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我们的祖先用土圭测日影,确定了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古人是这样解释夏至的:“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日夏至.至者,极也.”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育》2006,(5):77-77
6月21日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天最长的一天。昼长夜短的变化,纬度越高的地区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漫话夏至     
夏至是一年中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冬至则是最短的一天;当然,全天的长度是不变的。夏至是怎么一回事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我们的祖先用土圭测日影,确定了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古人是这样解释夏至的:"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纬23°26′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白昼越长。例如,海南的海口市这一天的日长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甚至可达19个小时。  相似文献   

6.
埃拉托色尼是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有一天,他在一个小镇上考察,由于夏天天气很热,他走到一家茶馆,准备坐下来休息一下.但是,令他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在这个小镇上.夏至日正午的太阳悬在人的头顶,人没有影子,阳光直接射入深水井中!此时,喜欢崽考的他意识到这一信息可以帮助他估算地球的赤道长.在以后几年里的同一天、同一时间,他都去那个小镇测量同一地点物体影子的长度.  相似文献   

7.
江南的天气,经过了连绵阴雨,最近太阳终于不再流浪。幼儿的心情也像阳光一样明亮,好好享受阳光成了他们这几天的美好心愿,他们在阳光下摆影子造型,踩影子,画影子,由此引发了一个关于'影子'的故事或是'解释影子'的研究,一段关于'影子'的旅程。一、旅程的开始:画影子游戏后的新发现一天上午,班级里的幼儿在户外画了自己的影子,中午散步的时候经过上午画的影子,幼儿发现自己的影子偏了,和上午画的对应不起来,他们发现现在的影子比上午的短,影子出现的位置也改变了,于是幼儿把中午的影子又画了下来。  相似文献   

8.
汉代我国的天文学家是采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太阳高度的:夏至这一天的某一时刻,在南北相距1000里的两个地方,各立一根8尺长的标杆同时测出两个标杆的太阳影子的长度,其差为1寸,从而应用公式就能算出太阳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一、冬至日与近日点、夏至日与远日点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为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两焦点之一。每年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7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由于黄赤交角的大小和地轴的宇宙空间指向,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做是不变的,因此,一年当中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每年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冬至日;每年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夏至日。冬至日时,地球并非在近日点,而是逐渐接近近日点;夏至日时,地球并非在远日点,而…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学校在举行升旗仪式时,人们最希望学校的五星红旗能像天安门广场上的一样,在嘹亮雄壮的国歌声中,伴随着一缕阳光,同太阳一起徐徐升起。学校其他科教师及学生自然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解决这一问题,任一地点、任一天,太阳几时几分日出?几时几分日落? 本文将以我们屯留一中所在地(36°19′N,112°53′E)夏至  相似文献   

11.
窗外的春光     
几天不曾见太阳的影子,沉闷包围了她的心。今早从梦中醒来,睁开眼,一线耀眼的阳光已映射在她红色的壁上,连忙披衣起  相似文献   

12.
大家知道,夏至日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其纬度数为23°26',即太阳光线在这一天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23°26';冬至日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其纬度数为-23°26',那么其他22个节气日的太阳光线直射地的纬度数是多少呢?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竞赛试题命题人:张铭,李虹每小题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1.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是: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2.太阳高度角最小的一天是: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3.人类的食性是什么类型:A肉食类B杂食类C植食类D腐食类4.常说的不锈钢...  相似文献   

14.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难点,笔者在教学中通过绘图讲解这一难点,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较好。在绘图时,以某一经线的纬度为纵坐标,标出赤道(0°)、北回归线(23°26′N)、南回归线(23°26′S);以时间为横坐标,标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及次年春分、夏至六个节气(如图所示)。一、引导学生学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边讲边绘,画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曲线(如图所示,图中箭头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从A至B,即每年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自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从B至D,即每年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动,经过…  相似文献   

15.
夏半年和冬半年天数相等吗? 地球绕太阳运转,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移动时,即从春分→夏至→秋分,这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移动时,即从秋分→冬至→春分,这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地球绕日公转一周,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位移轨迹是一个大圆。而位于赤道上的春分点和秋分点恰好把这个大圆平分为二。有些同学由此以为一年中夏半年和冬半年天数相等。实际上,夏半年的天数约为186天,冬半年的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设计说明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二册《影子》这一课是在儿童认识了东、西、南、北方向后学习的。课文安排从做手影游戏开始,最后让儿童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是怎样变化的。如果把本课的教学同方向的认识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上作点变动,我想教育的意义会更丰富,所以我们设计本课教学以室外观察自己的影子开始,初步感知影子的形成条件。接着指导学生观察标杆(竹杆或木棍)的影子,为儿童观察阳光下的物体影子在一天  相似文献   

17.
"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亲爱的孩子,你可知道夏至这天,昼最长,夜最短;你可知道夏至这天,太阳角度最高,天气开始炎热;你可知道夏至这天,可以开始割鹿角,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逐渐繁盛开花……先去瞧瞧嘘嘘乐宝贝和他的小伙伴们都是怎么凉快的吧!  相似文献   

18.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上稳定 ,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 ,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使得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随纬度、时间而发生变化。一、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同一天 ,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而有规律地变化。如图 1:图 1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示意图a.夏至日 ;b .太阳直射 15°N纬线时 ;c.二分日 ;d .冬至日从图 1可以看出 ,同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以北回归线为中…  相似文献   

19.
自然第一册《太阳和影子》,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知道:正午的影子最短,影子指向正北方。《怎样测定太阳的高度》课后作业,第一题是让学生通过实际观测,了解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并要求每次观测时间间隔相同,中间一次要在一天的正午。第二题是通过定期实际观测,了解一年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并要求以正午时的高度为  相似文献   

20.
    
6月是夏历的仲夏之月,即夏季第二个月.莎士比亚有一部喜剧叫《仲夏夜之梦》,写的就是这个季节的故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应该是仲夏以后才会出现的场景.《礼记·月令》描述"仲夏之月"说:"小暑至,螳螂生."又说:"鹿角解,蝉始鸣." 这个月有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即夏至.夏至这天,北半球日照时间达到一年中最长,所以夏至也称"日长至",在这里,"至"是至极的意思.《月令》说:"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在古人眼中,夏至是阳气最为强盛之时,自此之后,阳气逐渐减弱,阴气开始增长,这是阴阳相争的生死时刻.这一天,古人过得非常谨慎严肃,不敢大吃大喝、饮酒作乐,许多活动都暂停,静待阴阳的转换.这体现了古人对天的敬畏.夏至之后,白天日渐缩短,直到冬至.夏季的白天较长,有一首唐诗写道:"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白天长,则夜晚短.杜甫有诗句:"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