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
漫话夏至     
夏至是一年中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冬至则是最短的一天,当然,全天的长度是不变的. 夏至是怎么一回事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我们的祖先用土圭测日影,确定了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古人是这样解释夏至的:“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日夏至.至者,极也.”  相似文献   

2.
正夏至的由来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也是先秦古人确立的四大节气之一,又称"夏至日",当太阳到达黄经90°时即为夏至,今年夏至是在6月21日。《恪遵宪度抄本》言":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这一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故有谚语"不过夏至不热""夏至未来莫道热",自夏至日起,赤日炎炎的夏季正式到来,之后气温将逐渐升高,大约再过20天,便是一年中最热的伏天了。  相似文献   

3.
了解太阳和季节的关系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是哪一天在北半球,太阳最高、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是夏至,查一下这一天几点日出、几点日落。让孩子理解一天中太阳最高的是正午,阳光直射,此时影子最短;反这太阳低的时候,阳光斜射,影子则长。向孩子解释夏至是一年中日照时间最长的,但不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  相似文献   

4.
冬至     
洋洋兔 《家教世界》2023,(10):32-33
<正>12月21日、22日或23日冬至的“至”和夏至的“至”一样,是“极”的意思。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中最短,所以冬至日也叫“日短至”。古人形容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按照五行观点,日照多、白昼长为阳,反之为阴。冬至日阴气达到极致,阳气开始回升,所以是大吉之日。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冬至,把它当作重要的节气来庆祝,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相似文献   

5.
在地理教学中,众所周知,因为在春分、秋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所以各地白昼与黑夜的时间相等,都是12小时。而夏至时呢?因为太阳直射在北纬23.5°,所以北极圈以内为极昼(即白昼的时间为24小时),在赤道上白昼仍然为12小时,南极圈以内地区为极夜(即白昼的时间为零小时)。如果学生问:在夏至时北京40N的白昼的时间是多少?若太阳直射点在南纬15时,南京(32°N)的白昼时间又应怎样计算?现在我们根据太阳直射点A地的纬度α和B地的纬度β,来计算B地白昼长的时间。如图:  相似文献   

6.
《地理教育》2006,(5):77-77
6月21日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天最长的一天。昼长夜短的变化,纬度越高的地区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夏至日或冬至日当天,白天有多长时间?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为多少度?如何由当地竖杆的影子长度来计算竖杆的高度?这些有趣的问题,与物理、数学和地理知识密切相关,而且可推导出地球昼长公式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由公式来计算某地冬至日或夏至日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冬至和夏至都是农历二十四节气,对于北半球一定纬度处,冬至那天,白天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而夏至那天,白天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过了冬至,北半球白天的日照时间增长,同时太阳直射  相似文献   

8.
一、物影长短的变化规律 1.物影长短日变化规律(极昼地区除外) 日出时最长,后逐渐变短;正午时最短;后逐渐变长,日落时最长. 2.正午物影长短年变化规律 观测点离直射点纬度差越小,正午物影越短; 观测点离直射点纬度差越大,正午物影越长.  相似文献   

9.
大家知道,夏至日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其纬度数为23°26',即太阳光线在这一天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23°26';冬至日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其纬度数为-23°26',那么其他22个节气日的太阳光线直射地的纬度数是多少呢?  相似文献   

10.
罗振玉在《流沙坠简》中将敦煌汉简中的历表类简文称之为"历谱"的说法并不准确。根据近年出土的秦汉简牍可知,这类历表类简应称作"历日"、"质日"或"日"。从悬泉汉简记载可知,"历日"一词至少在西汉中期已经出现,指朝廷颁行全国的历日正朔。"历日"在秦汉简牍中又自题篇名作"质日"或"日",二者与先秦典籍中的"致日"为异字同义,其本义指以土圭测日影,以求夏至和冬至之时。秦汉简牍中的"质日"类历日属于实用历本,其主要功能有三:一是查阅当年具体月日干支;二是作为人们行事宜忌的指南;三是用于记事。  相似文献   

11.
下了一场雨,盛夏的暑气微微地消了消。晚上做题做累了趴在窗台上休息着,居然有丝丝凉爽的清风经过,真是受宠若惊。其实照我理科的惯用思维一看,过了6月22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将由北回归线逐渐南移,现在已是白昼时间越来越短黑夜时间越来越长了。天气大概也会一直逐渐地转凉了。  相似文献   

12.
隋朝历争中,张胄玄和袁充先后提出"日长影短"一说,文章指出这一说法是将一年中影长与白昼长度的周年变化,移植为不同年份相同日的影长与白昼长度发生变化,而此变化实际并不存在;并剖析了隋开皇年间影长的测量数据,指出冬至影长分别测自洛阳和长安地区,夏至影长测自长安地区,由于隋朝都城迁址导致长安地区测影点向南迁移,其相应的冬至、夏至影长也随之变短。这一说法回避了这些事实,被当作吉兆为隋朝政治所接受,但遭到了后世的批驳。  相似文献   

13.
冬至日是北半球一年当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后白昼逐渐变长,日出时刻应该逐渐提前,但是很多有生活经验的人却发现日出时刻并没有提前。一直到一月上旬过后才会感到日出逐渐提前。  相似文献   

14.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将冬至时间(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23日)测定出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订出的一个。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过后,随着  相似文献   

15.
    
6月是夏历的仲夏之月,即夏季第二个月.莎士比亚有一部喜剧叫《仲夏夜之梦》,写的就是这个季节的故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应该是仲夏以后才会出现的场景.《礼记·月令》描述"仲夏之月"说:"小暑至,螳螂生."又说:"鹿角解,蝉始鸣." 这个月有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即夏至.夏至这天,北半球日照时间达到一年中最长,所以夏至也称"日长至",在这里,"至"是至极的意思.《月令》说:"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在古人眼中,夏至是阳气最为强盛之时,自此之后,阳气逐渐减弱,阴气开始增长,这是阴阳相争的生死时刻.这一天,古人过得非常谨慎严肃,不敢大吃大喝、饮酒作乐,许多活动都暂停,静待阴阳的转换.这体现了古人对天的敬畏.夏至之后,白天日渐缩短,直到冬至.夏季的白天较长,有一首唐诗写道:"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白天长,则夜晚短.杜甫有诗句:"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相似文献   

16.
“年年至日长为客”是唐代诗人杜甫《冬至》中的一句。至日就是冬至的意思,这句诗是说,冬至时,宾客盈门。冬至,又称“冬节”,是我国特有的24节气中的一个。殷商时,冬至前—天为岁终,后24节气亦以冬至为首。早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已对冬至和夏至这个“至”进行了测定。“至”是极点、顶点的意思。它并不是指气温在冬至这一天冷到了极点,而是指地球绕太阳旋转时的位置关系。对我们生活在北半球的人来说,冬至这天是白昼最短的—天,这对于贪睡的人倒也算得上是一件美事。冬至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民间在这一天有很多习俗。古代的人们有从这…  相似文献   

17.
一、冬至日与近日点、夏至日与远日点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为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两焦点之一。每年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7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由于黄赤交角的大小和地轴的宇宙空间指向,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做是不变的,因此,一年当中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每年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冬至日;每年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夏至日。冬至日时,地球并非在近日点,而是逐渐接近近日点;夏至日时,地球并非在远日点,而…  相似文献   

18.
[考点解析] 考点一 昼夜长短时空分布规律 1.基本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处于夏半年,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实际的昼长比理论昼长要长. (2)季节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向北(南)移,则北(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  相似文献   

19.
姓名     时间  10 0分钟  总分  150分第Ⅰ卷 选择题 (共 75分 )一、本卷共 2 5小题 ,每小题 3分 ,共计 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的示意图 ,据此回答 1~ 2题。1 .若地球顺时针转动 ,且极圈内都为白昼 ,则(   )A .节气是夏至B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C AB弧线是昏线D .C点是 1 8点2 .若图中标出的经度是西经度 ,且极圈内都为黑夜 ,则 (   )A .北京比广州白昼长 ,黑夜短B 悉尼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C 从大西洋到地中海航行的船舶逆风逆水D 从A点到B点…  相似文献   

20.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难点,笔者在教学中通过绘图讲解这一难点,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较好。在绘图时,以某一经线的纬度为纵坐标,标出赤道(0°)、北回归线(23°26′N)、南回归线(23°26′S);以时间为横坐标,标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及次年春分、夏至六个节气(如图所示)。一、引导学生学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边讲边绘,画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曲线(如图所示,图中箭头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从A至B,即每年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自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从B至D,即每年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动,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