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线索是使作品的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是文章的纲,纲举则目张;线索,好象衣服的领子,契领则顺;有经验的教师在分析、讲解、评论记叙类文章时,通常先指导学生去寻找文章的线索。线索可以分为物线、事线、人线、情线,也可以是时线和地线。  相似文献   

2.
线索是使作品的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是文章的纲,纲举则目张;线索,好象衣服的领子,契领则顺;有经验的教师在分析、讲解、评论记叙类文章时,通常先指导学生去寻找文章的线索。线索可以分为物线、事线、人线、情线,也可以是时线和地线。一、物线物线是指将具体的物品作为文章记叙和描述的线索。记物为主的记叙文或者以物喻人的文章常常以物线贯穿。龚自珍《病梅馆记》,以梅喻人,病梅象征  相似文献   

3.
周立军 《考试周刊》2010,(34):57-57
散文的“景”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景物,散文的“情”是作者的主观感情。因此,情景类散文的阅读应围绕散文的情与景展开。要能快速阅读情景类散文,就要先了解一下情景类散文的创作过程。作者有某种情感,这种情感撩拨着作者的心灵,从而产生一种要把它写出来的冲动。作者把情感借助景物表达出来的手法就是移情于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刘勰,《文赋》),睹物生情,然后才能“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陆机,《文赋》),  相似文献   

4.
<正>"情"与"景"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要素,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中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情"是情感的,主观的;"景"是形象的,客观的。"情景关系"即是情与景的组合手法。从不同角度看,大体上有两种,一是因果关系,包括时间上的先后,有时候先景后情,也称之为触景生情、即景生情;有时候先情后景,以情设景,缘情写景。二是手段目的关系,"情为主,景为宾",以言情为目的,绘景为手段。  相似文献   

5.
状物类作文.以“物”为描述的中心和文章的线索.或寓情于物,或托物言志.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表达文章的题旨。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写作形式。因此。加强状物类作文的指导.既是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也是新的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情文并茂,是散文的显著特色,在各类文体中,散文的这一特色也表现得最为突出。所以,这就决定了散文教学可以并且应该秉持这一基本原则——"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所谓的"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是指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文章所要传达与抒发的思想感情,带领学生积极有效地涵咏和咀嚼文章具有的感染力、表现力以及语言艺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王荣生教授也指出:"散文是艺术,描绘作者的情感世界和思索过程,重在冶情;读者阅读散文,以‘悟意审美’为目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是“随事立体”,“因情立体”,“明理立体”,由于事、情、理的不同,其体也各异。这样,写作还有什么规律可循呢?由于物各有类,事各有属,作为客观事物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的文章,也都可以区分品别。归属于同一种类的文章,大都有其相似的写作规律可循,故文章分类是研究写作规律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考点直击关于意境,主要是把握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在这中间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情与景之间是正向还是反向的关系,即景物对情感是正衬还是反衬,其二是先有情还是先有景。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的抒情散文《故都的秋》不独以情景统一、物我交融为其特色,且突兀奇崛的结尾,也不同凡类,非大手笔很难为之。首先,采用欲擒故纵的表现手法和连环喻比的修辞艺术。文章是在充分记叙故都多姿多彩的秋景、热情抒发赞美北国之情后,总结收尾的。它不是一般性的概括总结和呼应篇首,而是把故都之秋放在广阔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0.
古诗词中情与景的组合方式有五种:1.先景后情,触景生情;2.先情后景,缘情布景;3.情景参半,分列昭然;4.寓情于景,情景交融;5.隐景略物,直抒情怀.景与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1.以乐景写乐情;2.以哀景写哀情;3.以乐景写哀情;4.以哀景写乐情.本文通过一些名篇为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写文章,都要有明确的写作目的。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状物的文章,同样如此,也要有鲜明的中心思想。作者通过对某一种物晶的描写,或赞美,或歌颂;或借物喻人,或借物说理,或托物言志……运用各种方法,尽情地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状物类文章中心思想的特殊表现方法。怎样在状写某一种物品时抒发思想感情呢? 一、字里行间渗透思想感情在状物作文中,空洞的叙述没有感人的力量,只有具体而又形象的描写才能打动人心。赞美之意,热爱之情,必须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必须融化于富有特色的具体描写中。一位小学生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爱六月的  相似文献   

12.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惟有文章情感真实,才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才能打动读者。可以说,大凡优秀的文章,无一不是以情动人,以情取胜的。如此,是不是每篇文章都是情感越浓就越能打动人呢?回答是否定的。凡事都应该讲究一个“度”,文章的情感也是如此,一旦失去了这个“度”,便会过犹不及。所以,记叙文中情感流露也必须坚持原则。一、自然而无斧斫之痕“睹物”才能“思人”,任何一种情感的萌发乃至外露,总要有一个诱因,总要由特定的情景引发而来,而且也总得有一个过程,绝不是说来就来,说去就去的。这个“特定的情景”就是情感流露的基础,是情…  相似文献   

13.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 :“情景名为二 ,而实不可离。”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进而指出 :“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情、景确实是古典诗词中最基本的内容 ,这就为我们鉴赏古典诗词提供了最基本的切入点。由于情与景在诗词中构建的方式不同 ,所以我们鉴赏品味的着眼点也会不一样。概而言之 ,可从如下几方面着眼品味。一、寓情于景。有一类诗词中常是情景分写的。有的是上句写景 ,下句写情 ;有的是上联写景 ,下联写情 ;有的是前半部分写景 ,后半部分写情 ;有的是上片写景 ,下片写情等等。这类诗词的情景抒写虽有侧重 ,但其内涵是统…  相似文献   

14.
文章都是有情物,世人皆为有情人.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一根细细的、不易触及的情弦,只有触动了这根弦,才能引发共鸣,产生积极的效果。”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景和角色中,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使学生有所感悟,受到熏陶,获得启迪.  相似文献   

15.
作为对诗歌创作实践的总结和审美特性的概括,“情景论”一直是中国古代诗学热衷的话题:从《礼记·乐记》“人心之动,物使之然”的物感说,到王国维提出“二原质”;从《诗品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的气动说,到王夫之的情景交融说,其间经历了理论不断地丰富和深化.特别是王夫之,王维国集“情景论”之大成,使之更加精深和系统化,成为古代诗学经典之一.概而言之,“情景论”美学内涵有二:l、情与景是诗歌生成,也是诗歌美质构成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谢榛说:“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我,两不相背”李渔称“作词之料不过情景二字……说得情出,写得景明,即是好词.”倘若缺其一,便不能构成诗境.  相似文献   

16.
情和景是王夫之美学体系的重要范畴。情景说源远流长,王夫之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情景说理论。文章主要结合具体诗歌作品,浅析王夫之提出的对于情景的艺术处理方式——“情中景”、“景中情”,以及他所推崇的独特至高的艺术境界——“情景妙合无垠”。在分析这三种情景关系的同时,探析了这一情景关系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情和景是王夫之美学体系的重要范畴。情景说源远流长,王夫之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情景说理论。文章主要结合具体诗歌作品,浅析王夫之提出的对于情景的艺术处理方式——“情中景”、“景中情”,以及他所推崇的独特至高的艺术境界——“情景妙合无垠”。在分析这三种情景关系的同时,探析了这一情景关系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郑众:“比者,比方于物也。兴者,托物于事。”(《周礼·春官》郑玄注引)刘勰:“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文心雕龙·比兴》)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集传》)  相似文献   

19.
古代杰出的文艺理论家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物色》中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沈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而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喜怒哀乐,蕴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往往因周围的客观景物而触发,诗词中的客观景物亦因此而蒙上主观情感的色彩,“随物宛转”,“与心徘徊”,正说明情与景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情随事生,景随情异”它们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所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为什么“一切景话皆情语也”?在一首抒情的诗词中,怎样才能做到情景“妙合无垠”呢?我们不妨读一读婉约派词人柳永的《雨霖铃》。  相似文献   

20.
情景交融     
抒情性作品,包括抒情诗和抒情散文以及寓理于景的散文,要能够做到情景的交融,也就是有意境。意境由情、景两方面构成。但是情与景在作品里有着地位与分量的区别,因此从情或景在作品里的具体表现看,意境可以分为三种:1.景中藏情。以景物描写为主,情藏于景中。换句话说,被人看到的是物,被人感到的是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