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荣生教授认为,阅读教学就是教阅读方法,阅读方法源于体式特征。这里的体式特征,一是指文本作为特定体裁类别的特征,二是指文本作为"这一篇"所独有的特征。教师结合各种文体特点和区别于其他类型的"这一篇"个体的独特地方和价值来设计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努力的方向。教师通过自己的文本解读,找到"这一篇"文章解读的切入口,也就显得尤为必要。复旦大学附中黄玉峰老师说得好:"课堂教学的成功,必须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对所教文本的熟悉,二是找到破译文本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也是切入口,是课堂教学思路的出发点,它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本"一词是从西方文艺美学中借用过来的俗语.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它是特指一篇篇的课文.美国霍埃说:"文本是一种语言,也就是说,它像一个"你"一样自身的说话,它不是一个客观的对象,而更象对象中的另一个人."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才能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阅读的灵感,在阅读中创新.  相似文献   

3.
文学是主体对生活的的摹仿.后现代主义文学提出的"文本之外,别无它物"和"互文性"等观点挑战了传统的文本观.文学摹仿生活的观点似乎走到了尽头.文章认为后现代主义文学也是对生活的摹仿.只不过,后现代主义的生活具有"能指即所指,文本即生活"的特征.根据文学语言的主体间性就是文学的主体性以及二十世纪的批评理论提出"阅读主体和阐释主体通过文本进行历史性对话"和"文本的历史性意义是文本系统和阅读主体的历史性阅读的产物",试图重建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所以,我认为文本解读是实施有效语文教学的基础。它能体现一位语文老师的基本素养、文学功底。只有准确地解读文本,才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可能给学生以正确、高屋见瓴的引领,才可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一篇成功的文章就好比是一处风景,一处宫殿,自有它奇妙的地方。阅读文章自然是要弄懂它的奇妙之处,阅读教学贵在教师带着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读出文本之味,读出文本之美,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然后又要能带领学生在内化文本的基础上走出文本,实现对文本的超越。下面,笔者就阅读教学实例,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积累和体会,以与同行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6.
正文本解读是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发生在读者、文本、作者之间的一种理解与对话的交流活动,是一种读者积极主动地接受和参与建构活动。但文本解读并不是随意的,它必须是有一定标准的,有一定边界的,超过这个标准和边界就会曲解,甚至错误的解读文本。我认为文本解读应注意以下四方面。一、准确有味准确,就是对文本理解正确而没有偏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拿《学会合作》这篇课文来说,这是一篇说理性文章。很多教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理解‘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的道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的精神"上,结果上成了品德  相似文献   

7.
对话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此,有人不禁要问:文本是客观事物,人能够和它对话吗?其实,由一篇篇具体的课文组成的文本,不仅仅是客观事物,更是像对话中的一个人,就像一个“你”一样在自身说话。这是因为,一篇篇文章浓缩了作者的某些情感、思想和人生体验,我们阅读这些文章实际上就是来解读作者的情感、思想和人生体验,也就是和作者进行的一种间接对话,或者说是和作者进行的一种心灵对话。作者求之以知音,读者求之以会意,双方同时臻于一种新的境界,于是我们便读懂了文章,也就是和作者达成了心灵沟通,取得了情感共鸣。因此,文本是我们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对话伙伴。阅读的本质,其实就是读者通过文本与古今中外的作者进行对话,通过文本与同时代的其他人乃至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进行对话,通过文本与历史和未来对话。  相似文献   

8.
文本研读中的价值错位,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果。目前的文本研读中,有三种价值错位现象特别突出。一、用"阅读价值"替代"教学价值"每一篇课文,都有两个方面的价值:其一是课文本身的阅读价值。简单地说,就是阅读了这篇课文所受到的教育、启示等。其二是课文蕴含的教学价值。当一篇文章被选作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就自然产生了语文教学价值,这种教学价值体现在与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发展相关的语文知识的呈现中,即"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表现为语识和语感两种状态。  相似文献   

9.
细读是领悟文本精髓的捷径,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认为应让学生读得进去,走得出来,以"细"为原则,寻词句之美,赏文本之韵,攀文学之峰,从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定核·理脉·构链"的尝试,为的是破解教学内容模糊化、课堂教学拼盘化和整体框架无序化的阅读教学窘境。一、定核:探索一篇文本的核心教学点所谓"定核",就是从课程与教材的整体角度,定位一篇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寻找切入文本教学的路径。这样的"课核"既牵动着文本的解读,也决定着教学的创意,需要有深邃的潜在能量,具有高  相似文献   

11.
一篇课文的主题究竟应该是什么?怎样来界定?这就涉及到如何解读文本意义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解读文本应做到主客观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文本"是从西方文艺美学中借过来的术语。语文教学中的文本,广义上则包括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所有口头的或书面的言语材料,狭义上是指一篇篇的课文。语文课的阅读教学,教材文本通常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但如果教学过程只是"忠实"地传递文本的过程,课程便为走向孤立、封闭和萎缩,而教学也将变得死板、沉闷和窒息。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也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解读对话的过程。因此,"求活"是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朱丽红 《成才之路》2022,(13):76-78
文本细读是指从接受主体的文学理念出发,对文学文本细腻地、深入地、真切地感知、阐释和分析的过程.文本细读既是一种文学阅读态度,又是一种阅读教学方法.文章从文本细读的含义及特征入手,分析文本细读的具体作用,并从反复细致诵读、多元理解文本深意,抓住重点词句、领会作者写作意图,品味关键细节、深度挖掘文本内容,合理多元解读、创新...  相似文献   

14.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的说明,也是教育现象的说明。"教学做"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三个过程。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就是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一个过程,它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而随文练笔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教师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开发文本的潜在资源,阅读教学中凭借文本,在精彩处仿写,在空白处补写,在延伸处续写,在动情处抒写,精心组织随文练笔,真正落实课程标准中的读写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篇教师认为的经典文本,在学生那里却得不到意料之中的回应,学生觉得所谓的经典是过时、无趣的代表,缺乏现代生活气息,语言文字上也不如市面上青春文学中的文字唯美,认为经典文本是思想意义大过文学内涵,教育意义超过知识传授,由此对教材中一些经典文本缺乏应有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所谓文本,就是以文为本,就是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反复阅读和深入品味来理解文章的内涵,来理解和运用语言。新课标(修改稿)增加了"必须引导学生钻研文本"的要求,而阅读教学的一大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这两大方面来看,在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7.
文学是"人学""心学",更是"美学".文学的力量在于它能润物细无声,于悄无声息中将生命的真谛送达读者的心里.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文章,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美文,是经历时间和无数读者检验的呈现给学生们的一份份饕餮盛宴.阅读这样的经典文本,就是经历一段身心愉悦的心路旅程.而阅读教学的课堂,就是为师生与文本邂逅搭建的一个空间、一个平台.这场美丽的约会,至少应当具备以下这几种美.  相似文献   

18.
现代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潜心研究,总结经验。培养语言的前提是多读书,多识字,多赏名家名著。当解读一篇文本时,教师要善于"对话",在理解文章蕴含的情感的基础上进行阅读、解答。在解读文本时,首先找好读写的结合点,再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现代文阅读教学,不可忽视阅读兴趣的激发。  相似文献   

19.
张皓伟 《学子》2014,(1):34-34
【正】一、文本互涉观照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文本互涉",又称"互文性"、"文本间性"或"文本互指性",它是指不同的文本之间互相指涉、互相映射,意在强调任何一个单独的文本都是不自足的,其意义是在与其他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的。首先,文本互涉理论有助于高中生开展自我与文本的深层对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高中...  相似文献   

20.
正文本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开端,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没有文本解读,阅读教学便无从谈起,没有教师的文本解读,阅读教学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何解读文本,接受美学理论有其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值得我们学习、研究、运用。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总体活动是作家、作品、读者三个环节的动态过程。作家写出的只是文本,文本潜在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