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教材分析《兰亭集序》是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文明的踪迹"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兰亭集序》可谓"书文双绝"。它既是书法艺术的瑰宝,又在语言上、思想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天下第一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二十个之,之之不同"等,足以说明它的书法艺术的欣赏价值;而清新洗练的语言、流传下来大量的成语和意味隽永的名句,正是其语言经典性的体现;一代"书圣"王羲之的深重的生命意识渗透在美文的  相似文献   

2.
王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书法家,其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备受世人尊崇,不仅是因为其书法艺术带给人龙腾虎跃、溪流瀑奔的视觉享受,而且这一文学作品传递给我们的情感共鸣和精神感召。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以"俯仰"之态来仰观俯察宇宙人生,来感受山水人生之乐和世事生死之悲。  相似文献   

3.
一.文本解读1、文本的内容、价值与地位: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叙事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生死观,批判了士大夫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立意不同凡响,语言上也具有独特的价值;同时还是书法艺术的瑰宝,二者共同确立了它在中国文  相似文献   

4.
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插图"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第127页),实际上并不是《兰亭集序》,而是《十七帖》里面的《足下今年政七十帖》.(此帖也收在南宋汇刻的丛帖《兰亭续帖》内,《兰亭续帖》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无关.)那么《兰亭集序》和《十七帖》是怎么回事呢?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不但文字优美,而且书法艺术成就极高,一般作为文章来读题目便叫作《兰亭集序》.作为学习书法的范本,则称《兰亭帖》(或《兰亭序帖》),也称《禊帖》."禊"是"修禊事也"的"禊",本字应读xì.《兰亭集序》里面提到的"修稧(禊)事"是  相似文献   

5.
《兰亭集序》不仅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瑰宝,也堪称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精品,我国著名翻译家林语堂曾翻译此文。文以林氏译文为例,对比《兰亭集序》原文与译文,阐述了林氏在翻译《兰亭集序》时对修辞格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杨丽 《学语文》2006,(2):15-15
如果从书法的角度去欣赏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接受.因为它作为书法艺术中的行书瑰宝,早已名扬天下。但是,现在,这篇“天下第一行书”却作为文艺小品文被选入了现行版高中语文教材。那么它所体现的文学意义和审美价值就自然成为语文教学的焦点。把这篇文章放在时代历史的背景上去探究。我认为,它之所以倍受历代文学家称誉,缘于它强烈的情与理,具体的说,也就是文中袒露出的名士情怀,以及对死生的深沉感念。  相似文献   

7.
<正>文学与书法艺术存在密切的关系,是因为它们都以思想和语言为基础。在中国书法历史上,经典的书法作品本身就是传颂的文学作品,如《祭侄文稿》和《黄州寒食帖》,前者是颜真卿为祭奠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颜季明而作,后者乃苏轼被贬谪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可见,对于书法作品,人们首先关注的是文字在记录语言之后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比如那千古名篇名帖《兰亭集序》——  相似文献   

8.
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书法家.由于其书法艺术成就及“书圣”的美誉,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的奇闻轶事、书法杂帖,而对他的文学作品的研究却很少.王羲之的文学作品最为人传诵的莫过于他的《兰亭集序》.书法上古今无二的艺术地位是该文流传深远的重要原因.全《序》324字,字字写得玲珑潇洒、灵巧别致,且重字俱构别体,点画富于变化,它的书法风格和唐代书法大师颜真卿的方正庄严,整齐大度的风格相比,更有一种“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的韵致,以至真迹失传,临本相衍不绝.但是,从文学角度观之,同样有与书法艺术相一致的“真率萧闲,不事琢磨”①的艺术魅力.《兰亭集序》书法上的“萧散简远”,与文学上“真率萧闲”的双璧合一,才真的成就了它尊号”墨皇”②的艺术品位。  相似文献   

9.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所作的一篇文质优美的散文,不仅具有颇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同时也有着文学与哲学的价值。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清隽恬淡,胸襟阔大,主题深刻,富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0.
提起王羲之,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书法艺术,而论其在这一领域的成就,就不能不提及素有古今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是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其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神采历来为书家所推崇。  相似文献   

11.
《太原大学学报》2020,(1):64-74
宋代诗人在诗中多写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他们把文士的聚会多比喻为兰亭雅集,常化用序中的意象,思考序中表现的生死感伤情绪,批评萧统编选《文选》不选此序,还在诗中描写《兰亭集序》真迹的流传,《兰亭集序》的摹本和刻本,以及对《兰亭集序》书艺的评价。由于《兰亭集序》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书法价值,其摹本、刻本在宋代广泛流传,文人士大夫也广为阅读、摹写,加之宋代诗人的人文修养深厚,作诗爱写书籍、字画、书斋以及士人生活题材,作为法书的《兰亭集序》就经常写入诗中。宋代诗人在诗中描写《兰亭集序》,拓宽了宋诗的题材,丰富了宋诗的人文意象,并体现了宋人"以学问为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正>【教材分析】《兰亭集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而且在思想、语言上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文章一、二段写景,美点纷呈,学生容易品味领悟;三、四段写痛和悲,对"生死"的理解是学生学习的一大困惑,也是教学的重难点。【设计意图】本课以"读"来构建整个课堂,在"品、思、悟"中,将"文言""文章"和"文化"的教学用活动的  相似文献   

13.
逸少的《兰亭集序》以其珍贵的书法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流传百世,那一次兰亭集会,更让世人慢慢品懂王逸少人格中透露出的书法气质"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也逐渐让我们读懂了东晋风骨的魅力和时代的无奈之感。本文将从逸少情入手,明会稽之"乐",析忽来之"痛",解千古之"悲"。从兰亭到逸少风骨,读懂风雅背后的真实。  相似文献   

14.
《兰亭集序》集书法文化与文学艺术于一体,被人教版不同时期语文教材选入。不同的编排形式,体现出其承担的不同教学任务,由选读到精读,由与政论文混编到与写景抒情散文一起凸显山水旨归,由宽松阅读到强调知识把握,再到重视素养整合。多家出版社的教材中也都选入此文,教材的对比研究和跟踪调查结果,凸显坚持文言并重原则的重要性,失之任何一端都不妥。从《兰亭集序》被选中、编写并不断完善、成熟的历程,也可见教材编写的传承与变革,亦可一窥人教版教材不断开拓、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兰亭集序》是文采书艺双绝的传世名作,人教版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选进了该文,这真是一件好事。关于这篇文章的教学,笔者想谈谈其在文化接受层面上的一些看法。一、书法美学层面。《兰亭集序》的彰显于世,首先是其书艺的超绝无双,我们许多人也是在“天下第一行书”的盛名下仰视它的。《兰亭集序》不仅仅是一般的书法佳作,它同时集中而艺术地展现了魏晋时期特有的时代风貌和时人习气。所  相似文献   

16.
提起王羲之,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书法艺术,而论其在这一领域的成就,就不能不提及素有“古今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集序》。  相似文献   

17.
<正>《兰亭集序》是一篇比较难教的课文,缘于"一、文字之难。《兰亭集序》是文言文,而且是非叙事性文言文,表达上又有诗化倾向,造成学生阅读困难;二、文章之难。《兰亭集序》是五十多岁的王羲之谈生死、悟人生之美文,其思想与十七八岁的少年学子有着相当的距离,造成学生理解困难;三、文学之难。文学贵在引人共鸣,但是‘时间紧迫’‘人生短暂’等因其常见而成为学生的标签化认识,造成学生感受困难。"1南浔中学张艳  相似文献   

18.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曹魏封建王朝早己被历史埋葬,永远成为历史的陈迹;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份书法艺术珍贵的遗产,这就是著名的《受禅表》和《上尊号奏》。这两通碑都在许昌南繁城(属临颍县)南门里献帝庙中,距“受禅台”遗址并不很远。两碑均为重要的历史文物,在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占有  相似文献   

19.
近些天我阅读了图书《喜羊羊与灰太狼》,也观看了同名的动画片。在这个中国版的《汤姆和杰瑞》中,那只被喜羊羊和伙伴们"修理"得死去活来的灰太狼常常逗得我哈哈大笑。同学们都喜欢喜羊羊和美羊羊,而我却对灰太狼情有独钟。灰太狼为了抓到羊,绞尽脑汁发明了一样又一样"先进"武器;虽屡屡失败,灰太狼却始终没有放弃;每天被狼太太揍得鼻青脸肿,它却没有怨言——用"锲而不舍"形  相似文献   

20.
(一) 《兰亭序帖》相传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在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所写的一篇序文,它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我国书法艺术的一个高峰。学术界一致公认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书法史上确曾起过承先启后的作用,被奉为“书圣”,而《兰亭序帖》又被推为“法帖第一”。但是,谁也没有见到过王羲之书《兰亭序帖》的真迹。就是王羲之书的其他一些书帖,如快雪时晴贴、平安帖、丧乱帖等书陪帖的真迹,也没有人见到过。《兰亭序帖》传世本种类颇多,但都不外乎是摹本、临本、钩填本、石刻本,各本并列比较,又都不尽相同。因此,关于《兰亭序帖》的真伪问题,在我国书法史上已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