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看了吴正宪老师的很多录像课,总是感觉时间太短,意犹未尽。她上课清新、流畅,为学生创设一种平等、友好、合作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吴老师巧妙构思和有目的地组织、引导、开启、鼓励,不断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彰显数学的魅力。吴老师执教的"平均数"这节课从游戏开始,两组同学比赛拍球,看哪一组赢,怎么比呢?看似平常的一个问题,却让学生在不知不学觉中理解了平均数的内涵,真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  相似文献   

2.
我有幸观摩了北京市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的“平均数”一课,深深地被吴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整堂课师生在生命情感的涌动中,知识与技能、方法与情感相互交织,学生学得有趣、有疑、有情、有益。  相似文献   

3.
吴正宪老师的"乘法分配律"一课,带给了我们数学教学的一种享受。它不仅让我们欣赏到吴老师的教学艺术,从中也体会到吴老师的教育思想,听后深受感动。下面我从新课标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体会。这节课,吴老师从实践的角度对新课标进行了解读。吴老师的很多教学行为已经超越了数学教学本身,它们体现了很多重要的数学教育思想;吴老师还把很多教育理念运用得非常纯熟。所以说,吴老师的数学教学实践是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教育的宝贵财富。这节课体现了吴老师在智慧课堂上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学在于激励和鼓舞,数学教师要用教学本身的艺术魅力及教师自身情感的艺术魅力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全面地发展。这正是吴老师课堂教学的真实写照。最近,有幸聆听了吴老师的《平移与旋转》一课,深深被吴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课堂上师生在生命情感的涌动中,忘我地探寻着数学的美……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是教学的关键,但数学概念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与学生的形象思维存在冲突,这使得概念教学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APOS理论的操作(Action)、过程(Process)、对象(Object)和图式(Scheme)四个阶段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基于APOS理论,对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平均数”一课进行深入解读与分析,并指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6.
一天上午,我想随堂听小吴老师的语文课。第一节课时,我打电话到三年级语文组,经询问得知小吴老师当天上午第二节课执教《拉萨的天空》一课。这是一篇新课文,我并不熟悉。在处理好事务后,我于第一节下课前十分钟赶到三年级办公室.借小吴老师的语文书把课文看了两遍。三年级其他班级的老师听说我要听小吴老师的课,也随同我一起前往听课。小吴老师课前准备很充分,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步骤环环相扣,教学流程自然流畅,但是我始终觉得学生学习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上似乎教师牵引得太多,并没有真正地把读书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我一边听一边思考:假如这篇文章让我来上,我该怎么上呢?下课后,老师们纷纷回到办公室。  相似文献   

7.
我有幸观摩了北京市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的"平均数"一课,深深地被吴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整堂课师生在生命情感的涌动中,知识与技能、方法与情感相互交织,学生学得有趣、有疑、有情、有益.  相似文献   

8.
申建春 《湖南教育》2002,(10):44-44
听了汪老师上的“求平均数”一课,感受到数学课程改革的春风扑面而来,老师们开始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体验了。这是课程改革的良好开端,预示着课程改革必定会深入人心,并逐步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我曾经听过很多上“求平均数”的课,一般是在求平均数的方法与技巧上着力,学生掌握了一套求平均数的技巧,而对平均数的理解与感受却显得缺乏。新的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讲究计算的模式,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实际价值,理解数学概念的实际含义。汪老师上课一开始,就要学生上台测量6个学生的身高与体重,学生作好记录,然…  相似文献   

9.
最近,听了吴冬冬老师执教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吴老师那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形如流水的教学过程和不露痕迹的教学处理,让人听后回味无穷,感受到数学课堂无痕教学的美。在回味吴老师精彩教学的过程中,体会到本节课的精彩缘于对教材中文本的巧妙解读,把静态的文本知识解读成动态的教学形  相似文献   

10.
非常有幸,存浙江大学现场听了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一节课:数学广角——搭配。课一开始,吴老师就把问题呈现给学生:  相似文献   

11.
让思维历险     
听过吴正宪老师课的人经常会这样问:为什么学生在吴老师的课堂会如此激动、兴奋、主动?为什么学生在吴老师的课堂上会妙语连珠、思维活跃、思考深刻?为什么学生在吴老师的课堂上有那么专注的神态和原来如此的释然?这些都源于吴老师为数学编织了一条五彩缤纷的智慧彩带,吸引着、召唤着、感染着学生,使学生享受到数学学习的神奇与快乐。  相似文献   

12.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本文拟结合具体例子,谈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利用实际生活问题创设情境某节课教学平均数应用题,当教学流程进入到引导学生从正面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时,教师发现有些同学对平均数概念有误解,  相似文献   

13.
观摩过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课的一线教师,无不为吴老师的课堂境界的折服。其中最让人流连忘返的是,吴老师与孩子们的对话情境,人文关怀无痕却可寻。仔细品味吴老师名课“求平均数”的课堂实录,笔者以为,吴老师与学生在浓浓的人文的对话语境中,折射的却是教师人格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4.
吴正宪老师作为数学特级教师,其教学的策略、教学的思路以及思想等,是每一名一线数学教师应当认真学习和参考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吴正宪老师教学书籍、具体课例的学习,总结了吴老师在教学中的语用特色、设问特色等,并基于吴老师的教学课例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思考.  相似文献   

15.
吴正宪老师的"乘法分配律"一课,带给了我们数学教学的一种享受.它不仅让我们欣赏到吴老师的教学艺术,从中也体会到吴老师的教育思想,听后深受感动.下面我从新课标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体会. 这节课,吴老师从实践的角度对新课标进行了解读.吴老师的很多教学行为已经超越了数学教学本身,它们体现了很多重要的数学教育思想:吴老师还把很多教育理念运用得非常纯熟.所以说,吴老师的数学教学实践是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教育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6.
吴正宪老师的“乘法分配律”一课,带给了我们数学教学的一种享受。它不仅让我们欣赏到吴老师的教学艺术,从中也体会到吴老师的教育思想,听后深受感动。下面我从新课标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杨宏 《江西教育》2009,(3):39-40
近日.我有幸在市里组织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中。领略了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的课堂教学风采。听吴老师的课,就像在细雨春风般的和谐氛围中享受了一顿对话与生成的丰盛大餐.  相似文献   

18.
在江苏省2010年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中,我们研究了《平均数》一课。磨课的经历让我们难以忘怀。现就“引出平均数”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谈谈我们的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数学练习课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的训练活动,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怎样让练习课的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形成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智能的教学活动?我在《平均数》练习课中进行了尝试。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并能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通  相似文献   

20.
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的统计中的平均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内容)。课尾构思巧妙,匠心独具,仔细拜阅,并有所思。(课尾)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好,如果请你当评委,你会给吴老师这节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