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36页。【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把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或长方体拼成较大的长方体的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拼接前后有关几何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并让学生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解决包装问题,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2.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建立表面积的概念,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难点】计算特殊的长方体表面积。【教学具准备】课件、长方体盒子、正方体盒子、剪刀、学习研究单。【教学过程】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师:在给朋友送礼物时,我们都会精心地包装一番,包装里面也有学问,也要用到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3.
<正>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就是它的表面积。根据表面积的变化,我们可以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例1】把一个长方体的高减少2厘米后可以得到一个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48平方厘米,求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思路分析】长方体的高减少2厘米后得到一个正方体,  相似文献   

4.
【例1】用两个底面积是9平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相似文献   

5.
【评析】该教学片断设计有三个特点:1,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直观演示。首先让学生感知长方体的体积与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有关系.为进一步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设计.不仅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而且充分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思维训练原则。2.充分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设计对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5~26页的例9、例10"、试一试"和"练一练"。【前置作业】一、动手操作1援用你准备的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并填写下表。(注意:摆出长方体及时做好记录)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六年制小学义务教育五年级下期数学课本273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形成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概念。2.渗透现代数学思想,培训动手操作、有序观察的能力,掌握一些学习方法。3.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4.通过团结协作、讨论交流和竞赛活动等形式,培训学生良好的人格素养。【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107页第12题。【教学目标】1.会从面的特点入手,结合长(正)方体的特征确定思考路径,在不同规格的长方形中选择合适的方案围成长方体。2.会用分类列举的方法探索围成长方体的所有方案,并有序排列。3.会根据需要,选择合理方案,体验长方体容器的容积与所需制作材料的关系。4.能把探索长方体围成方案的策略类推到其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117~118页“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体积(容积)及其计量单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合理、正确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题目一】若一个长方体,长是宽的2倍,宽是高的2倍,所有棱长之和是56,则此长方体的体积是___。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2.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过程】一、知识勾连——抓住衔接点,感知模型师:我们之前学习了哪些图形的体积?生:长方体和正方体。师: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相关知识,你们还记得哪些?生: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正方体的体积与边长有关。生: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边长×边长×边长。  相似文献   

13.
【案例】“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第二课时 一、复习 出示教具。师生共同回忆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基本方法,强化上下底面面积如何求,左右侧面面积如何求,前后面面积如何求。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组织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生活现象数学化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学重点】发现平面图形与立体物体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掌握物体组合摆放的异同。【教学准备】圆柱、圆锥、长方体、魔方等实物。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设计学具"这一任务驱动,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正确区分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经历"学具"的设计、切拼、包装等活动,沟通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丰富对形体的认识,发展他们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师:(出示长方体木块)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块木块,观察一下它是什么形状的?生:长方体。师:谁来说一说这块长方体木块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它的体积指的是什么?生:它的表面积指的是这块木块6个面的总面积,木块的体积指的是它所占空间的大小。师:怎样计算它的表面积?生:(长×宽+长×高+  相似文献   

17.
【内容与最初的目标《】长方体的体积》一课是在认识了长方体之后教学的,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整个小学阶段体积公式教学的起始内容。本节课的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还可以为学生以后学习圆柱体体积、圆锥体体积计算方法积累经验。我对本节课预设了两个教学目标:①让学生经历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会运用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②通过动手操作,掌握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在探索中体验成功。【案例1——最初的设计及教学过程】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活动一:直观感知师:有什么办法知道它的体积…  相似文献   

18.
<正>【案例】长方体、正方形体积统一计算公式教学的几个片段。片段一深化对V=SH内涵的理解(1)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1)让一学生找出它的底面和对应的高,并在底面上涂上红色;(2)改变长方体的位置,再让学生找出底面和高,在底面上涂上蓝色;(3)再次改变长方体的位置,让学生找底面和高,在底面上涂上黄色。(2)通过刚才的找一找,你有什么想法或发现吗?学生发现:一个长方体中有三组对应的底和高;当改变长方  相似文献   

19.
【案例】在复习整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等计算公式后,教师设计了以下复习题: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数学第二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