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都喜欢听长篇评书,因为这样的文学形式总是在关键处立刻煞住,这样就吊足了听众的胃口,使听众欲罢不能,非连着听不可。这种急于知道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想知道结局如何的心理状态,在小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教师是一位站在讲台上的艺术家,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设悬念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不都成了兴趣浓厚的观众了吗?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尝试了如下做法。一、课前——巧设导语,吊人胃口导语中可设置一些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教学《田忌赛马》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齐威王的三匹马分别比田忌的马好,为什么…  相似文献   

2.
《田忌赛马》是本期五年级教材十五课,是一篇精读课文,我教学《田忌赛马》时,为了扩展学生思维,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当时,除孙膑所献计策之外,田忌的马还有其他获胜方法吗?原来设想,学生通过商讨会得出结论,孙膑的计策是当时田忌取胜的唯一办法;孙膑的确善于观察,会动脑筋。不料,一阵叽叽喳喳的议论过后,李航同学站起自信地说他有一个“奇招”能让田忌取胜,只要在田忌的每一匹马尾巴上都拴上一捆青草,这样,齐威王的马因为贪嘴就绝对会输给田忌的马。学生的回答首先避开了比赛应遵循的公平、公正的原则,答案出乎我的意料。  相似文献   

3.
依“纲”扣“本”是教学的原则。而目标教学则是由“纲”达“本”的桥梁,也是智力开发及思想教育的结构图。为此我在教学中对目标教学作了点探索。   一、激发情感,紧扣达标   一是设置悬念,导学达标。利用导语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促使学生达标。如教《桂林山水》时,我首先让学生看图学文,观察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看看它到底是否“甲天下” ?使学生带着“桂林山水是否天下第一”这一悬念来学习,创设了适宜的氛围,学生的思想立刻活跃起来。然后把学生划分为达标小组,通过图文导学,把学生带到山水交融的“舟行碧波上,…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大纲中注明“语文教学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不往复,逐步加深”。简而言之,大纲中提到的“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该怎样注重情感教育呢?一、上课前利用“导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精心设计恰当的导语可帮助学生较快地融进课文的学习中。如教学《这不是一颗流星》,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都知道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同学都…  相似文献   

5.
新编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组阅读课文《田忌赛马》,选自《幼儿寓言百篇》.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的事.田忌喜欢赛马,有一次和齐威王比赛,他们各自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上等的对上等,中等的对中等,下等的对下等,结果田忌失败了.后来,田忌在好朋友孙膑的帮助下,还用原来的马,只是调换了一下出场的顺序,结果反败为胜.学习这篇课文可引导学生理清课文顺序,划分段落和概括段落大意,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着重领会为什么孙膑只调换一下出场的顺序,就能反败为胜,从中启发学生的思维.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三个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讲田忌和齐威王第一次赛马,田忌失败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语文教师,要讲究“讲课”艺术,要注重教学实效,就必须做到“四忌”: 一忌口若悬河,“满堂灌”。 语文老师不能因循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接收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没有突出“主体”地位,主动意识,创新思维和实用操作等,不注重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技巧,不重视教学方法的灵活变动,这是不可取的。上课一开始,老师从释题到简介作者作品、范读课文、分析结构、总结主题等,滔滔不绝地讲,不是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而成了“肢解课文”的“刽子手”,老师成了“主体”,学生成了听众,毫无自由支配时间。如教《看云识天气》一文,老师从云与天气  相似文献   

7.
新颖别致的课堂导语,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住,使之学习精力集中于课堂,达到“课方始、趣乃生*的效果,课堂教学质量自然而然的有所提高。以下笔者结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实际,谈谈课堂导语设计的几种方式:一、悬念式导语对于一些似懂非懂的课题,可用“悬念”导人新课。悬念是思维活动的“诱发剂”,它能把学生潜伏的求知欲诱发出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例如:笔者在介绍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行驶中的自行车和卡车,由于某种原因,发生相撞,自行车与卡车是否发生了变形…  相似文献   

8.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获取知识呢?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一、充分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成为学生探索数学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我尽量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还给学生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自己做。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使学生自学能力得以提高。具体地说,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经过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注意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前提,也是自主学习的核心,语文教学要根据课文类型、学生心理设计教法,以激发学生兴趣。1.1抓住新课导语,一段新颖别致、引人入胜的导语能立  相似文献   

10.
李爱云 《成才之路》2012,(15):69-6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是圣人先贤为我们留下的最通俗但又是最宝贵的教育箴言。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下面,我简单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一、妙用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学生对新课文往往都有一种新鲜感,抱有新的兴趣和期待值。因此,教师只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文章体裁和内容、难易程度等精心设计导语,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他们尽快地进入课文情境,且乐于受教,达到高效率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巧设导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果。如何设计历史课教学导语?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及其特点而定。教学中,我常用如下三式导语: 一、设疑式。这就是根据课文中的主要内容用设问存疑的形式作导语,以设下悬念,引起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好本篇课文的浓厚兴趣。如教学历史上册《岳飞抗金》,我设计如下导语:一提起岳飞,大家马上会想到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但评书  相似文献   

12.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一堂好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开端,要能很快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一篇课文,如果开篇导语用得巧妙,不仅能创设情境,设置悬念,而且能唤醒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探微知著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3.
王高林 《河南教育》2006,(7S):42-42
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就要为学生创造这样的学习机会。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我总是在讲授新课前放手让学生去预习课文,让他们从学习资料中查找“作者生平简介”“相关背景介绍”等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逐步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在授课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言和见解,让学生品尝到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的快乐。例如在讲《孔乙己》时,我设计了一个话题:读完课文说说你眼中的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李辉 《辅导员》2014,(6):48-48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给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鉴于此,我在课堂中尽量给学生渗透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感悟课文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田忌赛马》一文讲的是古代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的故事。第一次田忌失败了,第二次田忌在孙膑的指点下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转败为胜。本文故事情节虽较简单,但内涵深刻。因此,我注意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思维方法训练,为学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文章结尾一句“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是文章的中心句,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是这样做的。在学生充分认读的基础上,先让学生质疑,针对学生质疑情况,师生共…  相似文献   

16.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就能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等,以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置师生于课文、作者、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作为高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通过启发式教学、导语和悬念的设计,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培养成语文学习的“乐之者”。那么,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呢?  相似文献   

18.
一、巧设导语,激发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巧设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给一堂课确定基调。如在教《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开始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提问:“每周一学校举行升旗仪式时,大家唱的是什么歌?能背诵出歌词吗?”指名学生有感情地背诵歌词。提问:“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与课文中哪一句话是一致的?”学生自读课文后回答:“抗日战争面临的形势是敌强我弱。”“对。”教师接着指出:“日本帝国主义自恃工业比较发达,军事实力大大超过中国,狂妄地企图速…  相似文献   

19.
“悬念”是启发式教学中常用到的一种重要手法。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悬念”教学法,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问题。这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美术教具悬念教学按不同的载体可分为:信封教具悬念教学、布袋教具悬念教学和黑匣子教具悬念教学。美术教具悬念教学是以美术教具视觉形象的“新”、“奇”、“趣”等特点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注视、思考、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