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央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的前身是1952年创办的蒙古语言文学专业。该专业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办最早的面向全国招生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之一,当时隶属于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1964年原语文系分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和汉语言文学系。1986年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分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一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二系在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二系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二系(简称民语二系)是在原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的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和基础汉语三个教研室的基础上于1986年2月正式成立的。但追溯其历史,当从1952年开办维吾尔语专业时算起。1952年初中央...  相似文献   

3.
藏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作为青海师范大学传统优势学科之一,学术积累雄厚,学术声誉较高。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加上这一学科所具有的地方性、民族性、师范性特点,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尤其在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1,(1):F0002-F0002
戚甫娟,女,汉族,1968年3月26日出生于山东省梁山县,研究生同等学力,1991年7月毕业于喀什师范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并留校任教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继往开来办好民语一系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一系我校于1951年建校就创办了语文系,并在建系的第二年设立了蒙文专业,1964年春将汉文专业分出单独成立汉语言文学系,其他少数民族语文专业合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1972年成立了朝文专业。1986年2月原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6.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论价值何为中国语言文学,简而言之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的是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但又不仅仅如此。作为一级学科,包括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现当代文  相似文献   

7.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11,(2):F0002-F000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哈萨克语言文学)是伊犁师范学院的传统学科、特色学科、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已经有30年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8.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11,(4):F0003-F0003
2005年9月,伊犁师范学院开办了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锡伯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目前已招生三届,毕业一届。  相似文献   

9.
《西藏教育》2011,(3):64-64
2011年2月9日,教育部批准西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批准西藏大学农牧学院“生态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文日焕主持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历史文化学院苍铭主持的“历史学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入选2008年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每个实验区资助经费50万元(《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2008年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09]4号)。  相似文献   

11.
《少年维特之烦恼》对20世纪中国作家有着明显的影响,而维特式“烦恼”或“忧怨”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更是感染了几代作家并成为一种忧郁型的创作症侯。在艺术审美层面上,维特式忧怨与中国文学的感伤传统在“现代性焦虑”中融结,体现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创作形态中便是感伤和哀怨。其次,20世纪中国忧怨类作品的基本表达方式是“舒郁”——心理倾诉和“解愠”——主观抒发。正是在东方化语境中,20世纪中国文学的忧怨类创作既有西方色调,也有本身的生成特性。  相似文献   

12.
一百多年来,各种版本、体例的《中国文学史》相关著作已有一千多部,但总体质量却不容乐观。文学与文化历来就是水乳交融的,文化是文学的根,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自然孕育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所以如果削弱、忽视甚至离开了中国传统文化,要想真正读懂中国古代文学那是不可想象的,而这正是目前大多数《中国文学史》著作的致命缺陷。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文学“经验”亟待于我们的认识和新的理论阐释。现代文学“经验”是在两个彼此交集的方向上获取其特定的价值和意义:思的转换和诗的错位,二者间的复杂关系主导了这些“经验”的生成。文章以鲁迅、沈从文和汪曾祺三人为例,对现代文学经验的复杂性进一步做出具体阐释。将中国现代作家的“经验”呈现出来,与其说是一种“启示”,毋宁说是对本土话语的尊重。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40—70年代的中国革命文学话语秩序中,始终存在着一种文学“组织化”的历史趋势。从“延安文学”到“十七年文学”,再到“文革文学”,这种文学“组织化”趋势日益强大和严密,直至在“文革”中走到了历史的反面。革命文学话语秩序中的文学“组织化”本质上属于制度化权力的表现,其中隐含了中国革命文学的政治经济学,它主要通过行政和经济的手段对创作主体的生存方式、文学作品的生产、传播和接受诸领域进行组织化规约,并最终确立了新中国行政指令性的计划型文学生产体制。但在文学组织化的历史趋势中始终伴随着消解它的历史潜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纯文学"与"杂文学"、"白话"与"欧化"、"国语"与"国文"几对关键词的细致阐述,解析朱自清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复杂性,将其与中国的"诗教"传统相勾连,分析其"现代文学"观念与"现代教育"观念的互动关系,勾勒中国现代文学从"国语的文学"到"文学的国语"的历史建构。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实施了罪恶的慰安妇制度,中、韩、日等国数十万妇女作为日军的性奴隶惨遭蹂躏。中国抗战文学中有一批慰安妇题材的作品。就作者而言,既有作家,也有学者、记者、高级将领等各色人等;就文体而言,既有小说,也有旧诗、纪实文学和歌剧等多种样式;就内容而言,既有慰安妇血泪生活的写照,也有慰安妇反抗与觉醒的礼赞;就思想倾向而言,既以民族主义为主导,又与国际主义、人道主义适度结合;有的作品还坚守着五四以来的启蒙传统。  相似文献   

17.
开拓华语文学的灵性空间“灵性文学”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灵性文学”这一文学概念,是基于圣经的“人论”神学,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零与超越。“灵性文学”的三个层面就是:1、有灵活人的写作;2、呈现有灵活人的思想与生活;3、启示出住在人里面的灵的属性。灵性文学创作在思想、体验、语言三个方面有其特点:神性光照的思想特质、灵性空间的创作体验、信望爱的文学语言。  相似文献   

18.
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兴趣不高,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症候阅读法”是拓宽现当代文学作品解读空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觉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可行性方法。它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作品过程中,学会从“沉默”“悖谬”“空白”处入手去发现和探究作品“症候”。  相似文献   

19.
选取“文选学”成立过程当中的关键文学史实作为案例切入,通过系统地分析,如实勾划出六朝隋唐时代文学观念演进的各主要阶段,特别提出中古审美视角转变的三个环节,从而反向论证《文选》和“文选学”正是中古文学观念主要特质的代表。进而将之放在近三百年学术史的坐标上同其它专学的发展作以对比,阐明其美学思想在中国文学史的演进过程中所起的再度深化作用。并在探讨后一子命题的同时,联系传统文献的分类思想,对之进行类型学层面的学术阐释。  相似文献   

20.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占相当比重的人物传记可当悲剧文学作品视之,在中国悲剧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继承了中国古老神话的悲剧精神,吸收了先秦散文的悲剧素材,发展了屈原悲诗的抒情特点。《史记》之后我国大量的悲剧文学作品,无论从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还是从悲剧审美艺术上都受到《史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