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优化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综合分析、案例研究及文献调查等方法,提出要围绕通识教育课程目标来设置通识课程,突出通识教育及其课程的内容与特色,以及要以通识核心课程为主并确保通识教育课程的难度,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与界限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要建立合理而科学的课程体系结构,以便能更好地克服通识课程结构比例失调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是一种没有硬性专业划分、旨在提供给学生多样化选择,以帮助其得到充分成长的教育。本文从课程设置目标、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课程配置结构、学习要求、通识教育管理与评价等多角度对比分析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日本东京大学等国外著名的理工科院校在通识教育的成功的经验,并与我国理工科大学通识教育整体现状进行了对比。进而提出了兼顾吸收国外成功经验和我国教育系统特色的通识教育模式与重点。  相似文献   

3.
黄犚  韦东  陈文山 《科教文汇》2010,(7):35-35,50
本文从通识教育的视野,分析了目前经济学通识教育的现状,提出只有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力量三方面着手,才能使通识教育实现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通识教育的视野,分析了目前经济学通识教育的现状,提出只有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力量三方面着手,才能使通识教育实现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到底是什么,每个人对此都有不同的认识,至今在学术界对通识教育还没有规范性的表述,对通识教育课程构建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本文从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在高职院校面临的困难出发,阐述了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及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和谐文化和创建和谐国家有赖于高等教育培养出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谐人才的培养有赖于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均衡教育。由于历史和理念上的原因。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设置自建国至今历来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了通识教育,造成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发展的失衡,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狭窄、综合能力差、学生人文素质普遍薄弱。人文素质的薄弱对个人乃至国家可持续发展都会造成制约性影响。此外,缺乏国际视野的通识课程体系也已不能很好地满足中国经济步入全球一体化的新形势的需要。本文将就高等院校现行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实施通识教育的保障制度和通识课程的国际化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对通识教育课程的革命性构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崔佳  倪代川 《现代情报》2012,32(12):124-128
文章从大学通识教育背景出发,简要回顾了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发展历程及主要方式,并在大学通识教育内涵及其现实的基础上,从信息素养教育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改以及馆员信息素养通识教育能力等4方面系统分析了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通识教育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解学莎 《科教文汇》2009,(15):22-2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与发展,通识教育在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当前各研究型大学纷纷加强通识教育的课程改革,探析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通识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的重要途径,课程内容与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及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是通识课程的关键环节。食品添加剂是近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得我们的饮食丰富多彩,更容易让人接受。本文明确了"食品添加剂"通识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并结合教学实践对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与发展,通识教育在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当前各研究型大学纷纷加强通识教育的课程改革,探析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