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把一袋冷水放在热水中会怎样?一袋热水放在冷水中会怎样?——是沉还是浮?这是《科学》三年级下册《冷和热》单元第一课时《冷水和热水》一课中的一个教学活动。【情境再现1】用自封袋装满了冷水(不留空气)放在热水中,沉下去了;再用自封袋装满了热水(不留空气)放在冷水中,浮起来了。学生通过一种新视  相似文献   

2.
热水在冷水中怎样跑?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热往哪里传》一课中的一个活动,教学时间分配上只有10分钟,我在教学时是这样设计的: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想办法看到热水在冷水中跑,再让学生实验、交流得出结论。课前学生围在讲台边,纷纷议论,“老师,我们今天学冷水和热水?”“老师,冷水中倒进热水会怎样?”……看着学生好奇的样子,我改变原来的引入方法,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启发:“如果热水倒进冷水会怎样?”学生的问题受到重视,因而兴致很高,大胆进行猜测,有的说:“热水在冷水中会散开”有的说:“热水会浮在水面上”有的说:“热水会变成温水”……他们急于想知道结  相似文献   

3.
“冷水、热水准先结冰?”这节课探究的内容实际上是著名的姆潘巴问题。用撒上盐的冰块代替“冰箱”,分别将小试管中倒入同体积的冷水和热水,然后将它们同时放在两个“冰箱”上,观察冷水、热水谁先结冰。在课堂上有6个实验小组进行实验,实验的结果是:4个小  相似文献   

4.
亮亮和泡泡玩累了,来到快餐店。亮亮先吃了一个冰激凌,然后又要了一杯热牛奶。亮亮觉得这热牛奶好烫,可只喝了热牛奶的泡泡却不觉得烫。为什么呢?一起来做一个冷热作用的小实验吧。准备材料:一杯热水、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开始做:1.将一个手指头放在冷水里。2.拿出来,再把手指放在温水里。3.再用另一个手指重新开始,先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在温水里。问题:两个手指对温水的温度感觉是否一样?实验结果:从冷水里拿出的手指感觉温水的温度更高些,相反从热水里拿出的手指感觉温水的温度要低些。为什么:这是因为手指的皮肤已对先试过的冷、热水温产生…  相似文献   

5.
热水在冷水中怎样跑?这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热往哪里传》一课中的一个活动,教学时间分配上只有10分钟,我在教学设计上是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想办法看到热水在冷水中跑,再让学生实验、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6.
熟练地解决有关热学的计算问题,是初中生必备的技能之一,常见的热学计算题有五类,下面举例一一介绍. 一、液体间的热传递例1 为了得到36℃的温水550升,现把11℃的冷水和66℃的热水掺加起来,需要热水和冷水各多少升? 解析设热水和冷水分别为V_热、V  相似文献   

7.
结冰比赛     
把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放进冰箱的冷冻室里,哪个会先结冰呢?你能猜到吗?工具百宝箱①两个纸杯②冷水③开水④一台冰箱  相似文献   

8.
(一)热水结冰快还是冷水结冰快? 有一次,坦桑尼亚的一位大学生问一位物理学教授;“把质量相等的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放在可结冰的室外,看看它们准结冰时间快?教授不加思索地回答;“当然冷水结冰快”。“可事实却是热水结冰快。”这个结论似乎难以接受,当这位大学生当着这位教授的面做了这个实验并加以论证之后,才使他信服。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热和燃烧》第3课《热是怎样传递的》中有一个对流实验(如图一),“在一杯红色的热水中,沿着杯壁慢慢地加入一杯冷水,仔细观察冷水和热水融合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以后,发现冷水倒入热水中,冷水先沉到杯底,受热以后浮上来,这说明发生了对流。这个实验设计得很巧妙,巧妙之处在于仅仅用了很简陋的仪器,就把对流实验现象很生动地展示出来了。但细细一琢磨,又觉得这是依靠向下冲力沉下去的。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科学课本中设置了<衣服的科学>、<水的净化>、<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溶解、怎样加快溶解>、<生锈和防锈>、<二氧化碳>、<氧气>、<燃烧和灭火>、<物质在变化>等内容.这些内容中蕴含着许多简单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变化及问题,例如:铁为什么会生锈?怎样防锈?物体为什么能燃烧?怎样灭火?当我们掰开一个刚出锅的馒头时,为什么会看到很多小孔?它们是怎样产生的?……这也正是初中化学教材的部分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意为学生以后学习初中化学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会对一些科学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如:鸡蛋放在水里会怎样?在水里加盐后鸡蛋会浮上来么?糖放在热水里  相似文献   

12.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热和燃烧》第3课《热是怎样传递的》中有一个对流实验(如图一),“在一杯红色的热水中,沿着杯壁慢慢地加入一杯冷水,仔细观察冷水和热水融合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以后,发现冷水倒入热水中,冷水先沉到杯底,受热以后浮上来,这说明发生了对流。这个实验设计得很巧妙,巧妙之处在于仅仅用了很简陋的仪器,就把对流实验现象很生动地展示出来了。但细细一琢磨,又觉得这是依靠向下冲力沉下去的。因为,我把一杯染色的热水沿的实验来证明对流,我总是感觉到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我们能否把对流实验设计得再周密一点,达到科学…  相似文献   

13.
把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放在冰箱中,是热水先结冰还是冷水先结冰?一般认为,当然是冷水先结冰,错了!应该是热水先结冰,发现这个现象的是坦桑尼亚的一位中学生.坦桑尼亚某中学,非常重视开展课外活动,夏天学校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制冰淇淋,用开水冲上一杯牛奶,待它冷却后放入冰箱,就可以制成清凉可口的冰淇淋.有一个叫姆佩姆巴的学生,非常热衷于这些活动,每次他都是第一个把牛奶放进冰箱.有一次他来迟了,他赶紧配制好牛奶,还没有等它冷却,就赶在同学们没有全部占满冰箱之前把热牛奶放入冰箱.因为放心不下,过不多久,姆佩姆巴就…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上《怎样测定物体的温度》时,在课堂上对半杯热水进行连续测量观察,我们发现,水温开始下降得很快,后来下降得慢,课内时间紧,5分钟的时间只测得几个数据。我们想这杯水最终能降到多少摄氏度?如果给一杯冷水加热,水温上升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在家里在学校里作了几次实验。  相似文献   

15.
喝水     
<正>中国人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旦有谁生病肚疼不舒服,便祭出万金油法宝:"喝点热水吧!"欧洲人却听不得这个。喝冷水、喝冷酒,最多喝热咖啡和热茶,热水是个啥?直至现在,你去瑞士、法国、意大利住店,要吃喝应有尽有,要热水,人家摊手:得厨房特别预备呀!煮水杀菌这概念,乃是近代的事了。有些佛教宗派强调:一碗水里,八万四千小虫。所以僧侣饮水前要超度,但这吓不住普通人,中国人平常喝水,还是从家里的水缸里舀一瓢就走。中国人喝热水的习惯,得从茶文化里追  相似文献   

16.
<词两首>是人教版新选课文,仅就有关问题简答如下,供老师们备课时参考. 1.怎样理解<忆江南>这一标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原名<望江南>,源于民歌.  相似文献   

17.
大眼亮亮跟爷爷一起去采集植物做药茶。现在,药茶做好了,热乎乎的。“嘿,太香了!”亮亮很惊奇,“当我采集这些植物时我一点味道都闻不到,但现在却变得这么香!泡泡,你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吗?”“当然,我知道原因,我来解释给你听。”两袋同样的药茶或香茶,两只茶杯1.闻一闻两个袋子的味道。2.给一只茶杯装满冷水,另一只茶杯装满热水,然后在每只茶杯里放一个茶袋。3.把两只杯子分开放,先凑近一只,再凑近另一只,闻一闻茶袋散发出来的气味。哪个杯子里的味道更浓?泡在热水中的药茶或香茶比泡在冷水中的味道更浓,你不用靠得太近就能闻到。在热茶杯的…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红楼梦>是汉语言文学的一朵奇葩,<红楼梦>是曹雪芹用生命铸成的舍利.如何品味这一文学大餐?怎样打开这座艺术的宝库?高中语文课中,编者打破章回结构,根据故事的完整性要求,选了<林黛玉进贾府>一篇.这是有着极其深刻的思考的.  相似文献   

19.
师:出示盛水的勺子这东西你认识吗?生:盛水的勺子。师:在勺子里倒上热水,并用手去拿勺子哇老师的手为什么这么快缩回来?生:勺子很烫手。师:勺子为什么会烫手﹖生:水里的热传到勺子上来。生:水里的热一点点传到勺子上。师:想个办法使勺子不烫手。学生讨论汇报生1:在勺子里倒上冷水,勺子就不烫手。生2:把勺子放在冷水里,勺子也就不烫手。生3:在勺子外裹上毛巾,勺子不烫手。生4:把手在冷水里浸湿后再拿,勺子烫手好一点。生5:用夹子把勺子夹起来,勺子烫不了手。师:工人叔叔也很聪明,在勺子上装个柄(倒上热水)倒上热水后手拿在什么地方不烫手﹖生…  相似文献   

20.
<正>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喝热水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了。但在其他国家人民的眼中,这倒是个很独特的习惯,因为他们从不会直接喝烧开的热水。几乎除了中国之外所有国家的人都喝凉(冰)水。那么,中国人为什么爱喝热水?中国人是自古以来就喝热水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