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现阶段的电视业发展迅猛,电视业无论从经营管理还是节目制作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熟的电视理念正在形成,电视人正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尤其是进入到21世纪,随着高科技的蓬勃发展,产业链条的不断完善,各行各业,科技水平都已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学习知识,开阔视野,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已经成为现代电视人的共识.而电视台图书资料室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2.
李振岐 《新闻知识》2007,(12):63-64
作为平面媒体的报纸是大众传播媒介中最为古老的工具。究其历史可上溯到15世纪,甚至更早。近百年来虽也一路春光明媚,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电子科技的进步,报纸媒介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南北战争结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美国历史上发展最迅猛的时期之一,也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也是美国新闻事业从传统到现代的重要转型期。随着工业革命和政治民主化的进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潮流和政治策略已有很长的历史。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第一次妇女运动浪潮诞生了自由女性主义思想,强调两性自由、平等权利和机会均等。本文所谓的现代女性主义伴随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而产生.  相似文献   

5.
西单商场是有着七十多年历史的老企业,从她的字号到几十年的风雨无不显现着她饱经风霜,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她却在返老还童,正跃跃欲试着更新更大的腾飞。1997年通过强强联合、资产重组,企业发展成西单友谊集团。要说这里有什么秘密武器,就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或者说企业走科技兴商,营销创新之路,从长城0520到服务器、中小型机,从10M Ethernet到100M FDDI,从有限的局域网到广阔的互联网,西单人不断地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使传统商业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6.
网络冲击与新闻出版业生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末,人类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数字化信息革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改变着传统的信息传播手段.几千年来,信息的传播媒介一直在发生着更替:从结绳、龟甲、兽骨、竹简、木简、缣帛,到土纸,机制纸的大量使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次革命;20世纪可谓是无线电的信息传播时代,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介迅猛发展,使报纸、杂志和图书等传统纸质媒介经受了巨大的挑战;到20世纪末,传统纸质媒介遭受了猛烈的"电击"--它们正承接着来自互联网络的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初至今,在我国前后掀起了两次"新图书馆运动".他们共同的目标就是实现中国图书馆事业完整意义上的现代化.图书馆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价值观念上追求信息自由而公正地传播、管理手段上实现科学化人本化、技能方法上传统与现代的协调统一、服务方式的开放多元等方面的内容.两次"新图书馆运动"的萌发、产生和发展都基于社会需要现代化图书馆这一现实要求而展开.20世纪初的"新图书馆运动1.0"的功绩在于奠定了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基本格局;"新图书馆运动2.0"的功绩在于使现当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价值观修复了长达百年的缺失.  相似文献   

8.
<正> 21世纪的今天,人类社会步入到网络数字化信息时代。历史潮流无法抗拒,顺之者昌,信息高速公路在各国如竞技比赛一般建设起来,随着1995年5月NSF结束资助Internet,完全自由对外开放的互联网迅速普及至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我国上网用户以Moore定律猛增(1998年6月为117.5万人,2000年6月达到1690万人)。新闻出版业首当其冲,经历着一次全新的进化过程。对电子出版、网络出版的社会需求和美好前景,业界人士也取得了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新闻传播高科技领域正面临着一次重大的整体性突破。在即将出现的以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电视广播技术三者合流为主要特征的下一代新闻传播新技术、新媒介,在下世纪初将给人类社会各个方面带来引入注  相似文献   

10.
言论、出版(包括新闻)、结社、集会等等的自由,是现代精神交往政策的主要特征。[1]这些“自由”通常指的是同一个意思,即表现自由,意为“搜集、发布、传送和收受新闻的自由”的新闻自由概莫能外。在世界精神交往政策的历史上,19世纪是人民争取各种表现自由的世纪。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等的自由,成为一次又一次人民斗争中的伟大口号。从本质上看,新闻自由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同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人的政治权利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一种具体表现。新闻自由这个口号,是1684年英国资产阶级政论家约翰·密尔顿在《论出版自由…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是中国历史浓墨重彩的一页 ,2 0世纪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史上风云际会、波澜壮阔的重要时期。2 0世纪中国图书馆完成了从封建藏书楼到现代图书馆的过渡 ,实现了从传统图书馆到现代图书馆的转变。 2 0世纪也是中国图书馆教育和图书馆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从 192 0年我国第一所图书馆学专修学校武昌文华图专的创立到现在图书馆学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各种层次齐备 ,教学点遍布全国各地 ;图书馆学研究从基础理论到文献标引文献检索、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科学管理、图书馆咨询、图书馆读者工作、图书馆现代技术 ,形成一个庞大的学科…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档案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鸣 《北京档案》1999,(4):24-26
一、跨世纪的展望中国的档案事业正面临着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正逐步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正逐步从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进而走向“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知识经济”的时代①;正回顾着即将过去的20世纪,正接受着新世...  相似文献   

13.
新挑战将促成新功能的产生──试论现代图书馆必须确立直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结构和功能程树森,赵颖(辽宁工学院图书馆)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同纳赞提出的《图书馆定律》,第五定律:“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的有机体。”图书馆从古代封闭的藏书楼,发展到现代结构和功...  相似文献   

14.
周青先 《青年记者》2003,(11):32-32
21世纪初开始大规模应用的数码照相机正迅速改变着新闻摄影的一切要素。从摄影手段到图片质量、记者的工作方式乃至新闻摄影所能胜任的环境和题材。数码摄影大大扩展了现代摄影记者的活动空间。这也许是新闻摄影历史上最有革命性的变革,它真正为摄影记者插上了翅膀。  相似文献   

15.
<正>农业文明,始终是中华文明赖以生存的根基,也是理解中国发展的重要线索。从古代王朝史到近代革命史,再到现代奋斗史,农村与农民都是一个绕不开的巨大背景。而乡土文学也一直以其或宏大或细致的视角叙述着农业文明的发展和变化,见证着泱泱中国的荣辱和兴衰。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6.
冯菲 《新闻传播》2005,(2):58-58
一、网络时代对新闻出版业的冲击 20世纪可谓是无线电的信息传播时代。20世纪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介迅猛发展,使报纸、杂志和图书等传统纸质媒介经受了巨大的挑战:到20世纪末,传统纸质媒介遭受了猛烈的“电击”——它们正承接着来自互联网络的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世界明发展与无形化遗产的保护。进入了21世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光电子技术,材料生物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的迅速发展和普遍应用使全球变小了,科技的高速发展直接改变着世界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形态,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现代技术的融合化趋势,使技术不断向大型化、复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代国手黄宾虹,九十高龄曾在自己画作上留有这样的题句:“宋画刻划,元人空虚,千变万化,先由写实”,“论者谓,华新罗求脱太早,未免粗疏之诮。兹凝范华原意,以川蜀山水写之”。宾虹老人在总结前辈得失同时,也是在总结自己:“千变万化,先由写实”,不仅在中国,古今大家如此,在西方,从古希腊到20世纪,直到现代绘画先锋:毕加索、马蒂斯、康定斯基、蒙得里安以至怪杰达利,谁都不排斥这个定律,走着“千变万化,先有写实”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一2006年11月7日,是晚清著名政治家李鸿章(1823.2.15—1901.11.7)逝世105周年纪念日。时间倒退到整整110年前的1896年。8月28日至9月5日,李鸿章以“大清帝国特命全权公使”的身份,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访美利坚合众国。在此之前,李鸿章先后访问了俄、德、荷(兰)、比(利时)、法、英6国。这时的李鸿章已经73岁高龄。当时,中国正加速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独立国家向半殖民地演化。就在李鸿章此行出访一年多前,先是他苦心经营了近20年的北洋海军被日军覆灭,继而又代表清政府在日本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李鸿章也因此被革…  相似文献   

20.
媒介技术的发达导致了传播渠道和人类交往方式的改变.从被称作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的电视,至21世纪初期风行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人类社会行为中的"媒介依存症"从自我满足的"电视人"发展为集体狂欢的"弹幕人",体现出人类的交往方式从被动灌输到主动参与、从零社交到弱社交、从信息获取到信息共享、从个体满足到集体狂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