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前朋友间聚会,父母一句话,转天全家老小就出现了。不知什么时候,父母开始犹豫,先是要征求孩子的意见,然后看看孩子的安排,即使就是为了孩子搞的聚会,也要看他喜欢否。局外人一定会问怎么回事,回答常常是:“等你的孩子大了,就知道了。”孩子大?多大?一般我们讲的是孩子的少年期转入青春期,从初中升入高中阶段。似乎这个时期的孩子,自身像一个雷达,随时可以测试出任何使导航中的父母失控的最有效方式。对于父母,这是一段最伤心、最难以忍受的时期,就如美国一位教授所描绘的:父母最爱干净,而孩子却一定要把自己的房间搞得…  相似文献   

2.
小时候,我们依赖、崇拜父母;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渴望从父母那里拿到"解放证书",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自己。而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是长不大的孩子,没有生活经验,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却有自己的鬼主意。  相似文献   

3.
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有学习的责任感。有些父母对待孩子的学习,总是督促唠叨,认为只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就会有成绩。孩子则认为读书只是为了父母,缺少学习的主动性。一位成功的学生家长,非常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他没有为孩子请陪读,也没有请家教,而是尽量减少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性,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学习,去承担责任。张红的孩子上二年级时,老师每天都让学生回家做一篇口算交上去,而且题要自己出。张红的孩子回来说:“别的同学都是父母给出题,我们怎么办?”张红说:“我们只能按老师的要求做。”有一天…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一岁多的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睡觉,上了小学自 己挣钱; 在德国,小小的孩子自己拎个袋子去游泳;嘴里叼个安慰奶嘴,自己在家附近的游戏场玩沙…… 在美国 美国的父母让孩子从小就独立活动。一岁多点的孩子,基本上都自已吃饭。父母把孩子放在高椅子上;把食物放在他面前的小桌上,让孩子自己动手吃,如果孩子不想吃,父母决不喂。饿了,下一顿就吃光了。绝对看不见父母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睡觉也是如此,很小的婴幼儿就独自睡在有小栏杆的床上,父母只在半夜起来照看几次。 在美国,家长、老师和其他人对待孩子如同对待…  相似文献   

5.
问:我的儿子今年上初一,是数学课代表。他发现班里的同学有抄别人作业的现象,就记下这些同学的名字,交给老师。我想这是老师让他这样做的,但我不希望他做这种事。可他只听老师的,我不知道该怎样说服他。答:您的孩子大概是班里的好学生。老师让他这样做也是出于对他的信任。作为成人,我们认为这种方式不好,但孩子的心理或许有所不同。他可能把这种任务看成是老师对自己的特别重用呢。只有孩子的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才会意识到给同学告状的不妥。我们建议父母不要强迫孩子按父母的想法办事,但是可以引导孩子分析这种事情的利弊。具…  相似文献   

6.
问:我有一个10岁的女儿,各方面表现都还可以,就是特别爱生气。比如和同学有点小矛盾,人家一会儿就忘了,她能记好长时间,这样和同学的关系不好不说,她自己也不愉快。我想这可能与她从小由老人带,被娇惯有关。我应该怎样让她改正呢?答:老人带的孩子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老人的生活圈子比较小,发生一点小事就会没完没了地谈论,这些对孩子心理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可能,最好让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样生活的范围也就扩大了。如果条件不允许,父母就要经常带孩子外出,见识更多的人和事。孩子的眼界开阔了,也就不容易总…  相似文献   

7.
初中学生东宝近半年来电话开始多起来了。父母细心地观察后发现:虽说同学打进电话大多是谈论学习问题,可一旦遇上女同学来电话,东宝的神情便显得有些激动,他总是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单独接听。父母不放心,曾经偷偷地拿起分机听了几次,结果也没发现什么“特殊情况”。可东宝父母的心总是悬着放不下来,因为他们害怕孩子早恋。那么,东宝父母的担心有没有道理呢?的确,“早恋”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但究竟何谓“早恋”,却恐怕是不少父母尚不十分清楚的问题。当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急剧变化,从而使情绪易于波…  相似文献   

8.
刘萍 《宁夏教育》2006,(1):69-69
1、使孩子软弱无能。父母溺爱孩子,任何事情都帮孩子去做的话,就会使孩子软弱无能。同时,通过帮孩子做事情,父母也向孩子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我这样做是为你好,因为我对你不放心。如果孩子一直接受这样的生活观念,对他的心灵成长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的,反而会使孩子的自我价值观越来越弱.他也不可能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坚强。而且,这些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非常弱,因为父母为他解决了一切阻碍他成功的障碍。  相似文献   

9.
问:我儿子上三年级,他有一个毛病,就是在学校总因为一点小事和同学打架,生起气来就克制不住自己。现在这孩子在家里发脾气的情况倒是不多,也可能因为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无论是大人,还是他的表兄表姐,凡事都能让着他,有了要求尽量满足他。在学校可就没有人让着他了。我该怎么纠正他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其实不仅在异性交往问题上,许多家长对于孩子进入青春期在总体上怀着莫名的紧张情绪。他们对自己所爱的孩子在这个时期发生的改变和面临的危险感到忧虑,在他们心目中,孩子的青春期是“狂飙时期”,是一个要他们忍耐而不是让他们喜爱的年龄。你和你的同龄人一定很奇怪,为什么突然之间父母就变成这样了呢?让我们先来看社会大环境。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观点很流行,认为青少年是与此前此后的整个发展过程都不同的一个危险时期。它的早期倡导者认为: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与情绪躁动、精神混乱有着必然联系的发展阶段,这种观点后来又被有精神分析…  相似文献   

11.
家长2005年第1期JIAZHANG孩子最容易和父母发生冲突的时期就是青春期。这时,处在人生花季中的孩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他们对世界已经形成了自己最初的体验和认识,并因此开始对父母的管教感到反感。当然,父母也有苦衷:孩子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多说两句行吗?可是,您知道您说过的话、办过的事有哪些是让孩子最“烦”的吗?这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总结出的对父母的五大“烦”,虽然有些稚嫩,有些意气用事,却是最真实的情感。一、爱之初体验——父母偏偏要捕风捉影,烦!谁在少年时没有对异性产生过朦朦胧胧的好感?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无…  相似文献   

12.
对待孩子的学习,不少家长抱怨:无论自己如何用心和努力,孩子就是没有长进,干着急却无计可施。其实,这些家长可能只顾自己焦急和忙乎,却忘记了一个最根本的道理: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如果他自己不当一回事,你再焦急忙乎,也不会有理想的效果。所以家长必须意识到:自己所能起的只能是引导性、辅助性的作用,关键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3.
有些做父母的一辈子为孩子操心,到头来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无赖,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说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1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当他长大以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事皆备于我。2当他口出狂言时,尽管讥笑他。这样,他的词汇就越来越不成体统,说出话来会把人气死。3避免批评孩子,免得孩子觉得内疚。这样,将来他出去偷东西,或者因为其他犯罪而被逮捕的时候,就会感到全世界都与他作对,他反倒成了受害者。4把他随手乱丢的东西收拾好,千万不能让孩子自己动手,免得他累着。这样/长大后…  相似文献   

14.
上小学时,孩子放学回家总要绘声绘色地把学校里有趣的事向父母汇报,可一上初中,便不再主动与父母说话。孩子进入初中,青春期悄然来临,身高、体重发展很快,柔韧性增强,力量增加,给孩子自己以“成人感”在心理变化上,由于他的独立性增强,故尽量避免对大人的依赖。渴求独立,不希望父母对自己过多的干涉,因而与父母的话越来越少。孩子此时开始重视与同性、异性同学之间的友谊,故可以与朋友尽诉衷肠,尽情欢乐,而不愿再对父母说心里话和表达亲密的感情。所以,对父母“疏远”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必然,是孩子的独立性表现。父母应尊重孩子在家中的权利,有意地把孩子看成  相似文献   

15.
对于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很多家长都"谈虎色变",只要一提到自家叛逆的孩子,就感到头疼不已。叛逆期是孩子发展的必经阶段叛逆是青春期的标签。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几乎都有过叛逆——如果父母再三叮嘱同一件事就会感到厌烦;佩服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认为父母、老师的话很多都有漏洞;喜欢与众不同,爱做令人大吃一惊的事  相似文献   

16.
孩子才十几岁,就开始和父母疏远了。一天没有几句话好说;跟同学打起电话来,能说上老半天。这令父母很伤心,也很苦恼,那个整天缠着自己的孩子到哪里去了?是什么夺走了孩子的心?这是很多父母的苦恼。  相似文献   

17.
原是我班的淘气包,是令我头疼的孩子之一。早在军训期间,他就与同学发生过冲突。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用脏话破口大骂另一个同学。事后,我对他说:“你今天的表现,不但伤害了同学,破坏了同学感情,而且更伤害了自己,因为你破坏了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形象。你想修复自己的形象和跟同学之间的感情吗?”他说:“想!”我说:  相似文献   

18.
青春期是沟通困难期 青春期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期.但是,在相当多的家庭里,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却出现了严重"堵塞",成为沟通的困难期. 在此之前,孩子跟父母无忌无猜,心里有啥话都愿意说.但是,到了初三前后,变得和父母寡言少语,父母不问,孩子就不说,父母问了,孩子也不愿说.父母想问问孩子学校的事,想问问孩子和同学交往的事……孩子要么说"嗯",要么就是说"啊",要么就敷衍一句"没啥事""知道了""别管了".如果父母再问下去,孩子就烦了.更让父母感到棘手的是孩子的逆反、顶撞.  相似文献   

19.
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单元测试和各类考试。有测试就会反映出相应的成绩。同学们对待成绩的心态也各不相同。有的心态比较积极,有的不怕考试却担心考砸。还有的同学因为父母很看重成绩,如果考得不好,就有心理负担。也有的同学只要父母不管就无所谓。希望我们的父母和老师,重视孩子的学习心理,多了解他们的内心恩想,帮助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学习成绩。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张家港市鹿苑小学五年级部分同学的心里话,看看他们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学习成绩的。  相似文献   

20.
<正>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烦恼增多,困惑增多,开始变得叛逆,有时感觉变成了另一个人,原来的乖孩子现在变得那么不可理喻,甚至让父母伤心欲绝。父母渴望与孩子好好地沟通,但因为不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往往事与愿违。"孩子,叫我如何懂你?"这是很多父母的困惑。青春期的孩子其心理特点是怎样的呢?"青春期=心理断乳期"。作为父母,应该很高兴地迎接孩子青春期的到来,而不是紧张、焦虑、抱怨和恐惧。因为青春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