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孩子说“不”的时候,父母要先听听孩子的解释。问:我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我觉得他最近很奇怪,凡事与大人拧着。无论我们说什么或是让他做什么,他的第一反应一定是:不。可老师说他在学校并不这样。当然他可能是不敢这样对待老师,但他与同学相处得也还不错,并不犯拧。他爸爸有时为此都打他,可他在家里还是这样。我们应该怎样改掉他的这个脾气?  相似文献   

2.
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幼年时,很乖巧,很听话,但到10岁以后,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大人说东,他(她)却说西;大人认为应该这样做,而他(她)却偏偏要那样做。在家里,很少和父母交流,父母多说几句,就嫌唠叨;有心里话愿跟同学讲、老师讲,不愿对父母讲;许多父母为此苦恼不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家长又应该如何应对?就这些问题,记者请教了知名的心理咨询师马志国老师。  相似文献   

3.
编前语:孩子的青春期可能是令父母最欣慰的时期,因为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在日渐成熟;可能也是最烦恼的时期,因为孩子开始出现了逆反心理,他的情绪波动很大,很可能就做出了什么错事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对事物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解决事物有了自己的方式,怎样引导孩子,让孩子用健康的心态去对待别人的过失,对待自己不公平的际遇,是父母应该思索的问题。来话者:我的孩子现在14岁,上初二,在班里还是课代表。最近他和同学打了一架。打架的起因是由于那个同学在老师面前告了别的孩子的状,他看不起这种行为,打抱不平,就和另外一…  相似文献   

4.
某小学三年级的某班,发生这样两件事:一是班里孩子经常丢失零花钱,从几角、几元到十几元,后经老师追查,是班里的一个学生所为。二是一个学生,老师分配他打扫教室,他不愿意干,但不干又无法交代,便给同座的同学2元钱让他代劳。  相似文献   

5.
家访,这个教师的优良传统,似乎渐渐地被人们遗忘了。可是我对它却情有独钟,而且每次家访,我还特意带上班里的小干部。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找我爸。”这是同学们编的顺口溜,它表达了同学们的一种心态:怕家访,怕老师告状。我家访从来不告状,因为那样似乎反映了老师的无能。相反,我的学生都希望我去家访。哪位同学进步了,改正了缺点,做了好事,帮助了别人等等,我会去家访,让他的父母了解孩子的变化,同我一起鼓励孩子树立信心,这样做的结果要比告状强得多。  我为什么要带上小干部一起去家访呢?这是让小干部们…  相似文献   

6.
问:由于搬家,我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转入了一所新的学校。学校很好,老师也很负责。可最近儿子总是闷闷不乐。我再三询问,儿子才告诉我:班里有个男生很历害,排队的时候他排在我儿子后面,提出让我儿子每天给他带好吃的,否则就踩我儿子的脚。而且还威胁我儿子不许告诉老师和父母。我儿子没有给他带吃的,结果一节体育课下来,我儿子不知要提多少次鞋。我想把这件事告诉老师和那个孩子的父母,又怕把儿子与同学的关系弄僵。我应该怎么做呢?答: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小孩的特点是今天闹意见了,明天又和好了。做父母的不必太…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2005,(1):14-19
怎样帮助孩子正确对待“不公平” 山西运城市家长:我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比较调皮,常常因纪律问题或同学问一些淘气的事,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我们很感谢老师为孩子付出的辛苦。最近儿子说,老师对他的批评“不公平”,而且非常生气,多次提到这件事。我们想,可能是老师因为忙,没有做详细的调查所致。但儿子的情绪也让我们想到,是否平时在教育孩子时,太强调公平原则,以致让儿子产生这样强烈的反应。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孩子面对一些不太公平的事情呢?  相似文献   

8.
明明是大班的孩子,父母都是老师,3岁时他已经能认识不少字了。明明在班里很懂事,从来不跟小朋友吵架。当老师比较忙时,他会主动帮老师维持班里的秩序。许多老师都很喜欢他。我去幼儿园的第一天,老师就把他介绍给我:“这是明明,我们班最聪明的学生。”明明仰起脸,稚气地叫了我一声“老师好”。我想,这样有礼貌的孩子怎么能不讨人喜欢呢!  相似文献   

9.
眼镜事件     
临近下班的时候,我接到儿子班主任张老师打来的电话,说孩子的眼镜让班里一位调皮的同学打碎了。我一愣,随后老师告诉了我处理办法:责任完全是那位同学,你的孩子是班里难得的好学生,明天休息,你领着孩子再去配一副眼镜,周一把发票拿来,让那位同学照价赔偿。我已经给那位同学的家长通气了,他没意见!  相似文献   

10.
儿子上了三年级,班里实行班干部竞争上岗制度。于是,孩子放弃当了两年的班长,竞选班里的“小会计”。此举令他的班主任和同学都很吃惊。儿子在竟选演说中说道:“会计”这”官”虽不起眼,但也得有人把钱和班里卖废纸的钱保管好,为班级、同学服务。他的演说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全班同学“哗”的全部起立表示对他的支持。当孩子把整个过程向我陈述时,我虽然觉着儿子有点“胸无大志”,但无论如何这是孩子自己的决定,做妈妈的应该支持。于是我说:“行,不管干大事小事,只要尽力就成!”接着就领孩子买了做“会计”专用的带锁储蓄…  相似文献   

11.
小学四年级时,老师问我们:“你们有什么梦想?”那时我们都是10岁左右的农村孩子,对“梦想”这个词还很陌生。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什么是梦想。老师又补充了一句:“长大后你们想干什么?”这回大家踊跃起来,有的说想做警察,有的说想做科学家,有的说想做老师。轮到班里一个叫周强的同学,他说:“我想做一个神通广大的农民。”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止住大家的笑声.问他:“你为什么想做一个农民?”周强说:“我看爸爸种地太累了,所以想长大后帮他,让他清闲一些。”老师点点头,  相似文献   

12.
李子勋:中日友好医院副主任医师,家庭治疗师。章:李老师您好!我们目前正在做“孩子睡觉要与父母分床”这个话题。从道理上讲,很多人都明白孩子从出生起就应该独自睡觉,但一方面是住房限制,一方面受传统育儿观念的影响,实际上有很多孩子是同父母同床而睡的。您对这种现象是怎么看的?李:在孩子两岁的时候,可以让他和父母分开睡。单独睡觉的孩子,当他醒来时,不得不面对醒来后的孤独到了六岁,孩子该上学了,就应该和父母分开睡觉了感,这个孤独感可以促进他的成长。因为他会由此在心理上接受他是独立的,他跟父母是分开的,而不是…  相似文献   

13.
陶春霞 《江苏教育》2013,(11):58-58
我们班有一位小山同学,不能遵守学校纪律,喜欢欺负比他弱小的同学,还常常无故破坏学校公物,上课喜欢讲与课堂无关的话,以期引起他人的关注。我找他个别交流,他告诉我:“我就是这样的啊,我也不想打他啊,可我也不知道怎么就打了。”“我课堂上好像是比较喜欢随便讲话,可我没讲废话啊。我反正就这样了,从小学就这样,改不了了。”“反正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我,我爸爸也经常打我。”从他的话中不难听出,他在家接受的就是棍棒教育,所以他解决与同学之间冲突的方式就是打架。从小学到中学,他一贯如此,自己已经习以为常,认为自己“改不了了”。虽然他的语气里有无助与无奈,也有对自己的否定,但我还是听得出他很希望老师同学以及家长喜欢他的。于是,我跟他的家长做了电话沟通。没想到他父亲接电话的第一句话就是:“陶老师,他又犯什么错误了?”我一愣:这是我接班之后第一次跟他沟通啊浴他怎么肯定是孩子犯错了呢?接下来,他父亲着急道:“这孩子,没法教了,你不知道,这个孩子,浑身的毛病噎噎真是的,回来我非得好好揍他浴”听到这里,我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了。孩子在班级用武力解决与同学的冲突,源自他父亲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在父母眼里,孩子一无是处,认为他“浑身是毛病”。在交流过程中,父亲传递的是“他没法教”。总之,在他父母的眼里,小山同学就是个“问题孩子”。接下来我通过约见、家访、电话交流等形式与他的父母沟通教育小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有些父母由于望子成龙心切,但又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同时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负担,制造恐怖气氛,使孩子得了似病非病的“心”病。减负不减担,恶语伤人 刘乐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平时很少说话,但遇事沉着冷静,善于动脑筋,一直是“雏鹰”奖章的获得者,深受老师和同学的称赞。班里同学还给他送了一个“雅号”——“小智多星”。可是父母并不为此感到高兴,而时常“加压加码”,恶语伤人。平日里,妈妈“唠叨嘴”已是家常小菜:“小乐,别瞎摆弄啦 ,六年级的学生了,不多做题,能考上重点初中吗?”刘乐刚写完“精讲…  相似文献   

15.
许多父母都很想知道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乐于把学校的情况讲述给父母。怎样让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多一分了解呢?北京立新学校田玉双老师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田老师自任主编,班里的学生轮流任副主编,办了一份《父母报》。这份报纸,有刊首语,有文摘,有班里的各种信息。孩子的父母可以知道最近班里有什么样的测验、考察,了解孩子们做了哪些好事,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这个班的孩子取得了那些成绩。 在这份报纸中,最主要的篇幅是刊登了一些教育方面的文摘。文章短小但给人启发。如在第一期报纸上,《父母不做陪读》…  相似文献   

16.
<正>“老师,我真的很讨厌班里有些同学,想讲话就讲,一点儿也不遵守班级规则,一群人总是取笑班里的某些同学。我很替那位被取笑的同学难过,但看见他竟然并没有表现出难过的样子让我感觉更难受。在高一的时候我还是能忍受这样的事情的,因为发生频率不算高,过几天就会把这件事忘记了。但是现在的班主任觉得轻松一点儿的氛围挺好的,导致班里发生这种情况的频率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7.
暑假刚开学,我发现班里一个学生一反常态,过去,衣服整洁,性格活泼,但最近衣服很长时间不换洗,经常旷课,不与同学接触,不爱说话,通过了解才知道,他的父母离婚了……离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同时,又是众说不一的敏感问题。但是,不论离婚现象是“文明进步的标志”,还是“世风日下的体现”,我们都无法回避一个问题:家庭破裂后,受冲击最大的就是孩子,特别是上中、小学的孩子。就拿这个同学来说,父母在“离婚大战”中对财产分割、孩子的抚养权等问题上长期未能达成协议,双方均利用孩子做筹码来争夺财产…  相似文献   

18.
画面一:点点(系化名)对正在盛菜的老师说:“老师,我要吃瘦肉。”老师问:“那肥肉谁吃呢?”点点说:“我妈妈爱吃肥肉。”点点还告诉老师,妈妈不爱吃好东西,好东西都是他吃。画面二:80高龄的张奶奶住院了,子女们端来了她爱吃的鱼头。望着鱼头,张奶奶流下了苦涩的泪:“我吃了一辈子鱼头,还没吃过鱼肉呢。”以上两幅画面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不少孩子的父母认为这是在爱孩子,好东西让给孩子吃,让孩子生活得幸福是天经地义的事。孰不知这样溺爱孩子,其实是害了孩子。到头来这种“甜蜜的爱”只会结下像张奶奶这样“苦…  相似文献   

19.
有一天,配班老师神情怪异地跑来告诉我,一位家长怒气冲冲地扬言要告我,我一下子被吓懵了。好不容易弄清了原委后却让人哭笑不得:原来他的孩子本来年年评上好孩子,上学期却没评上,他认定这是老师不公平,对他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伤害。后来在我的努力沟通下,此事慢慢平息,家长也逐渐由不理解转为信任。但这件事常常会引起我的思考:面对新世纪,父母究竟该给孩子什么,父母这样的疼爱究竟是一种“爱”还是一种“伤害”?我们都知道,未来社会充满竞争和挑战,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隐在规则和内部动力,孩子的成长不会是一帆风…  相似文献   

20.
《少年儿童研究》2006,(5):52-52
问:我的孩子今年上初一,上的是一所重点中学。小学时他学习成绩很好,9月份入学时状态也不错。期中考试,他的成绩很不理想,在班里处于倒数三五名,他变得情绪很低落,觉得同学和老师看自己的眼神都不对了。从去年年底开始他吃饭很少,瘦了很多,并且说自己头晕,不想上学了。我们只好让他休学在家。想让他去做心理咨询,他不去,只好由我到省里的精神病院心理咨询中心陈述情况。咨询中心初步诊断为忧郁症,给开了一些药。药吃了几天,觉得没什么效果,而且听别人说吃这种药对孩子不好,所以我就把药停了。这段时间孩子的情况有所好转,现在每天睡觉睡到中午12点,下午打游戏,就是一点书都不看。我们一说到让他上学,他就说头晕。我们怎么办呀?孩子什么时候才能上学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