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有利于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现阶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有明显优势,但推广力度不够,呈现出现代学徒制教学现状、学生角色转变、学校教学和企业需求对接等方面的问题.对郑州市两所中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现状进行调查,以期推进郑州市中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校企联合招生、招聘,并对学生进行学校的系统理论知识的引导与企业师傅的实践指导的现代人才的培养模式。中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将现代学徒制引入到中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当中,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提升,还能够充分突出中职教育的优势,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3.
林芳 《职教通讯》2016,(5):28-30
对现代学徒制对中职生岗位胜任力的培养进行探讨,从双主体育人,渗透专业知识;双导师指导,传承技能与经验;双身份成长,促进角色定位;双基地保障,培养职业特质;双制度奖励,激活职业动机五个方面进行阐述,有效地论证了现代学徒制对中职生岗位胜任力的培养,实现人才岗位零对接,促进中职生高水准就业。  相似文献   

4.
国家需要大国工匠,企业需要掌握核心技术的技能型人才,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毕业生的岗位胜任力。在高职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更加系统的教学体系,解决高职学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能力中所遇到的部分问题,从而更好地提升高职学生的岗位胜任力。高职院校可以从转变教师和学生观念、设计高效的教学环节、合理利用各类资源及平台、构建多维度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建设。高职教育要借着政策的东风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改革,把提高学生岗位胜任力作为未来的努力方向,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5.
培养中职学生职业胜任力是助力学生获取职场成功的需要,也是中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更是适应我国战略发展的需要。本文从个性、专业性和社会性三种维度进行审视,发现中职教育对学生职业胜任力培养存在个性基础教育不足、延续专业发展的教育欠缺以及适应社会环境的教育缺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提升主体性,培养健全人格;提升专业素养,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提升社交感知力,培养社交素养三种路径,解决中职学生职业胜任力欠缺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肩负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区域产业提供能胜任岗位的人力资源。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对接相应岗位胜任力的要求来选择和确定具体的教育内容,不断搜集、分析、提炼相应岗位胜任力模型中的具体要素,构建“五双”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符合要求的、具备岗位胜任力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各项事业改革的不断推进,中职学校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大势所趋。本文通过对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实施的背景进行阐述,以商贸类专业为例,提出了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并针对当前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职学校是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十分重要。当前部分学校受自身条件所限,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因此现代学徒制成为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首选教学模式。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学校的知识,也需要跟随师傅学习岗位知识。而传统的教材在实践方面存在缺失,为此学校就需要着力开发活页式教材,以进一步提高机械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9.
将胜任力模型理论引入理工科院校实验技术岗位管理工作,探索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为理工科院校招聘、培养和考核优秀的实验技术教师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文献分析、实际调研、行为事件访谈及问卷调查等手段,分析了素质模型的内涵特征和理工科院校实验技术岗位要求及标准,构建了理工科院校实验技术岗位胜任力模型。该模型对加强实验室技术教师的科学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将胜任力模型理论引入理工科院校实验技术岗位管理工作,探索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为理工科院校招聘、培养和考核优秀的实验技术教师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文献分析、实际调研、行为事件访谈及问卷调查等手段,分析了素质模型的内涵特征和理工科院校实验技术岗位要求及标准,构建了理工科院校实验技术岗位胜任力模型。该模型对加强实验室技术教师的科学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攀峰 《亚太教育》2022,(3):187-189
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当前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应当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正因如此,校企联合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对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在中职学校中药专业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该培养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了改进意见,提出了更高效的培养模式,保障中药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的素质水平,从而不断增加我...  相似文献   

12.
结合现代学徒制的内涵要求,以江苏21所高职院校为例,从外在与潜在两方面构建了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教师胜任力评价模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对样本数据的外在、潜在与综合胜任力水平予以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样本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的外在与潜在胜任力分别为处于较低和中等水平,且综合胜任力属于低水平级别,离中等水平尚存在一定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为提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的竞争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朱丽 《成才之路》2023,(17):77-80
近几年,旅游产业开始进行标准化建设,对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也相应提升。中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主阵地,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现代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重任。现代学徒制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目标,可应用于中职院校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文章从现代学徒制的特点、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素养内涵入手,通过事实论证、理论论证等方法,探究核心素养背景下现代学徒制在中职院校的运用策略,以此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优化专业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接岗位胜任力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备胜任力的员工是用人企业所需,具备胜任力的学生是高职院校品牌所在.对接岗位胜任力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出口与企业人才入口之间的相应.文章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层级定位、教学内容、课程设计、考核测评五个方面构建了对接岗位胜任力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如何提高高职商务英语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学校输出和企业输入之间的脱节,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应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优化高职商务英语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从而实现教育和职业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7,(41):28-29
现代学徒制是当今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和主导模式,推行现代学徒制,是推进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从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特点研究入手,通过在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试点现代学徒制,探索了现代学徒制的具体操作流程,提出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分析岗位能力需求,开发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突出岗位职业技能培养,科学确定教学过程安排;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推进"双证书"制度实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代旅游休闲产业快速发展,酒店行业人才紧缺,但中职学校酒店专业毕业生却不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是重要因素。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职业学校发展的生产力。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针对中职学校与酒店企业的实际情况,探索培养学校高素质专业化的专任教师和具有教育教学能力的企业师傅,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既是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实践诉求,也是提高现代学徒制实效性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实现学生就业,并使其充分适应工作岗位和社会发展要求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之一,而增强高职大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是问题解决的重中之重。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教育的一部分,应该发挥其巨大的育人功能。我们可以尝试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角度,结合胜任力模型来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大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中的作用,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将"以师带徒"为核心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引入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中职教育质量是中职改革的迫切需要,是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必由之路。本文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以中职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为抓手,主动融合地方政府"5+2+1"现代产业体系,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输送人才,对中职"23361"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一方面,中职院校必须做好教育背景的分析和调研,认识到在"成渝双城经济圈"背景下实践现代学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另一方面,要科学构建课程能力目标及"23361"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形成具有引领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策略。此外,设计多层次中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优质课程,为高质量实施"23361"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优质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部分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达不到企业顶岗的要求,岗位胜任力难以满足企业需要的现状,为提高高职文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构建了基于高职文秘岗位胜任力的“3+”教学模式.通过数年的创新教学实践,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