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0 毫秒
1.
基于全球治理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选取世界主要国家围绕碳中和目标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战略行动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全球碳中和战略的发展目前经历了治理起步期、曲折探索期、共同推进期3个阶段,世界主要国家聚焦战略方向、目标设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等进行系统布局;相比之下,我国在“双碳”立法进程、重点领域中长期战略行动规划、绿色低碳技术应用示范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此,我国可以加快碳中和立法进程,构建系统有效的推进机制;提高清洁能源比重,构建清洁高效安全的能源体系;聚焦关键领域,加快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强化科技支撑,大力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等,积极推进碳中和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
针对广东省能源发展及碳排放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在碳中和目标下,氢能开发利用在保障能源安全及低碳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广东省氢能利用及产业发展在全国居于领先水平,主要体现在氢能产业链布局已具雏形、氢能推广应用规模领先全国,但同时也存在氢源保障不足、绿氢比例偏低、应用场景有待拓展等问题.结合广东省产业特色及优势,建议采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电解水制氢、工业副产氢提纯等方式解决氢源问题,并积极探索氢能在工业领域深度脱碳、交通行业低碳转型、天然气掺氢等领域应用发展,减少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对化石能源依赖,帮助难以减排领域深度脱碳,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3.
《科学中国人》2022,(15):12-13
碳中和:可再生能源、碳汇、NETs和非CO2温室气体的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组织了碳中和专刊,邀请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多领域专家阐述了碳中和的国际背景、科学问题、技术需求和成果。相关成果发表于《大气科学进展》(Advancesin AtmosphericSciences)。相关文章涉及可再生能源在减少CO2排放中的重要作用、陆地碳汇在抵消人为CO2排放和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负排放技术、非CO2温室气体减排四个方面。我国碳中和目标要求清洁能源技术、社会政治和经济各项举措,都能够在未来几十年内,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强国际合作,有效研发、部署和应用新技术,对于建设一个安全、公平和更具弹性的全球未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将带来经济社会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科技是支撑碳中和目标的核心驱动力。文章在梳理碳中和相关概念基础上,分析了发达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碳中和的战略行动和科技布局特点,发现:各主要国家通过立法监管、能源战略、技术路线图、碳市场等政策行动全面推动碳中和目标;在科技方面,重点布局可再生能源、氢能、储能、先进核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变革性绿色低碳技术,抢占未来绿色工业革命科技制高点。文章针对实现碳中和的“减排”和“增汇”两条根本路径,围绕“构建零碳能源体系”“再造低碳产业流程”“生态固碳增汇/负排放”三大方向提出了需要重点布局的14个重要科技问题研究,以引导超过70项关键技术突破。在分析碳中和国际行动和关键科技问题基础上,围绕加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顶层设计,强化面向碳中和的科技研发体系,建立零碳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前瞻部署生态固碳等负排放技术,以及加强系统性解决方案在碳中和行动中的应用6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我国碳中和战略科技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中起到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实现“双碳”目标要在能源生产、能源消费、固碳3个方面持续发力,构建以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清洁能源规模利用与多能互补、工业流程低碳再造、建筑交通智能化多能融合为主线,以甲醇、氢能和储能为平台的多能融合能源生产和利用新模式,支撑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2022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行动计划”,通过实施科技战略研究、基础前沿交叉创新、关键技术突破、新技术综合示范、人才队伍建设、国际合作支撑、创新体系能力提升、“双碳”科普等八大行动,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6.
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必将进一步朝向以氢能、太阳能、新一代核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优化发展。本文以氢能为研究对象,从专利技术视角出发,全面分析研究了目前国内氢能产业专利发展态势、氢能上中下游产业链专利技术布局点和重点创新主体等情况,围绕国内氢能产业发展技术瓶颈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国内氢能产业发展路径选择方案,为下一步国家制定氢能专利导航,完善氢能发展战略规划,推动氢能知识产权运营发展,科学合理布局氢能产业园区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十年来,传统化石燃料的大规模利用引起了诸如温室效应、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开发既不依赖化石燃料也不排放二氧化碳的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巴黎协定》承诺在21世纪末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以内;我国政府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未来几十年能源产业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氢能是全球公认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具有能量密度高、燃烧后无污染的特点,是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的理想能源燃料,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碳中和目标约束下,全球电池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加剧。通过对欧美发达国家电池供应链部署政策的文本挖掘与分析发现,欧美主要通过制定发展蓝图、原材料供应、研发攻关、产业生态及海外扩张等措施,试图利用本土化、阵营化、政治化举措对中国进行打压,长期来看,中国电池产业将面临关键原材料供应、技术和市场竞争、碳贸易壁垒等诸多挑战。为此,建议我国从加强关键原材料供应、先进电池技术研发攻关和转化、国内产业链和应用场景、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推动“双碳”背景下电池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能源是经济运行的血脉,乌克兰危机爆发引发区域性能源供应危机和全球性能源市场动荡,全球能源格局和能源科技发展趋势发生深刻变革,对我国能源领域科技战略产生深远影响。文章基于对世界主要经济体能源战略转向研究,结合国际能源贸易、全球低碳转型和国家能源安全等角度,聚焦能源领域科技战略趋势研判。文章认为:(1)能源供应本土化已成为全球能源科技战略发展方向;(2)清洁能源时代,能源技术成本属性逐渐增强;(3)全球加速清洁能源技术研发进程;(4)清洁能源领域国际科技合作面临新挑战。此外,结合我国能源结构现状,从战略部署、研发平台、研发导向、创新体制和国际合作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对我国构建能源体系新格局和能源科技新战略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氢能与燃料电池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氢是一种洁净的二次能源载体,氢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化率高、噪音低以及零排放等优点。氢气是连接可再生能源与传统化石能源的桥梁,通过氢能与燃料电池,可以实现未来洁净能源利用变革的愿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氢能的发展。目前,氢能和燃料电池已在部分领域中初步实现商业化。氢能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车的研究和商业化发展在日本、美国和欧洲较为迅速,他们不断在氢气生产、氢气储存和氢气利用方面进行创新。在氢能和燃料电池方面,中国紧跟世界发达国家的脚步,然而国内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链的不完善导致电池成本较高。因此,要加强关键材料研究,实现核心材料和部件的工业化和本土化,建立生产线,尽快完成产业链。中国已经在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链中部署了整车、系统和电堆,但燃料电池零部件的相关公司仍然很少,尤其是基本关键材料和部件,如质子交换膜、碳纸、催化剂、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泵等。虽然国内公司已经开始涉及,但与国际先进产品相比,在可靠性和耐用性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大多数关键组件仍然依赖进口。此外,氢气生产和运输的高成本、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以及技术标准、检测体系的不健全,都限制了燃料电池车的发展。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路径要通过商用车带动加氢站建设,降低氢气与燃料电池成本;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促进全产业链发展。在保障措施与政策需求方面,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规划氢能燃料电池发展途径;加强研发投入,确保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统筹产业布局,引导产业链协调发展;加强标准制定,支撑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文章分析了国内外氢能产业链结构以及氢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从产业化和技术两方面分析了国内氢能与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并结合技术与产业特点提出了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的对策建议,对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R&D activ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in other advanced economies, are geographically concentrated in certain types of locations. This study presents data on the location of four dimensions of R&D in the U.S.: industrial R&D laboratories,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engaged in R&D,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employed by the federal government, and research universities. Industrial R&D is much more concentrated in large urban areas than the other dimensions, and appears to locate more in response to the location of manufacturing activity than to the location of research universities and federal research facilities. The location of R&D employment, which includes government university, and industrial employees, is associated with facilities for all three types of R&D. Because of these factors, R&D in the U.S. is found on a significant per capita basis in 44 of 177 urban areas, most of them in the northeastern portion of the country. When two dimensions, industrial R&D laboratories and R&D employees, are combined as a measure of R&D concentration, the locational pattern is less clustered regionally. Ten urban areas in all regions of the U.S. are identified as important complexes of R&D. Since the location of R&D is a major indicator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for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 and the economic potential of urban regions, only a few areas of the U.S. are likely to remain important in the generation of innovations.  相似文献   

12.
郭惠  刘航 《科研管理》2021,42(9):184-192
    “官产学研”融合是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有效释放政府研发资助的调节红利至关重要。本文借助理论模型阐释高校创新活动与地方创新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揭示政府研发资助对高校创新溢出的调节影响可能存在较为复杂的动态机制。采用Hansen的门槛回归方法以及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高校创新能力提升对区域创新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在不同水平时影响弹性系数有所差异,高校创新能力处于(0.275 3 0.560 3\]区间的溢出效应最佳。政府研发资助对高校创新溢出具有动态调节作用,当资助强度高于0.085 3门槛阈值,高校创新才会释放正向溢出的“挤入效应”,并且随着研发资助强化,溢出轨迹呈现出边际递增规律。相应研究启示在于,定位高校创新溢出的最佳区间,跨越政府研发资助的约束门槛,才能有效撬动“官产学研”的内生驱动,加速区域创新转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和环境变化已经给人类带来恶劣影响,碳捕捉、碳利用和碳封存是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实现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方法/过程]从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DII)检索有关“碳捕捉”“碳利用”和“碳封存”的专利,开展专利分析:(1)对专利数量、专利申请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2)对专利公开国家/地区、专利权人以及研发团队合作关系等进行关联关系分析;(3)使用CiteSpace工具进行文本主题聚类分析和热点分析,基于专利被引频次分析“碳捕捉”“碳利用”和“碳封存”领域的关键技术主题,以掌握该领域的技术研发态势。[结果/结论]全球“碳捕捉”“碳利用”和“碳封存”技术的研发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发展期;中国和美国的专利量领先全球,是全球最重要的技术布局市场;较多日本企业在该领域申请了专利,且全球企业间技术研发的合作较少;“碳捕捉”的材料、设备、系统以及“碳封存”的储存罐是研发热点,但“碳捕捉”技术较多关注能源开采、发电、采矿冶炼等工业生产过程,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捕捉技术研发较少。从高被引专利来看,中国是该技术领域最重要的技术布局市场,在传统能源开采、工业生产、煤火发电等行业的碳捕捉方法、设备和系统技术研发较多;二氧化碳的再利用如防爆防雷、农业生产等技术研发较少;相对于“碳捕捉”和“碳利用”技术来说,“碳封存”技术则较为空白,这与“碳封存”技术的实现条件较为复杂以及成本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核能利用从未止步,人类对核安全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在福岛核事故5周年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30周年之际,文章针对革新型核能系统,从安全目标、设计理念、安全评价和风险认知4个方面对核安全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思考,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四项革新"的建议:(1)安全目标从技术重返社会;(2)通过革新型反应堆技术,避免无限制复杂化纵深防御来解决安全问题;(3)重视理论引导的安全评价方法,采用系统化评价体系;(4)在政府/工业界/社会之间建立"第三方"并通过其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等。  相似文献   

15.
美国政府举国家之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以保持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对此,通过文献梳理的方法,从美国自身发展及其对外政策的视角系统分析美国人工智能战略部署和相关举措。分析发现,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部署分为积累和升级两个阶段,均以制定发布政策文件和成立相关机构进行部署,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演变为世界领导权的竞争,基本实现人工智能创新价值链各环节全覆盖,各部门积极深耕细作,并日益重视在国防领域的应用;其对华策略主要采取成立专门机构、全面封锁、出口管制、限制人才流动等措施。为此,建议中国从组织管理职能、人才、立法、舆论等方面采取应对策略,增强自身实力、主动赢取先机。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际地位的取得与其拥有一套卓有成效的科技政策关系密切,美国科技政策跃迁为美国科技发展提供了系统指导,研究和回答美国科技政策跃迁给美国科技发展带来的成绩,借鉴美国科技政策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科技政策,对我中国的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初期中小型公司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高技术产业和技术经济发展规律是正确制定高技术产业政策的基础。本文研究了美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初期中小型企业家公司在技术创新中重要作用,分析了中小型公司技术创新的特色。大公司的竞争优势及弊端。小型创新公司得以发展的技术背景及内外条件。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是广州市科技计划体系改革后的最重要科技计划之一,是最具代表性的重大科技专项。本文基于广州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首批5个专项24个方向的立项情况和关键节点考核情况,从申报指南、承担单位类型、经费资助情况等方面分析了广州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的基本特点和存在问题,并围绕抓好顶层设计、完善立项评审机制和强化实施期管理三方面进行思考,提出优化申报指南编制、合理配置财政专项资金,探索多元化评审方法、完善评审专家遴选,完善项目经费拨付制度、优化项目组织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专业力量加强项目管理等建议,为改进优化广州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组织实施与管理,以及地方有关政府部门制定产业发展政策、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研究联合体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宗国 《科研管理》2019,40(3):51-62
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运用SPSS20和AMOS20统计分析影响我国中小企业RJVs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研究表明,RJVs协作、公司战略、政府支持相对于组织管理能力与研发能力对中小企业研究联合体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较高,其中RJVs协作的影响最高。基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从技术、协同和地域三个层面构建中小企业研究联合体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模型,阐明了在发展初期通过契约式合作进行跟随创新,发展中期通过团队式合作进行集成创新,发展成熟阶段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战略式合作进行原始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