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联合国《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下简称《可持续发展议程》)推进已逾1/3的历程了。这一由17个目标和169个具体目标组成的宏伟计划的实现,将使全球和人类走上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面临数据缺失等一系列挑战,联合国为此启动技术促进机制,为实现SDGs提供支撑服务。该技术促进机制由联合国科技创新促进SDGs跨机构任务组和10人组、科技创新促进SDGs多利益攸关方协作论坛及网上平台三部分组成,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实现SDGs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联合国通过的2030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对国际社会未来15年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这也意味着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指导全球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概念和中轴原理。因此,中国学术界需要对此作出理论贡献。本专题对联合国SDGs的概念基础、研究方法、指标体系、区域实践,以及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关系等问题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收官之时,联合国全体会员国通过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其制定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从3个维度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设定了宏伟目标,即通过善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包容和环境的可持续性。该研究将“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SDGs对接,结合对国有中资企业在印尼和柬埔寨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地考察,通过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度调研来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执行情况和面临的挑战,分析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并推动沿线国家实现SDGs。研究认为,尽管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一定的挑战,若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纳入联合国SDGs的框架下,兼顾各个国家的不同利益需求和关切点,寻找契合点,在政策层面上与SDGs实现对接,将有关项目融入各国政府的国家与地方发展议程,不仅能推动实现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同时大大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形象和国际话语权,最终实现习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走向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4.
实现17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是世界各国在2016—2030年的重要任务,但近期评估显示有半数目标进展停滞甚至倒退,并且到2030年世界各国可能无法实现大多数目标。文章在回顾全球及中国实现17项SDGs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了影响SDGs实现的5项主要挑战,包括:数据缺失和监测能力不足,不同SDGs间相互联系的高度复杂性,区域差异和负外部性影响,科学、政策和社会联系不足,以及全球变化对SDGs实现的不确定性影响。同时,文章从加强政策一致性、聚焦优先目标、强化基础理论研究、提升数据获取能力4个方面提出了加快中国实现SDGs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5年联合国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立了17项全球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和169项具体目标,同时制定了232项指标监测可持续发展进程。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之间以及指标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复杂系统。文章用51个指标和中国的时序列数据,对相应的108个目标构成的关联网络进行定量化评价。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识别出17个关键目标和17项核心指标。17个核心指标可以解释51项指标95%以上的信息量。用此方法构建的核心指标既可大幅减少统计工作量,又可以达到全面监测可持续发展进程的目的。建议在实施《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的初级阶段将17个关键目标列为优先领域,重点突破。同时,通过强化相关目标的正协同效应和防范规避负协同效应,全面提升该落实方案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6.
2015年,联合国通过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涵盖经济、社会、环境三大领域,其为各国全面转向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然而,数据缺失、发展不均衡、目标间关联且相互制约等问题对于SDGs落实造成制约,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更加剧了各国实现SDGs面临的挑战。文章重点介绍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CASEarth)开展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可持续发展大数据信息平台系统、SDG指标监测与评估等研究工作,并对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的科学定位、核心任务及研究内容等进行介绍。文章提出了需提升SDGs数据服务能力,加强SDG指标监测与评估科学研究,研发SDGs科学系列卫星,建设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智库,以及提供面向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和培训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各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共同发展的重要指南。当前,该议程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监测和评价已取得重要进展,但各SDGs间相互作用,特别是SDGs间的协同和权衡关系的认知仍较有限。文章首先从全部目标关系的综合分析、典型多目标关系分析、单目标内子指标间的关系3个方面描述了当前SDGs协同与权衡的研究进展和主要发现;并针对研究中的数据瓶颈问题,剖析了地球大数据支撑多目标协同和权衡的思路及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对地球大数据促进SDGs协同和权衡研究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地球大数据在提升SDG指标数据一致性、透明性、时效性和准确性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改进前期基于专家知识或统计数据等方法的不足,为提升多目标协同和权衡研究的定量水平提供重要数据支撑。最后,应对SDGs权衡的挑战,提出了完善地球大数据支撑SDGs协同与权衡的方法体系并构建模拟与预警平台、加强不同领域和主体的合作、强化技术创新推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8):封二-封二
正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宣布中国将设立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新助力。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是全球首个以大数据服务联合国《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国际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9.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关键。地球大数据对于克服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中传统统计数据的不足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凭借宏观、动态、多样的优势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提供新的动力。文章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城市可持续性评价指标研究与评估实践的基础上,以SDG 11(可持续城市与社区)为核心,兼顾其他SDGs中体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维度,充分挖掘地球大数据完备、实时、稳健、客观等优势,选取12个适合运用地球大数据来进行评估的指标。其中,7个直接指标从SDG11具体标中抽取,依次为SDG 11.1、SDG 11.2、SDG 11.3、SDG 11.6、SDG 11.7、SDG 11.a、SDG 11.b等;另外5个关联指标为不包含在SDG 11中,但与城市可持续评估息息相关的代表性评价指标,分别为SDG6.3、SDG 7.2、SDG 8.1、SDG 9c、SDG 15.1等。文章介绍这12个指标在城市可持续评估中可发挥的作用,以及评估的数据、指标与方法。最后,提出基于地球大数据进行可持续指标计算,实现了对多源信息的整合利用,将有助于实现更加定量、实时、精细的城市可持续评价。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2015年通过的《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土地退化零增长是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重要具体目标(SDG 15.3)。由于不同地理、气候和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土地退化具有不同的表征,土地退化和恢复过程涉及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复杂性,时间和空间尺度的限定性,长期以来缺乏被普遍接受的土地退化评估指标和方法。SDG 15.3的参考基准、进展监测等关键数据,仍处于严重缺乏状态,影响了SDG 15.3的实现进程。地球大数据作为数据密集型科学范式的典型代表,为解决SDG 15.3的数据空缺提供了可能。文章围绕SDG 15.3基准确定和进展监测2个方向,介绍了实现SDG 15.3面临的主要挑战、地球大数据的潜力及已经开展的实践,并展望了地球大数据促进SDG 15.3实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受资源和环境等外界条件制约,以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间权衡作用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这主要体现为SDGs间和地区间发展的不均衡。深入认识并努力降低这种不均衡性对于全面实现SDGs至关重要。文章探讨了地球大数据如何助力SDGs间及地区间的均衡发展评估,指出地球大数据能够为目前达成度较差的人类基本生活需求类和环境保护类SDGs提供更新更及时、空间分辨率更高的数据产品,从而深入认识不均衡性的表现和成因,明晰制约均衡发展的核心问题,为SDGs间或地区间的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促进SDGs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同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是彼此的重要合作伙伴,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简称"2030议程")上有着共同的责任和广泛的合作空间。文章首先分析了拉美和加勒比千年发展目标的落实情况;进而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数(SDG Index)及其指示板(SDG Dashboards),重点分析了拉美和加勒比实现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机遇和挑战;随后分析了拉美和加勒比落实2030议程的政策和措施;最后提出了基于2030议程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可持续发展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吕永龙研究组与其合作者,在分析科学评估报告的基础上提出国际科技界应着力考虑的有关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主要科学问题。基于国际科联(ICSU)对SDGs科学评估的结果,提出实施联合国SDGs的关键在于过程监测与评估,并提出国际科学界如何参与到这个过程中的5个优先工作,即:(1)设计权值,完善可定量、可考核、可验证的指标体系;(2)建立监测机制,确定监测的阈值并确保获取相应数据;(3)评估实施进展,核查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否纳入各个层面的规划和战略中得到落实;(4)加强观测设施建设,完善"未来地球"等国际科学计划,扩展适应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为响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一股“大学社会责任”正在全球蔓延开。日本“地方知识基地推动计划”、欧盟大学社会责任计划(EU-USR)、“伊拉斯莫斯计划”、英国“教学卓越架构”等都在鼓励大学落实社会责任,这些计划和政策的实施对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9月17-19日在北京召开。大会聚焦科学素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旨在以共商共建共享中深化交流合作,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重要促进作用。习近平主席专  相似文献   

16.
杨欣 《百科知识》2015,(3):38-40
<正>2014年12月1日是第27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在中国,这个艾滋病日还添加了副主题,"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控制艾滋"。从"3个90%"解读"零艾滋"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快速通道:在2030年以前终结艾滋病流行》的报告中提出了一个战略目标,人类有望于2015年后终结艾滋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在21世纪水与环境领域应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是维系人类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近半个世纪以来,因人口增长、人类活动加剧与气候变化等系列因素驱动,水安全已成为全球重要议题。其中,为所有人提供水和环境卫生并对其进行可持续管理,已被列为联合国面向2030年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但是,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实施路径和解决方案依旧面临诸多挑战。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文章结合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6"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的核心内涵与进程难点,分析和总结人工智能在水与环境领域的应用现状及效应,探讨利用人工智能落实水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待解决的核心关键问题,并对水与环境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融合创新和协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正1可持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明确界定始于1987年,强调代际之间发展的公平原则;当代实践则体现于2015年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17项目标,这些目标强调了各国携手解决共同挑战。相较于可持续发展,命运共同体理念还是个新命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初(2012年)反映的是国家之间和谐发展的理念,2015年  相似文献   

19.
正为践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开发中国绿色城镇化市场,推动各国从"负担分担"转向"机遇分享",从"零和博弈"走向"互利共赢",1月17—18日,绿色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城镇化促进会主办,北欧部长理事会为合作伙伴,主题是"绿色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合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城市和社区"(SDG 11)是实现所有17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核心。然而,普遍存在的数据缺失问题导致目前SDG 11指标监测与评估工作的开展仍面临巨大挑战。地球大数据作为科技创新和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能够发挥关键作用。文章重点围绕城市可持续发展的6个主题,包括城市住房、城市公共交通、城镇化、城市灾害、空气质量、开放公共空间,基于地球大数据技术,针对相应的多个具体指标,在中国尺度上开展进展监测和综合评估。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总结了SDG 11实现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构建可持续发展大数据信息平台、加强科学技术在SDG 11实现中的杠杆作用、积极开展SDG 11综合应用示范,以及加强国内外相关机构的科技合作等建议和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