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提出CO2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愿景目标."碳达峰""碳中和"是国家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不仅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更展现了中国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2.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2030年前二氧化碳(CO2)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相关专家学者已对碳中和实施目标、实现路径及可能面临的挑战开展研究,文章根据云南省能源发展状况,梳理了在实现碳中和过程中,能源行业可能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为云南省实现碳中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开展全球气候治理面临更多挑战。作为全球二氧化碳(CO2)排放总量最多的国家,中国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然而,碳中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急需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等手段来实现。文章基于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3R"原则,剖析发展循环经济与实现碳中和的内在联系,对比国内外发展现状,阐释循环经济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关键作用,为促进我国通过循环经济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9):1111-1115
正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测算,若实现《巴黎协定》1.5℃控温目标,全球必须在2050年达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又称"碳中和"),即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等于其通过植树等方式减排的抵消量。碳中和是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重要手段。目前,全球已有137个国家以政策宣示或立法等不同方式提出碳中和目标,其中大部分国家或区域计划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如欧盟、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新西兰、南非等。少部分国家,如德国将碳中和目标提前到2045年。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国家战略目标,不仅体现了我国作为世界大国的担当,也符合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的需要。城市在我国人口、能源消耗、碳排放中均占据主导地位,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文章首先指出城市能源系统在推进国家“双碳”目标中的重要角色及其面临的重要挑战。然后,以澳门为例分析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基本特征。最后,提出“推广需求侧管理为主、利用分布式清洁能源为辅、主动外购绿电为补充、发展智能化技术为支撑”的城市实现碳中和的技术路径,为推动我国城市碳中和进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碳中和目标下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20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 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碳排放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对我国能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虽然我国能源消费增速放缓,碳排放逐渐进入平台期,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占比仍高达80%以上。碳中和目标下,在借鉴发达国家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与碳减排做法的基础上,如何加快我国能源转型,明确碳中和目标下能源转型的战略路径值得深入探讨。碳中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推进我国能源革命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文明跨越的重要抓手。在实现碳中和的道路上,我国需要在电力、工业、建筑、农业等领域不断努力,减少碳排放量,谋划最优的战略路径,努力实现碳减排和经济发展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治理进入以中国、美国、欧盟为代表的大国博弈阶段,中国的角色正由参与者、贡献者向引领者逐渐转变。中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必将加速技术生态化创新发展,低碳和零碳产业将迎来发展良机。对此,建议制定科学、可行的碳中和实施路线图,并在"十四五"及中长期规划中强化指标和措施;构建完善的技术生态化创新结构体系;尽快研究完善科技法律法规与配套政策;加强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8.
《发明与创新》2007,(8):26-27
全面阐述2010年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对策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于近日正式发布。  相似文献   

9.
<正>国家领导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实现碳中和的愿景,政府、企业、个人都必须参与协同,政府制定碳中和目标并进行规划和引导,企业通过结构转型、自主研发或改进低碳工艺实现碳中和规划,而个人则应践行低碳/零碳的消费和生活理念。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也是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主战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并强调“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相似文献   

10.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物质(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之间流动的根本理论,对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重要指导作用。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对大气温室效应的时空尺度较大,农业碳达峰、碳中和值得关注和重视,以服务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总体战略。文章基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视角和农业碳达峰、碳中和释义,分析了农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从农业碳达峰面临挑战、农业碳中和面临挑战、农业碳中和潜力分析、农业碳中和误区及生物圈减排的重要性等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从农业碳达峰、农业碳中和与科技创新3个方面提出我国农业碳达峰、碳中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高雅婷 《科技风》2023,(7):51-54+61
我国已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达峰与碳中和也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生态治理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可探索路径之一,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本文对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态治理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梳理了碳中和与生态治理具有耦合性、协同性与整体性三维关系,深入挖掘碳中和对推动生态治理目标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在空气污染控制上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我国颗粒物控制进入深水区,进一步的控制工作对颗粒物成因和来源的科学认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必将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而颗粒物与气候.  相似文献   

13.
<正>自2020年9月中国在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2016年签署的《巴黎协定》控制全球气温上升幅度及采取碳中和政策和行动进入加速期。内燃机作为量大面广的道路、非道路移动机械和国防装备主导动力,在近中期肩负节能减排重要使命的同时,也面临着未来如何实现碳中和的巨大挑战和重要机遇。内燃机作为一种高效高功率密度的燃料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热力机,通过与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结合仍有较大的节能提升空间;未来通过燃用碳中和燃料的高热效率内燃机,仍可以在重型卡车、工程机械、船舶、航空等大型动力装备以及混合动力系统中得到大规模应用,促进中国能源和交通领域早日实现碳中和。  相似文献   

14.
土壤有机碳作为土壤肥力形成的基础,不但影响土壤质量、功能和粮食产量,而且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我国土壤资源同时面临保障粮食安全、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的背景下,准确把握中国农田土壤固碳潜力及速率,对于实现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介绍了对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速率和土壤固碳潜力的基本认识以及研究中面临的挑战,而后从基础研究、土壤信息平台、方法体系及研究成果与国家农业管理决策支撑方面提出了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实现这一重大战略目标,无锡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提高政治站位,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色低碳文化纳入学校育人全过程全方位。同时加快传统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转型升级,探索“政产学研”深度合作模式,构建了适应无锡地方绿色低碳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云南科技管理》2022,(1):15-17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煤电为主的能源结构将彻底改变,煤电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因控碳导致的经营困局。文章从"双碳"目标、市场煤与计划电矛盾、碳交易权市场和新能源平价上网等方面分析了"双碳"背景下煤电企业面临的困境,并结合碳达峰、碳中和趋势,提出煤电企业经营策略要从战略定位、主动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加强企业成本管控和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应对,为"双碳"背景下煤电企业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国外碳中和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明君  罗文兵  尹立娟 《资源科学》2013,35(5):1084-1094
碳中和是应对全球温室效应问题的一个重要环境管理工具.本文通过应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Ⅱ生成碳中和理论研究的知识图谱,深入分析了国际碳中和理论研究的知识基础和前沿演进轨迹,发现国外学术界的研究焦点放在了全球碳市场、碳市场设计、森林碳补偿和碳泄漏等关键难题上;通过对比分析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和加拿大等国的碳中和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影响,揭示了碳中和制度演进路径,发现英国和澳大利亚在碳中和制度建设与应用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从联合国、国家、城市和大学校园4个层面解读了碳中和战略计划制定与执行情况;基于组织、活动和产品与服务碳中和案例介绍了碳中和的具体操作方法.最后,指出未来碳中和制度发展的关键在于碳补偿标准制定与推行和全球碳市场规范化程度.这为构建我国碳中和制度体系,促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良性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气候变化的加剧在全球引发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使得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中国提出了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运用科技创新用全球最短的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碳达峰碳中和不仅仅与能源有关,更是一...  相似文献   

19.
研发海洋“负排放”技术 支撑国家“碳中和”需求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是实现碳中和。实现碳中和的基本途径包括"减排"(减少向大气中排放CO2)和"增汇"(增加对大气中CO2的吸收)。我国作为碳排放大国和发展中国家,应在尽可能减排的同时想方设法增汇,也即研发负排放的方法与途径,这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应强调主动作为。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有着巨大的碳汇潜力和负排放研发前景。我国的海洋碳汇理论研究已走在国际前沿,并推动了科学与政策的连接。当前,应从顶层设计、及时布局,对外引领国际大科学计划,对内结合国情大力研发海洋负排放技术,打造负排放生态工程;建立海洋碳汇标准体系,并通过大科学计划将其推向世界,占领国际制高点,为实现碳中和宏伟目标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0.
<正>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届时,我国一次能源的主要来源,将从目前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碳基能源转变成“零碳能源”,包括核电、风电、光电、水电、生物质能等,进而能源的产生、传播、转换、应用链条也将出现根本性变化。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助力“零碳能源”的相关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