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4,6-三氯苯甲醚(TCA)是给水处理中常见的一种土霉味物质,普通的氧化剂较难将其去除。本研究采用Fe~(2+)激活过硫酸盐(PS)生成强氧化性的硫酸根自由基(SO4-·)降解TCA。研究了不同PS/Fe~(2+)比例、PS投加量、pH、腐殖酸浓度对TCA去除率的影响,并对Fe~(2+)激活PS降解TCA的机理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PS/Fe~(2+)的最佳比例为1∶1.5,反应的前10 min TCA的降解较好地符合伪一级动力学模型,伪一级动力学速率常数随着PS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pH=7时,TCA去除率最高;1 mg/L的腐殖酸对反应起促进作用,增加腐殖酸投加量对反应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针对难生物降解的高浓度农药废水,采用Fenton法进行预氧化处理,以提升后续生物处理的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对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显著的影响因素,分析了H_2O_2和Fe~(2+)投加量和比例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影响,并进行了实验参数优化和反应动力学拟合。20℃时,当Fe~(2+)投量为4 mmol/L,H_2O_2与Fe~(2+)物质的量比为70:1时,氧化90 min后,出水中COD和DOC的去除率分别为39.8%和45.7%。当系统升温至70℃时,氧化20 min后,COD和DOC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67.4%和66.4%。  相似文献   

3.
针对水源水中硝酸盐氮(NO3-N),采用批实验开展了生物脱氮研究,考察了碳源种类对生物脱氮的影响,并考察了豌豆秆作为固体碳源时颗粒铁、碳源用量、NO3-N初始浓度和水温等因素对生物脱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甲醇、豌豆秆和木屑完全脱氮的时间分别为2天、7天和30天;三种碳源均会引起亚硝酸盐氮的短暂积累,但最大积累量出现的时间不同;在模拟水中富含溶解氧时,含有颗粒铁的反应瓶在2天内可以实现完全脱氮,而对照瓶仅去除45.7%的NO3-N;第2天时,1g豌豆秆时NO3-N去除率为47.8%,3g时去除率为71.9%,而5g时去除率为99.6%;低浓度和高浓度时的豌豆秆生物脱氮速率分别是11.28mg/L/d和10.91mg/L/d;15℃时的豌豆秆生物脱氮速率约为33℃时的1/3,27℃时的脱氮速率约为33℃时的3/4。碳源种类、颗粒铁、豌豆秆用量和水温显著影响豌豆秆生物脱氮效果;在既定浓度范围内(5.65mg/L-21.92mg/L),NO3-N初始浓度对生物脱氮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Fe/C微电解、Fenton氧化反应、微电解-Fenton工艺对油田压裂废水预处理效果,通过对COD_(cr)去除率进行优选,确定了微电解-Fenton最佳工艺条件为在p_2H_2=3,Fe/C为1:1,H_2O_2投加量为5 ml/L,Fe~(2+)投加量1000 mg/L,反应时间为150min,COD_(cr)去除率可达58.9%,色度去除率达到93.3%。  相似文献   

5.
针对水源水中硝酸盐氮(NO3-N),采用批实验开展了生物脱氮研究,考察了碳源种类对生物脱氮的影响,并考察了豌豆秆作为固体碳源时颗粒铁、碳源用量、N03-N初始浓度和水温等因素对生物脱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甲醇、豌豆秆和木屑完全脱氮的时间分别为2天、7天和30天;三种碳源均会引起亚硝酸盐氮的短暂积累,但最大积累量出现的时间不同;在模拟水中富含溶解氧时,含有颗粒铁的反应瓶在2天内可以实现完全脱氮,而对照瓶仅去除45.7%的N03-N;第2天时,1g豌豆秆时N03-N去除率为47.8名,3g时去除率为71.9%,而5g时去除率为99.6%;低浓度和高浓度时的豌豆秆生物脱氮速率分别是11.28mg/L/d和10.91mg/L/d;15。C时的豌豆秆生物脱氮速率约为33。c时的1/3,27cc时的脱氮速率约为33oc时的3/4。碳源种类、颗粒铁、豌豆秆用量和水温显著影响豌豆秆生物脱氮效果;在既定浓度范围内(5.65mg/L-21.92mg/L),N03-N初始浓度对生物脱氮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在进水氨氮浓度为914.2mg/L,水温18℃的条件下,分别考察了磷酸铵镁沉淀法(magnesium ammonium phosphate precipitation method,MAP)处理高浓氨氮污水时p H值、反应时间及镁盐投加量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p H值为9.5,反应时间9min,n(Mg2+):n(NH4+):n(PO43-)=1.2:1:1时,出水氨氮浓度为16.19 mg/L,去除率可达到98.18%。  相似文献   

7.
徐颖利 《大众科技》2014,(11):66-68
结合承德太平庄污水处理厂的工程实际,研究了orbal氧化沟运行中污泥浓度如何控制。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污泥浓度的控制要综合考虑有机物有稳定的去除率、脱氮除磷效果、低温运行时污泥活性、能耗以及整个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等各因素。最终确定太平庄污水处理厂污泥浓度,夏季保持在4000mg/L左右,冬季4500mg/L左右。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新研发的反硝化滤布滤池处理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通过投加乙酸钠进行反硝化脱氮过滤。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水TN为14.5mg/L,水力负荷为≤2.0m^3/(m^2·h),乙酸钠投加量≥40mg/L,通过该工艺处理出水TN可以达到8mg/L以下,总氮的去除效率随着水力负荷的升高而呈现降低的趋势。当水力负荷为1.0-2.25 m^3/(m^2·h)时,总氮平均去除率由62%降至38%。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随着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在逐步提高,居民用水量也在逐步增加,城市污水也相应的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污水中的TP和TN浓度逐年上升,有机物的浓度反而呈下降趋势,COD_(Cr)的浓度常低于200mg/L。以往的实验表明,低碳源条件下,C/N、C/P质量比比较低,尤其是运行初期COD_(Cr)的浓度低,为污水处理厂带来很大的麻烦,导致排放不达标。所以,目前在低碳条件下,采用A~2O污水处理工艺,研究活性污泥培养工艺对其性能和去除效果的影响变得刻不容缓。本文通过研究发现间歇式的MLSS增长比连续式的增长速度快,连续式反应器的脱氮除磷效果比间歇式更好。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A2/O工艺存在的泥龄矛盾,将脱氮和除磷分置于前后两套不同的A/O系统中,第一级A/O采用活性污泥法除磷;第二级A/O采用生物膜法脱氮。通过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泥龄为3d、水温22℃ ̄28℃条件下,第一级A/O出水TP平均值为0.9mg/L,去除率为71.9%;COD平均值为44mg/L,去除率为81.2%。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废弃物柚子皮作为试验材料,用氯化铁和过氧化氢分别改性,将改性后的产物用于去除水体中二价镉离子,比较去除率以及最佳反应条件。本次实验采用硫酸镉作为模拟废水,在氯化铁改性柚子皮的实验中,最佳物料比(即柚皮和改性剂的比)为8:1;最佳投加量(即改性后的柚子皮)为0.5g。去除率最高可达87%在过氧化氢改性柚子皮的实验中,投加量0.2g时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最高可达92%。  相似文献   

12.
以水合硝酸铈为铈源、四氯化锆为添加剂、乙二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铈的前驱体。铈前驱体的主要物相结构为Ce(HCOO)3,随后再经焙烧过程最终得到了一系列Zr~(4+)添加量的CeO_2粉末。Zr~(4+)的添加对CeO_2样品的形貌影响不大,当Zr~(4+)的添加量为9 mol.%时,CeO_2样品的相貌仍旧能够保持片层状结构。值得注意的是,7 mol.%Zr~(4+)添加的CeO_2样品的比表面积略低于未添加Zr~(4+)的CeO_2样品。考察了Zr~(4+)的添加量对CeO_2粉末吸附酸性橙7染料的影响。随着Zr~(4+)添加量的增加,CeO_2样品对酸性橙7的吸附效率逐渐增加,在当Zr~(4+)的添加量为7 mol.%时,CeO_2样品对酸性橙7的吸附效率最高,在10和60min的吸附效率分别为90.85和97.60%,相比于未添加Zr~(4+)的CeO_2样品分别提高了33.25和24.14%。此外,还考察了Zr~(4+)添加对CeO_2粉末储氧能力的影响。相比于未添加Zr~(4+)的CeO_2粉末,不同Zr~(4+)添加量的CeO_2粉末在储氧能力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当Zr~(4+)的添加量为7 mol.%时,其储氧能力达到了最大(0.282 mmol/g),相比于未添加Zr~(4+)的CeO_2粉末提高了90.54%。对酸性橙7吸附性能的提高以及储氧能力的增加,可能归因于Zr~(4+)的引入改变了CeO_2晶体的表面化学状态,进而有利于吸附酸性橙7和储氧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一种同步脱氮脱硫并回收单质硫的新工艺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脱氮硫杆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在厌氧(或兼性厌氧)条件具有脱硫反硝化的生理特性,采用分离筛选的脱氮硫杆菌,通过间歇试验考察了同步脱氮脱硫技术的关键因素。试验结果证明了同步脱氮脱硫技术的可行性,提出硫氮比(S2-/NO3-)和硫化物浓度是同步脱氮脱硫技术的主要因素,两者分别控制在5/3和低于300mg/L的水平可以获得较好的脱硫和反硝化效果,在此条件下,单质硫转化率最高达94%。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SiO_2-TiO_2系玻璃光催化降解含铬废水的实验。在Cr~(6 )浓度为80mg/L、体积为100ml的废水中,投加0.7g组成SiO_2与TiO_2的分子比为8:2的SiO_2-TiO_2系玻璃,光照反应体系3h,Cr~(6 )去除率达99.9%。  相似文献   

15.
以硫酸为改性剂对粉煤灰进行改性,考察了改性粉煤灰投加量、吸附时间、罗丹明B初始浓度和p H值对去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g/L罗丹明B溶液50.0 m L,硫酸改性粉煤灰投加量为0.3000 g,吸附时间为100 min,p H值为2,此时去除率去除率为84.68%,去除容量为1.41 mg/g。  相似文献   

16.
刘海春  沈东升  龙焰  于现荣 《科技通报》2007,23(5):747-750,754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中存在厌氧、兼氧及好氧环境区域的特点和硝化反硝化的生物脱氮理论,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具有脱氮功能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对新型脱氮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启动特性研究表明,通过48 d的启动运行,产甲烷生物反应器M1,M2对进水COD去除率已稳定在80%以上;硝化反应器N出水COD去除率、NH 4-N去除率均达到80%以上,硝化细菌的数量已达2.39×105(个.g.干垃圾-1)。这将有助于后续稳定运行阶段新型脱氮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对垃圾的降解,实现垃圾脱碳、脱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以碱处理玉米秸秆作为外加碳源,研究外加碳源对潜流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利用不同条件下的两组装置(A潜流人工湿地空白对照;B添加碱处理秸秆的潜流人工湿地)进行实验,测定体系中TN、NH4+-N、NO3--N、NO2--N、COD、p H等指标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碱处理玉米秸秆的潜流人工湿地较空白对照装置TN去除率提高了30%左右;NH4+-N去除率提高了11%左右;NO3--N去除率提高了14%左右;NO2--N去除率提高了56%左右;COD去除率提高了31%左右。经过碱处理的玉米秸秆可以为人工湿地系统脱氮提供反硝化所需要的碳源。添加碳源可明显提高潜流人工湿地的脱氮性能,而且不会给系统带来负担。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混凝技术提取木薯黄浆废水中的植物蛋白质物质,实验通过选取最佳的混凝剂和助凝剂种类及其最佳用量,并研究p H、沉淀时间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为木薯黄浆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分别以1%的PAC、1%的氯化铁和1%的改性玉米淀粉处理木薯黄浆废水,三种絮凝剂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0.133g/L、0.133g/L和0.05g/L,最佳絮凝p H分别为9、2和8,三种絮凝剂的沉淀时间均大于15min时处理效果较佳,此时木薯黄浆淀粉废水的浊度去除率均到达80%以上,COD去除率达到50%。复配实验结果表明:PAC与PAM的复配投加后,PAC投加量为0.02g/L,PAM投加量为0.002g/L,浊度去除率从80%左右上升至98.2%,COD去除率上升至51.8%,复配絮凝剂相比单一絮凝剂提取植物蛋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在含油污水的水质分析基础上,采用混凝沉降处理方法,通过正交设计考察了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的添加量和两次加药间隔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对透光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PAC加量为100 mg/L,PAM加量为1.2mg/L,加药间隔为10s时,水样透光率达到97.9%,悬浮固体去除率达98%以上,色度去除率接近100%,其它离子含量也都各有降低。  相似文献   

20.
选取某化工厂污泥#采用不同浓度污泥处理生活污水和渗滤液两类污水#比较各污泥浓度下污泥性能及对污水中污染物"COD、TOC、TN、NH_4~+-N等$的去除率#得出8~11 g·L~(-1)的污泥浓度是处理效率最佳的浓度范围。72h时#生活污水在好氧条件下COD去除率为81.97%#TOC去除率为88.63%#TN去除率为93.66%#NH_4~+-N去除率为89.15%(厌氧条件下COD去除率为62.68%#TOC去除率为72.74%#TN去除率为93.61%#NH_4~+-N去除率为38.80%。与生活污水相比#渗滤液在相同条件下污染物去除率较低#如COD去除率在好氧条件下为12.81%。该化工厂污泥可直接用于处理生活污水#而对污染物浓度较高、成分较为复杂的渗滤液处理效率不佳#需经驯化后再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