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某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为例,将合金母线槽与铜母线槽在技术和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确定项目中选择何种母线槽达到综合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2.
廖丹  郑鑫 《科技风》2012,(10):12-13
母线槽常用于配电系统,温度是影响其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建立母线槽涡流场-流场-温度场耦合分析模型,以三相五线空气绝缘型母线槽为例,对母线槽耦合场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到了多物理场作用下母线槽的温度场以及流场分布规律,并分析了母线故障以及母线间距对母线槽温度场分布规律,基于建立的模型分析了环境温度对母线槽载荷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母线槽发生单相短路接地时,母线槽温升较正常温升增幅达到12.21%,当环境温度由10℃到40℃变化时母线载荷容量由590A 增大到930A,增幅达到57.63%.此基于多物理场对母线槽性能分析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中提出了防止母线槽过载的措施;选用母线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由于自身独有的优势,起到低压进线功能的密集型绝缘母线槽在广大企业和工厂中的低压配电系统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但由于受到涉及和施工环节中诸多因素的不良影响,极大阻碍了其的正常安装。本文基于密集型绝缘母线槽的概念,重点探讨了密集型绝缘母线槽安装的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建筑物内供电主干线分支产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从传统的普通电缆发展到母线槽、预制分支电缆和绝缘穿刺线夹,通过对母线槽、分支电缆与穿刺线夹等供电干线主要分支方式的比较和分析,希望能够服务于建筑物配电主干线产品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密集母线槽在大负荷车间供配电系统的运用等。  相似文献   

7.
建筑技术的提升和土地成本的上涨使得近年来高层建筑的建设规模不断增加,尤其是对于一些集办公、住宅、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高层建筑来说,其中包含的电气设备较多,做好电气安装和接地保护就显得十分必要。文章首先概述了电气安装和接地保护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内容,随后分别从建筑楼层板面电气安装、母线槽安装、桥架安装等方面,对电气安装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高层建筑电气设备的接地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智能建筑时代的到来,不仅有大量的敷设在电缆桥架内的电缆、金属管内的电缆、封闭式母线槽等强电线路垂直穿越高层建筑的楼板,还有大量的敷设在金属管内的弱电线路(如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线路、综合布线系统线路、通讯网络系统线路、信息网络系统线路。  相似文献   

9.
技术收敛表现为技术的逆-多样化发展,本文在分析技术收敛与技术多样化的创新效应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上,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网络图形分析法分别对我国ICT领域的技术多样化与技术收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总体而言ICT领域中电信和其他ICT领域的技术多样化程度最高,但从动态角度看,计算机、办公器械领域的技术多样化最高且波动性较大;在技术收敛方面,H04L、G06F、H04B、H04M、H04Q、H04N、G01S、G08C和H01L在ICT领域出现了产业内的技术收敛,而H05K在ICT领域出现了产业间的技术收敛。实证结果也表明了电信领域是最易产生技术收敛的领域,因此电信领域的技术研发对其他领域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企业应尽可能地关注电信领域的技术研发动向,寻找技术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通过技术预测的量化趋势演化模型预测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新技术和技术发展态势,从而为该领域提供技术路径方案。[方法/过程]文章基于专业术语、高频词、词共现三个维度,分析得到术语集,从新技术发现和领域技术发展态势两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趋势演化分析的模型。模型包括领域技术主题筛选与处理、领域新技术主题清洗、领域技术主题时序演化趋势三个模块。[结果/结论]实证验证了趋势演化模型的可行性,预测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主题主要集中于挥发性有机物催化及催化剂应用研究领域、光催化研究领域、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备及工艺研究领域、污染源控制研究领域和污染源检测/监测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专利计量的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创新能力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领域分类体系,确定专利信息检索策略,对德温特专利数据库进行专利信息下载、清理,采用专利计量方法,分析了1974—2013年全球集成电路制造各技术领域专利的时间分布特征,探讨了各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趋势;通过“专利地位—专利质量”二维分析矩阵比较分析了集成电路制造各技术领域美国、日本、中国所处的地位.研究发现,中国在集成电路各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与美、日等领先国家均有较大差距,未来在重点推动封装技术、退火技术、平坦化工艺3个技术领域创新发展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最后,提出了今后中国集成电路制造重点技术发展方向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跨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强调技术的跨领域关联与主导作用,对其识别将为政府推动跨产业跨领域创新、提前布局相关技术领域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方法]首先,运用GloVe模型向量化专利文本,按照专利与技术领域的语义接近程度划分专利所属领域;其次,基于GMM算法提取各领域技术主题,依据技术主题之间的语义距离,构建技术主题关联网络;最后,利用漏斗模型,依据技术主题的共性指标、跨领域指标、关键性指标筛选出跨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结论]运用养老科技领域专利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智能控制辅助技术”“无接触式躯体感知技术”“沟通与信息辅助技术”“适用性技术”为跨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通过比对国家相关政策内容,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自兴起以来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融合了智能自动化技术和电力技术等,在工业领域、电力领域以及智能建筑领域等不同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对于我国工业发展和电力事业进步有较大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且提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设计途径,即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14.
研究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基于技术专递系统,建立了一个从技术分析、竞争环境分析到潜在市场分析的三层分析架构。并在此方法体系下,以专利数据为分析基础,综合运用了技术监测、文献计量学和技术形态等多种手段对特定技术领域的技术机会进行识别和分析。在该方法模型的指导下,本文获取了1991-2012年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德温特专利数据,对该领域的关键技术形态和发展热点进行了识别,分析结果显示TiO2半导体薄膜技术、有机染料敏化剂技术、胶状电解质以及铂对电极技术在各子领域具有发展优势,我国在有机染料敏化剂和铂对电极技术领域具有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对专利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分技术领域分析了世界范围内低碳技术专利的发展态势。数据显示,1990年至2009年,全球共公开了11万余篇低碳技术专利申请。2004年以来,全球低碳技术专利申请量激增。太阳能、先进交通工具、建筑和工业节能相关技术领域是申请量最多的三个领域。各技术领域中,日本、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均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我国在建筑、工业节能技术领域申请量较多,但先进交通工具技术领域申请量偏少。此外,我国的申请大量来自大专院校,企业申请数量少而且分散,各领域处于领先位置的企业申请量均不足百件,与国外企业申请动辄数百甚至上千件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6.
鉴于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纳米能源科技备受世界各国关注。本文将纳米能源技术划分为八个领域,基于德温特专利数据库收集了1991-2015年间的纳米能源各领域的专利数据,采用专利计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探讨纳米能源各技术领域技术的总体分布、结构分布、时间序列分布、地域分布以及技术热点等。研究发现:纳米能源各领域的技术活动呈现不均衡性发展;中国、美国、日本和韩国是纳米能源各领域技术活动的强国;各领域技术能力分布存在差异且技术热点不同。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应巩固和增强现有的技术优势,实现各领域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外混合动力汽车领域专利引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专利引证分析方法对国外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运用专利可视化的理念及工具确定了该领域的优势竞争实体及核心技术要素,揭示了本领域技术先驱的发展、外围技术分布情况及整个领域核心技术的迁移路径,为我国该领域技术引进、研发方向的选择等竞争策略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8.
各地工程与技术科研优势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岳洪江 《科学学研究》2003,21(2):195-200
利用反映工程与技术领域国际水平的科技论文 (SCI、EI、ISTP)作为科研产出指标 ,分析我国各地区的工程与技术领域绝对和相对优势学科 ,比较部分省市不同时期工程与技术领域相对优势学科的变化 ,进一步探讨了各地工程与技术学科结构变化 ,并对建设工程与技术领域优势学科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钱过  袁润 《情报杂志》2013,(6):53-58
利用专利情报分析方法,从专利申请量、区域分布、专利申请人、核心技术领域、高被引专利分布、PCT申请等角度对传感网技术领域进行了专利情报分析,重点对中、韩、美、日四国传感网技术领域的专利态势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属于专利申请大国,但技术创新不足,核心技术匮乏,缺乏全球范围的专利布局,韩国是本领域的技术创新主体。研究结果可为传感网技术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提供有价值的专利情报。  相似文献   

20.
已有对科学与技术关系的研究大多从宏观角度讨论,从微观角度分析科学的具体学科与技术的具体领域之间关联关系的研究不足。利用科学文献与专利的相互引用情况,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UCINET软件,分析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表明,化学、物理等学科领域与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的网络中心性,通过学科领域与技术领域之间的交叉影响,可以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应用的跨领域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