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得到了普遍应用。微课作为新的教学形式,开始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新时代背景下,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教育平台,为学生扩展的教育资源。新课程的改革,微课作为信息时代的一个新的教育平台,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今的资源,不断践行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方式不断推陈出新,博客、微博、飞信、微信等微媒体构筑起新的互动与参与平台,不断改变着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等生活方式,进而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状态。利用微媒体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高校党建工作者应直面微媒体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利用微媒体技术,推动学生党建工作创新。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微小说、微视频接踵而来,我们的生活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股"微"风吹进学校,"微课"应运而生,改变着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笔者也在尝试制作微课,希望能通过这种微平台,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个性化辅导的平台。一、微课及其特征"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3~10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讲解的  相似文献   

4.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传播时代,创新了一种"无微不在"传播空间,并以四两拨千斤的力量,改变着社会的生存状态、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思路和教育模式。文章从大力构建微传播平台,充分利用微媒体资源,积极推行微创作实践,努力开创微教育途径等四个方面,论析了微时代教育创新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5.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日益受到重视。它特有的优势与英语语言学习十分契合,贯穿着整个教与学的过程,推动着师生角色的改变和优化。随着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微课将逐步向微课程发展,从零散化走向系统化、平台化,最后达到资源最优化。分析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对微课以及大学英语教学两者共同发展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微资源是指各种移动互联平台的资源,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资源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中职教学中也是一样。在会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借助各种资源共享课的平台,如互联网平台、多媒体信息处理平台、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会计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微资源,从而不断提高中职会计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促进了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随着在线课程资源平台建设的不断成熟,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推广应用,微课、慕课质量的不断提升,推动着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在微课、互联网平台教学软件等技术与平台的影响下,我们应合理利用优质教育、学习资源,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教学模式,革新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利用优质资源进行学习的素养,提高学生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微博、微信等新技术、新传媒已深入我们的生活,“微时代”已经到来。作为与社会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课程,思想品德课应紧跟时代步伐,让微创意进入课堂,为师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奔涌提供舞台,为学生深度参与教学搭建平台。蒋国生同志以微活动、微调查、微展示、微课堂切入,为我们呈现了激活课堂的微创意教学策略,让微创意这条小鲶鱼搅动着思想...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普及,一种新的教育辅助性课程——微课程,正走进中小学校园,它以短小、灵活、新颖的方式吸引着更多的学生。从微课程的演变与发展,心理健康微课程建设以及心理健康微课程的课题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设施与视频制作、心理健康微课程的平台建设与使用等方面探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构建路径,建立微课程的发展机制,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微博、微信等新技术、新传媒已深入我们的生活,"微时代"已经到来。作为与社会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课程,思想品德课应紧跟时代步伐,让微创意进入课堂,为师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奔涌提供舞台,为学生深度参与教学搭建平台。蒋国生同志以微活动、微调查、微展示、微课堂切入,为我们呈现了激活课堂的微创意教学策略,让微创意这条小鲶鱼搅动着思想品德课堂,带给读者不一样的视觉感受与课堂体验。微时代,让课堂焕发光彩的微创意不容错失!  相似文献   

12.
微文化传播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文化具有微主体、强互动和微载体、强效果等特征,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得到广泛传播。微文化传播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面临着“去屏障化”、“去身体化”和“去中心化”等挑战,需要我们从深化理论研究、培养师资力量、搭建实践平台等方面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3.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手机在中学生中的广泛应用,微学习模式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已成为可能。以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构建高中生物学微学习模式,并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为例,概述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微学习的案例设计和实践过程,对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微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14.
移动互联技术和移动学习理论的不断发展对移动学习平台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传统移动学习平台竖井架构、网状架构存在的不足,提出利用微服务和统一接入架构技术,基于活动学习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构建移动学习平台。首先采用BNF范式描述了移动学习平台模型MLPM,借鉴领域模型驱动设计DDD模块化架构的思路,将移动学习平台功能模块拆分为微服务,围绕微服务架构技术,分析微服务功能,构建移动学习平台,最后采用Spring Cloud微服务开发框架,验证了基于微服务构建移动学习平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迎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成为大家获取信息、沟通交流、发表见解的主要平台。对于传统媒体说,这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遇,特别是完全依靠声音来塑造形象的广播媒体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依靠这些平台实现了一次华丽转身。广播节目主持人作为广播的核心群体,更应该把握好这个机遇,使自身和节目都在微时代释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各种云技术、云应用离我们生活也变得更近。如今学生们对互联网、移动终端越发依赖,通过各类移动端设备随时随地获取丰富的学习信息。在教育行业中引入基于云技术的微课平台,是一种为广大学子们提供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新方法。本文基于移动云平台设计一种适合中小学教育的微课平台系统,用户涵盖学生、教师和家长,使对中小学生的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效率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7.
式微     
<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微的时代。微博、微信、微商等各种微现象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恍惚终日,阳光飞逝。慢慢发现,我们的生活变浅了,情味变薄了,思想变窄了,语言变简单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是一片荒原。“微现象”是时代的产物,随着现代化危机不断加深,科技  相似文献   

18.
微文化是随着新技术和新媒体而来的愈加碎片化的文化新形态。以碎微化、高速海量化、娱乐化为主要特征的微文化正改变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微语言冲击传统文化认同、微传播弱化主流价值观认同,微社交增大价值观认同难度,微载体加大教育环境复杂性,微信息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控性。我们应积极搭建微文化交流平台,加强微文化话语权;加强网络微媒体阵地建设,巩固微文化领导;重视法律规范作用,加强网络环境监管治理;注重道德教化作用,完善网络伦理道德规范;加强审美培养,降低微文化的过度娱乐化。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8,(66):150-151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并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使我们的生活发生着巨大的改变。现如今,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正在逐步地拓展,并延伸到了教育系统,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微课"应运而生。"微课"在教学工作中的使用,是中国现代教育与网络信息技术的一次完美结合,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有着重要的帮助,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够为"微课"在教学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雕刻人生     
人生,是一个不断雕刻的过程:雕刻生命,去掉“石屑”。生命的雕塑会使我们不断趋于完美。虚伪是人生的一块石屑。从降落凡尘起,我们不断诵读着人生,观摩着人生。人生太复杂,真、善、美,假、恶、丑,这是一个大杂烩。也许还不让我们读懂,就早已熔化在这复杂的世界;然而,我们自己,只有不断雕刻生命,一步步地削除虚伪的石屑,终有一天,我们会把虚伪的石屑去掉,把我们的真诚雕刻进人生的碑铭。浮躁是人生的一块石屑。春风微拂下我们抱怨着细雨的缠绵,夏日和煦时我们讨厌着暴雨的凶猛,秋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