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体育现代性的反思,揭示现代体育存在的问题和困境。现代性将丰富完美的体育异化为工具体育、数字体育和经济体育。必须以"和谐、人本、生活"为指向,让体育回归人文性、意义性和娱乐性,实现体育的"正本清源"和"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2.
体育人文是现代体育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下,“人文性”教育思想对学校体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但是由于科学主义、认知论以及我国传统体育教育观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使体育教学忽略了“人文性”教学,如何很好地贯彻“人文性”体育教学思想,成为现在体育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3.
韩磊磊  王艳艳 《当代体育科技》2020,(12):229-230,232
以生态世界观指导竞技体育发展是大势所趋,对于挖掘竞技体育内在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机械世界观是当下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存在现代性危机的主要原因。协同发挥竞技体育的工具性价值因子和人文性价值因子;实现竞技体育发展的动力平衡;以人为本可以实现生态世界观下的中国竞技体育发展价值归位。  相似文献   

4.
科学、工具、理性思维控制与僵化了现代社会思想的方方面面,功利社会、物质财富、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加剧着人们生活的负担与压抑感,审美现代性从感性与“身体”的角度为人们指出了一条突破共性、拒绝沉沦的自由之路,因此,体育活动的美学意义也就前所未有的突显出来,使我们认识到体育活动不仅有其生理上的意义,更有其以“身体”审美打破理性束缚与社会压抑而自由的精神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借助后现代主义课程理念的思维范式,系统地认识和考察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着重阐释了“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的两个方面——解构性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和建构性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并进一步对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的实践性问题和现代性问题进行剖析,以揭示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的指导性及其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6.
《湖北体育科技》2018,(5):423-425
孙瑜1934年创作的《体育皇后》以现代体育运动为主要内容,传递一种充满现代性的生活方式。电影从"体育救国"的精神主题,趣味化与奇观化的场面展示,以及女性身体审美的角度体现现代性。本文所探讨的《体育皇后》的现代性,不仅是指超越于当时社会价值与文化影响的现代性,以及由此现代性内涵而形成的体育电影类型与范式的确立,还指出了电影经过时间锤炼,体现出能影响新时代中国体育电影发展与完善的文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人文性的思考   总被引:107,自引:2,他引:105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方法。讨论了体育教学人文性的内涵和时代意义及重新构建体育教学人文性的基本设想。主要结论: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是体育教学人文性的主要内涵,“以人为本”的理念应通过体育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环境等途径始终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曹卫 《体育科学》2004,24(3):67-69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讨论了体育的人文性和体育教育向“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念转变的总体趋势。“以人为本”将会成为新世纪体育教育的主旋律,成为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体育教育必须融入“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这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要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就要实现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实现“生物体育观”向“人文体育观”的转变;实现“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科学精神,,的有机整合;实现体育教育对主体性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以地缘性的嵌入与“脱嵌”理论为基础,基于上海市ZS街道生活体育社团的实地调研,探讨地缘生活体育对基层社会团结的重要功能,及以地缘生活体育为媒介的基层社会团结的建构路径。工业与信息社会的发展使社会成员日益脱嵌于“附近”的生活,在更广阔的现实世界或虚拟世界中建立社会关系,基层地缘空间出现空心化的形态,地缘共同体趋于解离。地缘生活体育是以基层地缘空间为依托的具有具身性与地方性、开放性与生活性的体育参与形式,地缘成员之间面对面的体育参与和互动能增进深度的社会交往。地缘生活体育蕴含着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在地缘交往空间内建构平等的沟通、信任和互惠的关系,培育地缘性的社会资本。发展地缘生活体育,有助于社会成员重新重视其“附近”的生活场域,产生共同体的意识和情感,建构地缘共同体以增进基层社会的公众参与及优化基层社会的有序治理。  相似文献   

10.
通识课程通过以人文性的教育理念,开设体育健康教育与体育文化欣赏教育内容,从公共体育或通识教育的维度,积极开发培育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健康理念的意义。根据实践经验与相关研究认为,开展体育艺术、体育美学与体育人文教育教学,是推动体育健康与体育文化欣赏教育的一条有着高效率的路径,为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做出了切实性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