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进步作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实现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通过总结国内外有关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分析方法,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引入势分析理论,建立势生产函数模型来测算广西科技进步贡献率。选取1991—2013年的广西数据对14个滚动经济周期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西自1991年以来,全要素生产率均大于1,说明投入要素的利用程度高于平均水平;同时科技进步贡献率水平低,说明广西创新驱动的效能还有待提升,需要在保证资本产出效率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广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颁布的1997、2002以及2007年投入产出表,考察了中国经济产出对于消费、投资及出口需求的诱发和依存关系,对1997-2007年间中国产业产出增长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最终需求对于中国生产的整体诱发程度呈现出上升趋势,中国目前的生产诱发效果重心主要在工业部门,且迅速地从轻工业向重工业升级;(2)1997-2007十年间中国产业产出的依存结构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经济已经从"内需依存型"转变为"出口导向型";(3)1997到2007十年间中国产业产出的增长约有90%归因于最终需求的拉动,由技术进步所推动的生产增长约占整体的10%,但从产业结构上看,近年来中国经济重心过于倾向于工业部门,特别是重化工业的发展,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增长。文章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应用索洛增长速度方程,采用余值法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水利科技贡献份额进行了定量测定.测定过程中,使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资金与劳动产出弹性作了估算.结果表明,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水利科技进步贡献率经历了稳步的增长过程,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在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速度的贡献作用凸显,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创新型试点城市,哈尔滨市缺乏一个科学的测算模型对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贡献份额进行准确测算。在对哈尔滨市科技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90—2012年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运用势分析方法,实际测算了哈尔滨市资金、劳动投入要素的势效系数,进而测算并分析了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表明:现阶段,哈尔滨市资金产出效率逐渐降低,劳动产出效率逐渐提高;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来带动;科技进步贡献率保持在50%左右水平,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支撑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劳动投入对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5.
知识产权保护对科技进步推动作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知识产权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又推动了科技进步。本文以传统生产函数为基础构建了科技产出收益计量经济模型,并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对科技产出收益的影响,从而得出了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各种因素(投入要素增长、技术进步和能力实现率改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识别经济是投入型增长还是效率型增长,是制定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利用总量生产函数和HP滤波方法,对1978-2004年间甘肃产出与投入进行了计量分析,测算了甘肃省全要素生产率及趋势全要素生产率、潜在就业、潜在产出和能力实现率,并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分解。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天津市畜牧业生产和科技进展情况,运用扩展的C-D生产函数,以天津市12个涉农区县2008—2013年的畜牧业统计数据为基础,回归估计出各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继而运用索洛余值法系统测算出2008—2013年间各阶段的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并在此基础上对提升天津市畜牧业科技进步水平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软科学》2014,(10)
通过利用P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20022011年间江苏省R&D投入、专利产出效率和经济增长实力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R&D投入与经济增长实力存在双向的正效应,但这种影响并不具有持续性;专利产出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实力和R&D投入的提高,但都存在12011年间江苏省R&D投入、专利产出效率和经济增长实力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R&D投入与经济增长实力存在双向的正效应,但这种影响并不具有持续性;专利产出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实力和R&D投入的提高,但都存在12年的滞后期;R&D投入和经济增长实力在短期内对专利产出效率均有负向影响。专利产出效率主要受自身和R&D投入的影响,说明江苏省专利产出效率严重依赖于R&D投入。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天津市畜牧业生产和科技进展情况,运用扩展的C-D生产函数,以天津市12个涉农区县2008—2013年的畜牧业统计数据为基础,回归估计出各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继而运用索洛余值法系统测算出2008—2013年间各阶段的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并在此基础上对提升天津市畜牧业科技进步水平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安徽省为例,利用C-D生产函数,对安徽省1985-2004年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得出科技进步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这一结论,进而指出要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不能再以劳动力、耕地和农田水利设施等传统农业投入作为农业增收的主要源泉,而应该充分认识到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物质投入等现代农业投入对农业经济的增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最后就如何增加科技投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世博会影响下的上海市经济投入指标和经济产出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以期对世博会的作用做一个客观的评价.借助C--D生产函数等模型,测算2003年至2009年无世博会影响下的相关经济指标值,得出世博促使上海市资本投入年均增长速度提升1.90%,劳动力投入年均增长速度提升3.10%,科技进步速度提升1.15%,这三大投入指标的增长又促使上海市年均产出增长速度提升3.80%.而世博筹备期和申博前相比较,除科技进步速度外,其他三项指标均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2.
以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消费量E、劳动力投入量L和资本存量K的动态关系,建立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动态数量模型,发现C-D生产函数理论既可分析引起一个经济体产出变化的拉动因素,又可解释单个变量与总产出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表明,1980—2012年间我国存在从能源消耗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能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达到32.19%,最低为-23.8%,平均贡献率达到10.46%。未来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能源发展战略应该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主,优化能源使用结构为辅,确保生态环境友好,经济发展可持续。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文献研究,构建了一个R&D投入产出的计量模型,并利用高技术产业1996--2007年间五大产业的面板数据,对科技活动中外部筹资(包括政府资金和金融机构贷款)对研发产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考察了在不同金融机构贷款依存率情况下.政府资金和金融机构贷款投入对研发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资金投入对企业研发产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金融机构贷款投入对企业研发产出的影响因金融机构贷款依存率的不同而变化.其中在金融机构贷款依存率大于10%时,金融机构贷款投入可以显著促进研发产出,而在金融机构贷款依存率小于10%时,金融机构贷款投入会对研发产出产生显著负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生产函数对水利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水利科技贡献份额进行了定量测定.测定过程中,使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资金与劳动产出弹性作了估算.结果表明,30年来我国水利科技进步贡献率经历了稳步的增长过程,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最后对如何提升水利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计量经济学联立方程的方法,分析验证了自主专利产出对区域工业发展所起的作用程度;选择区域技术发展战略时,变换自主开发和对外技术引进资金的比率,来模拟分析不同投入比率对区域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从而指出不同的创新策略对促进区域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不同.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些建议.以福建省1994-2004年的数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综合分析方法——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1991~2000年上海市统计数据基础上,首先利用回归分析,确定出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投入—产出关系,继而利用DEA方法计算出各年度的投入—产出效率及其影子价格(各权重),在此基础上,测算出1991~2000年上海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企业研发投入与产出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我国1992~2007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对我国企业R&D投入与产出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企业研发投入与产出增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单向因果关系,即企业研发投入增长是引起企业产出增长的重要原因;1992~2007年间,R&D投入对企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率约为56.62%,说明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产出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3—2015年我国31个省份技术市场发展的基本数据,采用莫兰指数(Moran’s I)分析我国技术市场发展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空间误差模型探究技术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1)2003—2015年间各省份技术市场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关系,但空间集聚程度有所减弱;(2)各省份技术市场发展的空间格局相对稳定,但空间差异显著性有所降低,临近省份技术市场成交额影响下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具有明显的集聚特点,各省份技术市场发展下的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3)分类型技术市场发展模型中,技术服务对经济的产出弹性系数(0.4380)明显高于技术咨询的产出弹性(0.2754)。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3—2015年我国31个省份技术市场发展的基本数据,采用莫兰指数(Moran’s I)分析我国技术市场发展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空间误差模型探究技术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1)2003—2015年间各省份技术市场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关系,但空间集聚程度有所减弱;(2)各省份技术市场发展的空间格局相对稳定,但空间差异显著性有所降低,临近省份技术市场成交额影响下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具有明显的集聚特点,各省份技术市场发展下的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3)分类型技术市场发展模型中,技术服务对经济的产出弹性系数(0.4380)明显高于技术咨询的产出弹性(0.2754)。  相似文献   

20.
第三产业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准确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省第三产业为例,利用1980-2006年的第三产业总量数据为基础,运用ARIMA模型进行第三产值的预测,并且对原始数据进行拟合,得出误差在5%以内普遍可用的计算表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