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桂元老师所上的《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一课,是值得回味和追求的一节好课。一、瞻前顾后,认知在比较中完整建构小学阶段,苏教版教材共安排了4次可能性知识的教学。前三次分别是二年级上册学习的一定、可能、不可能,三年级上册学习的可能性的大  相似文献   

2.
新颖别致的高超导课艺术,必然会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一、图片导入在上八年级下册"知识助我成长"一课时,我选取了两个放牛娃的命运对比,一个是航天员聂海胜中学辍学后在家放牛,被老师劝返,后来成为一名伟大的航天员,另一个是大家很熟悉的西北放牛娃"放牛干什么""卖钱""娶媳妇""生娃""放牛"通过比较,学生迅速理解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知识改变命运。  相似文献   

3.
黄爱华老师的课聆听过很多次,每次都能给我不一样的感觉,让我每次都得到一种震撼。在"千课万人"小学数学研讨观摩会上,又一次聆听到黄老师的《圆的认识》一课,再次如沐春风。一、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新课程提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伙伴。本节课,黄老师只是在学生有疑难、需要帮助  相似文献   

4.
<正>设计意图: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统计与概率"领域的一部分,主要是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现象则大量存在。三年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方面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时,只要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来理解,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学生使用有关术语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5.
听了两节二年级《可能性》教学研讨课。课后研讨时,参与评课的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说一句话时的表现褒贬不一。有的认为学生说"我明天可能受到老师的表扬","我将来一定能考上某某大学"等话有些"离谱",似乎并不是数学中的"可能性"问题。如果不是"可能性"研究的,教学时教师为什么还热衷于让学生说呢?教师该怎样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可能性"呢?"可能性"是不同版本二年级教材新增加的教  相似文献   

6.
唐乐天 《现代教学》2007,(12):30-30
一、评教学思想 陆老师任教的学生的化学基础较为薄弱,而且绝大部分学生高考时不加试化学,没有强烈的学习热情和动力。针对这种情况,陆老师首先思考的是这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什么才是这节课中最有价值的东西。经过对教材的潜心研究,陆老师把苯定位为一种特殊的碳氢化合物,是介于饱和烃和不饱和烃之间的特殊烃,显然苯的这种“特殊”是本节课的重点,陆老师正是围绕“特殊”两个字做足了文章。  相似文献   

7.
严泉 《上海教育》2013,(15):45-45
如果真正树立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一定要看学生如何去学习,老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而不是老师自己如何去教好这节课。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的:1.通过摸球、装球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评价要关注3个度,即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思维的激活度和三维目标的达成度。王老师的课在设计理念上体现了这一原则。本节课内容是学习职业及学生对将来的职业梦想,非常接近学生实际。这节课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把"想法"通过大量的动态图片,还有真实的情景进行展示,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语言含义,易于理解,易于实践。学生的表演及各项任务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情操,促进了学生学  相似文献   

10.
向明 《家长》2010,(10):34-35
知识的积累需要有得当的方法,而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不重视课后及时整理、理解、消化课上所学的知识这一环节,使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1.
数学学习有“王者之道”吗? 将深刻的学习内容生动地表达。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这就是数学学习的“王者之道”。张齐华老师的“可能性”一课.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这样的要求.他的数学课堂让“深刻”和“生动”像鸟的双翼一样和谐。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无疑有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使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当前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语文课堂上,有的教师当讲的也不讲了,一味地让学生互动、交流,学生回答问题无论对与错,教师都不置可否。结果,课堂上虽然热热闹闹,但学生对课文内涵不可能挖掘到应有的深度,该理解的知识学生没能很好地理解,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现以一位老师教学郑愁予的诗《错误》为例加以说明。这是一节诗词鉴赏课。一开始,教师先由诗人简介导入新课,然后教师范读,学生再读;接着,教师出示三个问题,和学生一起整体感知诗的…  相似文献   

13.
胡京昌老师的这节课,富有创意,构思精巧,学生课堂学习成效突出。这节课的亮点与可鉴之处颇多。  相似文献   

14.
任宏 《考试周刊》2012,(1):80-81
小学数学复习课重要的是把平时学过的相对独立的各个知识点用再现、整理、归纳等方式串起来,融会贯通,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下面我就数学复习课谈几点看法。一、兴趣是复习课的内驱力由于复习课都是旧知识,学生没有新鲜感,因此表现不像上新授课时那样积极、有激情,教学气氛往往比较沉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上好一节复习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老师们可以做以下尝试。1.创设各种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如果复习课只是对已学过知识的简单重复,自然不会受  相似文献   

15.
范晓燕 《儿童音乐》2012,(10):66-67
在学校举行的家长开放月活动中,我出示了一节一年级的音乐唱游课——《谁在叫》。这是一节常态课,因为我们的日常教学不可能都像出示公开课一样挖空心思制作精美的课件,加入各种各样的才艺展示等等,这样既给教师造成很大的压力,也让学生有一种精神上的落差。本节课我意在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张扬及相互间的合作,使他们在自然放松的环境中学习,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本节课我收获最大的就是一个特别简单的小手势带来的惊喜,也是我在课堂上的即兴发挥,竟然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唱歌曲的过程中,有部分旋律是"6 5 4 3 | 5-|4 3 2 3 |1-|,衬词如"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学生的注意力有所减弱,音准也稍有偏差。  相似文献   

16.
在很多学生心目中数学学习不像语文那样形象、生动、好记、好理解,数学是一位城府很深,时常让人摸不透、猜不着心思,又武艺非凡的古怪大侠,于是出现了以下几种学习状态:被逼急了,就背一些概念,记一些公式,但转瞬就忘得一干二净了,于是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劲了,课堂上呼呼大睡,学案抄一抄应付了事,高兴了,一看这节课内容简单,  相似文献   

17.
刘丽 《小学生》2010,(12):56-57
1备课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前提 “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这就要求老师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来为每一堂课做准备。那么在备课时我们又该注意哪些呢?首先,要参阅教师用书,明确这节课的重点和目标。思考如何用巧妙、直观的方法,层层突破,轻易地化解难点,让学生理解接受。  相似文献   

18.
每周上好一节周会课,无疑对增强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调动和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搞好班级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的工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笔者从教二十五年,从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以前,我上周会课常是走老一套,先是简单回顾一下上周班上的学习情况、班级纪律、卫生情况,接着是本周应注意的几点要求,最后强调一下如何把学习放在重中之重,剩余时间做作业。久而久之,老调重弹,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结果是老师说得天花乱  相似文献   

19.
魏红春 《科学课》2009,(9):55-56
新学期第一节课,因为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可能不太了解,学生对于老师的要求也不清楚,加之科学课需要准备的东西通常比较多,所以老师都养成了习惯——上一节准备课。通常是师生互相认识,讲讲科学课的重要性,浏览一下本册书要学的内容,说说学生下一节课要做的准备,另外提出上课的要求,要怎样做、不要怎样做。这些内容固然重要,但要求太多,学生也没有记住几条,效果不是很好。我尝试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和学生一起签定一个“小科学家的小合同”。  相似文献   

20.
“可能性”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以等可能性为核心,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运用等可能性知识判断游戏的公平性。理解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下面是某教师执教的片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