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进行、加以"是两个形式动词,都可以带上动词宾语,但是它们对动词宾语具有语义上的选择性,并且动词带宾语,在句法和语义都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耻"、"辱"用作动词时,"耻"常用作意动词,"辱"只用作使动词.但"耻"也有用作使动用的,"耻"的使动用法与"辱"的使动用法相同,两者可以互换.认为"耻"只有意动用法的观点不符合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3.
“整”在东北方言中,尤其在沈阳话中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意义范畴极宽泛、句法功能极强且极富特色的泛义动词。因而有必要从语义、语法、语用三方面对动词“整”进行分析,对“整”的用法进一步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4.
对课程标准中"行为动词"的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个课程标准在对"行为动词"进行界定或说明时,列举的"行为动词"并非纯属行为动词.这些非行为动词的真正类别主要是心理动词,其次是表示存在、变化、消失的动词,第三是能愿动词.为了维护课程标准作为国家指导性文件的权威性,增强可操作性,界定和说明需要做如下修正:(1)删除课程标准中所列的非行为动词;(2)删掉"行为动词"中的"行为"二字;(3)不界定、不说明课程标准中的动词.  相似文献   

5.
动词"上"、"下"是从空间域隐喻而来的,该文拟从"上"、"下"表示的方位关系中提取主导词义发展的核心语义特征,考察动词"上"、"下"的语义引申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心理、客观现实等影响因素,对动词"上"、"下"的不对称现象分类并作出一个较为系统、合理的认知解释。  相似文献   

6.
汉语句子主语是受体的句子中,以"被、受、挨"句最易混淆,本文分析了三句易混淆之因素,并对词性、词义、词语搭配以及动词的语法作用等方面对"被、受、挨"句加以分辨,以期在教学中帮助留学生准确应用三种句式.  相似文献   

7.
"吃"类动词不能与"下来"组合的说法缺乏条件的限定.事实上"下来"能用在"吃"类动词后表示行为的结束,而"下去"在"吃"类动词后表示行为继续进行,两者正好在"结束·继续"的语义对立对称模式中形成对称分布.  相似文献   

8.
"上"是现代汉语中的基本词语,其意义繁多、用法复杂.现代汉语中"上"既可以做名词又可以做动词,做动词时既可以做动作动词(谓语)又可以做趋向动词(补语).在山东单县话中,动词"上"出现了一些不同于普通话的用法,特别是出现了交互动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9.
在"N1+使+N2+V"句式中,"使"是动词还是介词存在较大的争议.文章分别从对其是介词的否定、正面立论、类比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从而得出结论"使"具有动词的一般特点,是具有使令意义的动词.  相似文献   

10.
德州方言的"在、逮、从"用法比较复杂.通常认为三者大致相当于北京话里的"在",主要有动词和介词的用法.但它们相互间也存在着诸多差别.本文首先描写"在、逮、从"各自的语法特点,进而讨论三者相互间的区别.同时提出新的认识,即"逮"是"在"的词汇变体,"从"是因介词"逮、从"混用而导致出现替代"在"作动词或介词的新派年轻人的"误说词".  相似文献   

11.
刘莎 《华章》2008,(20):161-161
汉语中的"有"、英语中的"have"和法语中的"avoir"在各自的语言体系中是占有重要地位,而"有"、"have"、"avoir"分别在各自的语言体系中也可有两种用法,一种是作为实义动词,另一种则是起到语法辅助作用.本文以大量实例对英汉法语中的"有"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刘莎 《华章》2008,(19):161-161
汉语中的"有"、英语中的"have"和法语中的"avoir"在各自的语言体系中是占有重要地位,而"有"、"have"、"avoir"分别在各自的语言体系中也可有两种用法,一种是作为实义动词,另一种则是起到语法辅助作用.本文以大量实例对英汉法语中的"有"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中考试题中,都考查了"动词填空",可见"动词填空"这个题型的重要性.要做好动词填空题,掌握一定的技巧是很重要的.一般可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考虑:1、确定正确的时态;2、注意所填动词的语态;3、确定动词的形式.下面就这几个方面谈一下"动词填空"的技巧和方法,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陈伟 《现代语文》2006,(3):85-87
在"N1 使 N2 V"句式中,"使"是动词还是介词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分别从对其是介词的否定、正面立论及"使"所经历的语法化过程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从而得出结论:"使"具有动词的一般特点,是具有使令意义的动词.  相似文献   

15.
现行课程标准对行为动词"探究"的界定并不统一,在不同目标分类系统下,行为动词"探究"可以指向不同的目标领域和学习水平.在不同的目标陈述方式下,行为动词"探究"的用法不同,发挥着不同的功能,直接影响到探究教学策略的选择.为了有效把握行为动词"探究"的用法,教师应该注意课程标准中行为动词"探究"的同义词,注意行为动词"探究"的学科特色、不同旨趣以及政治意蕴.  相似文献   

16.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这是高一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游说秦穆公时的说一句话.课本对"越国以鄙远"作了注释:"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远,指郑国."这五个字包含了文言文所特有的语言现象:"鄙"和"远"都是词类活用.其中,"远"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鄙"释为"边邑",原本是名词(学生在初中就已学过"蜀之鄙有二僧"),注释说"这里用作动词",即"鄙"应该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这样认识当无异议.但在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可以作一般动词,也可以是意动用法或使动用法."鄙"在这里肯定不是作一般动词.那么,它到底是意动还是使动呢?对此,注释并没有涉及.  相似文献   

17.
动词"整"在东北方言中是一个高频词,句法上具有极强的组合能力,词语意义丰富,使用范围广。语体上"整"已经被口语化和通俗化,很易被共同语吸收。  相似文献   

18.
"动宾式动词 宾语"的句式最近几年流行起来,尤其是在传媒语言中更是常见.传媒的巨大作用还会使它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进入口语,乃至书面语.本文对"动宾式动词 宾语"这种日益流行的句式进行考察,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同时,旨在进一步弄清其历史源流、在新时期"复兴"的原因及其搭配规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从语法化的角度来考察"来/去"的演变过程.通过对历时语料的详尽分析,我们推断动词"来"是假借名词"来"而形成的,在连动结构中演变成了趋向词"来".同时,有一部分"来"由于被前面的动词性成分剥夺了动词特征,而演变为连词.语气词"来"也是从名词假借而来."去"的历时演变过程是动词虚化为趋向词,同时在语义达到了一定的基础后,即动词"去"有了往义,又虚化为连词.  相似文献   

20.
在山东省胶州市的土语中,"着"有着与普通话不同的用法,"着"可以用在动词的后边,表示动作的可能;可以附加在重叠的单音节动词、形容词、名词后边表示状态等等.胶州话中"着"的分布很广泛,使用的频率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