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经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同意,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注·提”教材编委会、中央教科所“注·提”课题组和全国“注·提”教学研究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区域性推广‘注·提’实验工作座谈会”。  相似文献   

2.
在翻阅新《辞源》的过程中,发现它的注释尚有些可议之处,兹提也若干条讨论于下: 一、“一戎衣”(一部009面)条注:“《书武成》:‘一戎衣,天下大定’传:衣,服也,一著戎服而灭纣,又……汉郑玄注说衣读如‘殷’,即出兵伐殷的意思。一戎衣就是《书康诰》的‘殪戎殷’,  相似文献   

3.
《阎典史传》“城中死者无虑五六万”句中的“无虑”,课文注:“意思是无须计虑就可知道,即不会少于。”编者把“无”训“无须”,“虑”释“计虑”,这是不正确的。“无虑”是一个联绵词,意为大略、大概。清人王引之《经义述闻·通说上》中“无虑”条云:“凡书传中‘无虑’者,自唐初,人已不晓其义。望文生训,率多穿凿。今略为辨之。高诱注《淮南·俶真篇》曰:‘无虑,大数名也。’《广雅》曰:‘无虑,都凡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捕蛇者说》中有句:“苛政猛于虎”。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注:“苛政猛于虎也,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按:政,通“征”。此指赋税。这句出自《礼记·檀弓下》:“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关于“苛政”之“政”,清训诂学家王引之已早对此作了明确的解释,并成为不易之论。今抄录其中一部分于后,以作证明。王引之《经义述闻·礼记上》“无苛政”条说:“政,读曰征。  相似文献   

5.
高一课本《师说》“君子不齿”中的“不齿”,注释为“不屑一提,意思是看不起.”此有补充说明的必要。“齿”,《辞海》释:“④并列.《左传·隐公十一年》:‘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孔颖达疏:齿是年之别名,人以年齿相次列:以爵位相次列亦名为齿.”《辞海》释“不齿”:“②不能同列,不与同列.表示极端鄙视.《汉书·陈胜项籍传赞》引贾谊《过秦论》:‘陈涉之位,不齿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颜师古注‘齿,谓齐列如齿. ’《诗·鄘风·蝃(?)  相似文献   

6.
“相”是个会意字。《说文》:“相,省视也,从‘目’从‘木’,《易》曰:‘地可观者莫可观于木’”。段玉裁注:“目接物曰‘相’,故凡彼此交接皆曰‘相’.”一、副词(xiāng)  相似文献   

7.
政治·经济·哲学生产目的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张鸿酞(1·12)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的几个问题 ”“’‘’‘’‘”’“””‘’二‘··……:……邓永庆(1·16)再论“具体—抽象—具体”的方法 ‘”’.’‘”””’‘’‘’.”‘·‘·········……伍雄武(1·22)对斯大林关于生产关系定义的意见…杨文(2·10)坚持实践标准发扬党的学风···……陆哲(2·15)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规律问题……杜一(3·18)谈对立面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  相似文献   

8.
【博士论坛】论理论创新对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意义 .”’‘’‘’‘”‘’“‘”””‘·············……李赞(l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党的认识 “”’.“‘”’“”‘”“’‘.’···········……张奕阳(1.4)略论《黑龙江外记》的史料价值 ························……马长泉,韦占彬(2.4)数字化时代人文精神的反思与重建 ’‘’‘.’‘””’‘”““‘”’·············……高鸿(4.1)论国际关系学的特点及其科学性问题 —兼评中国国际关系学的现状与前景 “”’…  相似文献   

9.
口学校德育德育应重视做人的教育············……孙少平(l·l)德育体验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刘惊择(l·5)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肖川(1·10)关于情感道德教育范式的思考···……丁娜宏’(2.12)心理教育模式观·····················……沈贵鹏(2·18)引导学生学会“主动选择”······……林福兰(3.27)二十年我国幼儿家庭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孔雀东南飞》写到女主人公刘兰芝被婆婆无理驱遣回娘家后,刘母劈面质问女儿道:“……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无罪过,不迎而自归?”现代一些注者多主张把“誓违”讲成“諐违”。例如: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修订版上编一)注释:“‘誓’,可能是‘諐’的误字。‘諐’,音qiān,同‘愆’。‘愆违’,过失”。又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笈出版社1979年修订版上编第一册)注:“誓违,一说‘誓’是‘諐’之误。‘諐’,古‘愆’字。諐违即过失。这句是说,我只说你嫁过去可以不犯过失。”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亦持此说。  相似文献   

11.
释“楬”     
本文拟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说文》“”篆所释之本义;(2)、《说文》“”篆所引之本义例证;(3)、当代一些汉语字典辞书关于“”篆研究成果的引证训释方法。(一)、二徐本《说文·木部》均训释曰:“,桀也。从木,曷声。《春秋传》曰:‘而书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改正为:“,也”,并注曰:“赵钞本及近刻《五音韵谱》作‘’。宋本、叶本《类篇》、《集韵》、宋刊《五音韵谱》皆作‘’。……今按:作‘桀’不可通。……‘’见《周礼注》:‘今时之书,有所表识谓之。’《广韵》曰:‘,有所表识也。’,汉人语,许…  相似文献   

12.
释‘甫’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是《核舟记》所记载的雕刻艺术品——核舟的款识。课本注为:“叔远甫,就是‘字叔远’的意思”,把“甫”释为“字”;《古代散文选》注为“叔远甫,就是字叔远,甫是男子美称,表字”;《文言难句例解》说:“‘甫’,《说文》:‘男子美称也’,因此尊称为  相似文献   

13.
一、含义。尔雅,初不为书名。《大戴礼记·小辩》篇言:“哀公曾问孔子:‘寡人欲学小辩以观于政,其可乎?’孔子曰:‘尔雅以观于古,足以辩言矣。’”卢辩注云:“尔,近也。谓依于雅颂。”由此知卢氏不以“尔雅”为书名。王念孙《广雅疏证·上广雅表》对卢氏之注所加按语曰:“按:彼文云‘循弦以观于乐,尔雅以观于古’,谓循乎  相似文献   

14.
《论语·先进》“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王力《古代汉语》教材(1990年版,第一册187页)注曰:“希,稀。这里是说瑟的声音已近尾声。”其说欠准确,臆辨如下。 《论语》皇侃《义疏》:“希,疏也……弹瑟手迟而声稀也。”希,后来写作“稀”,二者是古今字的关系。古书多作“希”宇,如《尚书·尧典》:“鸟兽希革。”孔传:“夏时鸟兽毛羽希少改易。”《文选·曹植<朔风诗>》“昔我初迁,朱华未希;今我旋止,素雪云飞。”李善注:“‘希’与‘稀’,同,古字通也。”所谓“鼓瑟希”应是指瑟声缓慢悠长,而不应如教材所注接近尾声,二者想不至那样巧合。教材的说法是受了朱喜的影  相似文献   

15.
汉字“六书”中的”形声”历来颇有争议。一般教科书在论及这一问题时均无一例外地祖述许慎义例或《说文》段注。孙雍长先生《转往伦》,本着“‘转注’造字法之所以长期末能得到正确的统一认识,症结正在于对‘形声’造字法和‘形声字’的错误理解”的观点,在建构自己的转注新说的同时,重新解释了许镇的“形声”定义,推翻了许慎的形声例字,与传统的形声说各道异趋。由于孙先生的形声说涉及到汉字的产生、发展、构形模式等一系列的基本理论,所以不能不对此进行一番讨论。一、关于”形声”又例的解释许慎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  相似文献   

16.
《捕蛇者说》之“说”字是一种文体的名称。这一义项是由“说”字的本义演变而来的。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释也。一曰谈说也,从言兑,会意。按兑亦声。《墨子·经上》‘说,所以明也。’(孙诒让注:谓谈说所以明其意义。毕云,解说)《广雅·释诂二》:‘说,论也。’《周礼·大祝》:‘六曰说’。注,以辞责之。《礼记·少仪》:‘游于说。’疏为论说。”从朱骏声的解释来看,“说”有解说、论说的意义。拿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一书的取名来看,《说文解字》即为解释文字之书,其“说”字就是解  相似文献   

17.
方老师:我发现一个难以解决的麻烦,那便是做事情如何掌握好“度”的问题。所谓“度”也就是分寸。最近妈妈总是叮嘱:为人处世一定要有‘渡”。数学老师告诉我:“提问题要把握‘度’,否则结果不会好的。”语文老师较神秘地对我说:“语文中有模糊知识,认真细致但不能‘钻牛角尖儿’嘛!”班主任总是和风细雨地跟我们讲:“玩也得有个‘度’呀,到一定程度不要再往前走啦。”…‘··听着这么多老师和家长的教诲,我就想呀想,足足在写字台前坐了四个晚上,但怎么也不明白他们所说的“度”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一定程度”到底该如何做呢…  相似文献   

18.
博·朋友     
...……”‘.“”.’“’‘’“‘’.’‘.”‘’‘”‘’“‘’“”.“‘’‘.’“‘’::丁:·“‘’‘’一“甲鉴犷苍至含香委通…_一::::、蕊点一甲博·朋友~~  相似文献   

19.
《岁暮归南山》是孟浩然在仕途失意后抒发自己怨恨幽思之作。对其颔联“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中“病”的理解历来纷说不一。《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释为:“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唐诗三百首详析》(喻守真编注,中华书局)则说:“因自己多病懒散,不善奔走,所以就是知交的故友,也就日渐疏远了。”  相似文献   

20.
《岁暮归南山》是孟浩然在仕途失意后抒发自己怨恨幽思之作。对其颔联“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中“病”的理解历来纷说不一。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释为:“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 《唐诗三百首详析》(喻守真编注 中华书局)则说:“因自己多病懒散,不善奔走,所以就是知交的故友,也就日渐疏远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