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回顾我国儿童科学教育课程设置和发展的历程,偏狭的理性主义价值观与工具主义价值观是其多年的价值取向。重新认识儿童,从儿童是小小科学家反思批判当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可以发现儿童需要的是生活科学而非学科科学;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科学家,而应是提升儿童的科学素养;儿童不是接受式地学习科学,而是在探究、体验、发现中学习科学。  相似文献   

2.
追寻儿童科学教育的真义:对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审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设置80多年的历程,可以发现偏狭的理性主义价值观与工具主义价值观是多年来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取向.本文在分析、批判这种取向的基础上提出儿童科学教育应以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为其价值定位,应以探究、体验、发现为核心,以追寻儿童科学教育的真义.  相似文献   

3.
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科学经验的自主建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区域活动一般被认为是幼儿自发探索、体验探究过程并自主建构学习经验的一种学习活动.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区域活动促进儿童与科学材料、教师以及儿童之间的互动,帮助儿童自主建构多种科学经验,形成一定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掌握初步的科学方法,获得相应的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4.
"儿童的科学课堂"应是立于儿童立场,研究和优化儿童的科学学习方式,以儿童喜欢和可理解的方式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课堂。在"儿童的科学课堂"的构建中,教师可以从儿童探究活动的设计、儿童探究材料的优化、儿童科学思维培养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杨江丁 《上海教育》2013,(12):43-43
四月来到,大地回暖,万物复苏。在这春意盎然的美好季节,一切都在快快生长。在孩子们迅速成长的这一时节,迎来了一组重要的节日——国际儿童读书日(4月2日)与世界读书日(4月23日)。在同一个月份中,先后出现两个主题相同的儿童与成人的节日,并不多见,足见世人对阅读的重视程度。在今年的国际儿童读书日,“2013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系列阅读推广活动正式启动,系列活动将以“科普阅读——开启智慧人生”为主题,通过在少年儿童中广泛开展科普阅读,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我们希望系列活动能有力地推动儿童阅读的推广与普及,促进儿童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完善,更好地实现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6.
场馆学习是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学习形式,而家庭是场馆来访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研究表明,在参观场馆的过程中,家庭成员可以有效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态度、提升科学素养.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儿童如何在场馆参观过程中实现对科学的理解仍在探索中.通过对相关国际学术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儿童跟随家长在参观场馆过程中学习科学的因素,发现影响儿童在参观过程中理解科学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背景、角色定位、话语形式、辅助支架、展示形式.  相似文献   

7.
崔宇澄 《班主任》2004,(9):21-22
近年来出现的高科技产品数码相机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少年儿童多方面素质的提高,点燃少年儿童对艺术、科学的兴趣之火.老师如果掌握了数码相机,对自己来说,是生活品位和修养的提高;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来说,无疑又多了一条提高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普遍存在将科学教育等同于知识教育、尽量缩短儿童童年期、片面关注儿童智力发展、强调教师主导等问题,未能充分尊重儿童发展的特殊规律与需要,因此从根本上而言是不利于儿童终身学习与发展的.为改变这一现状,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根本转变教育理念,实现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的儿童化,即能从儿童自身发展的兴趣与需要出发,给予儿童自主探索的空间,关注儿童科学探索兴趣、科学探究能力及科学精神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辜江河 《新疆教育》2012,(10):128-128
小学《科学》课程是面向全体少年儿童学生,普及科学知识,树立少年儿童科学观,从小受到科学熏陶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小学阶段要教好《科学》课程一定要结合少年儿童的认知心理,让小学生在快乐之中学习好《科学》。  相似文献   

10.
一、儿童文学常识儿童文学一般专指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如儿歌、儿童诗、儿童小说、儿童故事、童话、儿童剧本、儿童科学文艺作品等。但从更宽泛的范围讲,有些并非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但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如神话、传说、寓言、民歌、民间故事等,也可称为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特点:1.主题突出,内容不太复杂。2.形象鲜明生动。3.情节曲折有趣,故事性强,结构单纯,线索清楚。4.常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儿童文学种类繁多,我们仅就大纲中所涉及的文体种类,作扼要说明。  相似文献   

11.
探索年少一代身心成长秘密,表现孩子对其成长的自我体验,是我国当下儿童文学的精神底色。集中体现一个民族儿童文学创作水准的我国儿童长篇小说,在尽力追逐成长主旋律的艺术表现中;显示了强大生机。曹文轩的《细米》,沈石溪的《鸟奴》,秦文君的《天棠街3号》,扬红缨的《漂亮老师和坏小子》,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此外,对于成长的描写,也显示在童话、童诗和科学文艺的创作上。  相似文献   

12.
禄晓平  吴朝荣 《毕节学院学报》2009,27(5):101-103,108
非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对幼儿科学精神,科学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经验的获得以及自我意识,社会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指导能使其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要素之一,它在儿童文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综合来看,游戏精神的内涵可归纳为三点:快乐原则、幻想原则、自由原则。这三大原则在辽宁儿童文学作家群的创作中表现非常明显,并且在三者的相辅相成中,建构了一个个极具艺术感染力和审美吸引力的儿童文学世界,为儿童撑起一片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  相似文献   

14.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精神之一,它在儿童文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长久以来,游戏精神经常被人们所忽略,并时时被人所误读,所以廓清游戏精神的理论内涵势在必行。综合周作人、班马等人关于游戏精神理论的论述,可将游戏精神的内涵归纳为三点:快乐原则、幻想原则、自由原则。这三大原则相辅相成,有机地构成一个整体,给儿童文学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并为儿童撑起一片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  相似文献   

15.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精神之一,它对儿童文学创作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这一点可以从儿童的思雏和心理特征得到证实。所以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创作主体应保持孩子式的游戏性心理,少一些道学气的说教。在大力张扬游戏精神的过程中也要避免纯粹“快乐主义”的倾向,同时要特别注意游戏精神和教育主义的关系,应打破那种认为二者绝对对抗的认识,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两方面来寻求二者的协调发展,推动儿童文学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周作人儿童诗歌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作人对儿童文学有着巨大贡献。辛亥革命前后 ,他主要译介国外儿童文学论文 ;2 0年代 ,他翻译撰写儿童文学论文 ,创作白话儿童诗 ;40年代末 ,他创作儿童杂事诗。他提倡儿童歌谣少教训 ,多情趣 ,题材广泛 ,语言简朴  相似文献   

17.
丰子恺散文在中国现代散文中独具特色,究其原因在于其艺术创作与对童真的追求、对佛理与艺术的探求密不可分,其中又以"童心"为最根本之要素.丰子恺屡屡自称"儿童崇拜者"、"老儿童",因此应从童真之心入手分析其散文创作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丰子恺对童真的向往深受佛禅追究本性本心的感染,继而与他作为"现代最象艺术家的艺术家"对艺术"真"的追求相契合,最终形成其散文真淳自然的艺术风格及真即善即美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理论支持.坚持以人为本,在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中体现文艺的人民性,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树立正确的文艺批评观与鉴赏理论,是当代文艺活动的路标和指南针,在文学精神十分匮乏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是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也是儿童艺术学习的重要途径。儿童艺术课程不能脱离儿童的生活而独立存在,艺术课程必须生活化。新课程背景下儿童艺术课程生活化的途径是:建构源于儿童生活的艺术课程目标,采择贴近儿童生活的艺术课程内容,选择围绕儿童生活的人文主题组织艺术课程内容,实施引导儿童生活的艺术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20.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精神之一,它对儿童文学创作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创作主体应保持孩子式的游戏性心理,少一些道学气的说教,而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具体的心理依据有文化原型的积淀、童年经验、创作思维等。在大力张扬游戏精神的过程中也要避免纯粹“快乐主义”的倾向,同时要特别注意游戏精神和教育主义的关系.应打破那种认为二者绝对对抗的认识,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两方面来手求二者的协调发展,推动儿童文学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阶段,并获得广阔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