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生成语法的角度分析汉语话题结构会出现移位说与基础生成说、主目语移位与非主目语移位、以及宾语前置句中前置宾语的话题性质与焦点性质这三大矛盾.从优选论的理论出发可以得出汉语中的话题结构都是PROM>SUBJ>NEW这一制约条件等级排列制约的结果.宾语前置结构中前置宾语的生成可以通过最短移位ShM这一制约条件加以筛选得出.  相似文献   

2.
按照能否通过关系化测试,悬垂话题可以分为移位生成和基础生成两大类型。移位的激发机制来源于移位成分不可解释的[-Topic]特征;线性化理论决定拼读时复制成分的删除模式。汉语话题位置的名词短语可以无格,体现出汉语话题这一话语概念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从生成语法的角度探讨了中心语移位现象.认为汉语“动词+起+宾语+来”的结构用中心语移位来解释比宾语插入解释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宜宾学院学报》2019,(5):88-94
现有文献从认知语法、二语习得、语义语用、生成语法等不同视角对汉语话题结构进行了研究,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汉语话题结构的习得研究应考察学习者口语中对二语话题—述题结构的习得情况和影响因素。汉语话题结构可以在最新语段理论框架下合法生成:汉语话题在主语或宾语位置基础生成,为满足语段不可渗透性条件和使不可解释性话题特征得到赋值,最终移位到CP的标志语位置。  相似文献   

5.
左移位结构(Left-dislocation)是英汉语共有的一种话题结构,由前提词加一个带共指词的命题构成。英汉语中左移位结构的前置词的类型完全相同,但共指词的种类、隐现以及与前置词的语义所指关系同中有异。汉语的共指词更丰富,隐现更灵活,与前置词的语义所指关系更丰富。两种语言中的共同点体现出人类在实现左移位结构功能时在认知模式上的共性,而不同点则为话题类型提供了新论据。  相似文献   

6.
邓敏慧 《文教资料》2009,(33):30-31
本文拟从生成语法角度,对过往被动句保留宾语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赞同汉语被动句中的保留宾语是领属短语分裂移位留下的观点.移位的动因是DP被汉语功能中心语IO的强[D]特征吸引到[Spec,IP](温宾利、陈宗利,2001),移位后的保留宾语具有格,格标记“的”在领属短语分裂移位后删除。  相似文献   

7.
受到Georgala、PaulWhitman(2008)研究的启发,结合施用结构,分析汉语"V+给+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双宾结构的句法特点,其中特别关注"V-给"序列的生成机制。"给"作为汉语中施用结构的中心语,其基础生成位置应该高于VP。当动词通过中心语移位并且左向并入施用中心语"给"后,才能准确地生成"V-给"序列。反之,如果施用中心语"给"基础生成于VP之内,那么无论动词如何移位提升都无法生成"V-给"序列。在表层结构中跟在"给"后面的间接宾语原来处于SPEC-VP位置上,当施用中心语"给"进入句法推导后,间接宾语被吸引到SPEC-APPLP位置上,其自身的施用论元地位得以确认。在该位置上,间接宾语的无解特征全部被赋值,这导致了间接宾语不能再作进一步的移动。  相似文献   

8.
卓静 《考试周刊》2012,(1):30-32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英汉语都有复数名词作定语的现象,其中英语复数名词定语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汉语在强调复数概念与中心词正确搭配等方面的原因与英语有相似之处。英语复数名词定语的语义特征表现在限制中心语和描述所属关系。汉语复数名词定语的语义特征表现在限制、描述中心语的特征、性质和范围。与英语不同的是,汉语复数名词定语还可以通过夸大的方法来修饰中心语名词,也可通过添加复数名词定语使得中心语在人们概念中的范围最大化,本文称后者为"泛范围修饰功能"。  相似文献   

9.
主要研究现代汉语中的话题与焦点的基础生成,从生成语法视角对现代汉语中的话题与焦点进行解释.通过句法操作手段证明悬垂话题与左置话题、关系话题之间的层级关系,同时对现代汉语中的焦点句进行调查研究,看其是否只允许发生在原来的位置还是发生在动词前.现代汉语中有两种类型的话题句:一种是基础生成的,另一种是通过移位得来的,通过研究...  相似文献   

10.
蔡莉 《语文知识》2012,(3):36-38
句式NP1+V2+NP2中部分中心语为体词性短语NP2可以分裂移位到句首,部分则不能。文章从V2的语义特征和NP2的內部语义关系考察分裂移位的相关因素。分析认为当V2所在的句型与NP1+V2+NP2相符,NP2是以体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且语义类型均为受事和中性宾语时NP1+V2+NP2能进行分裂移位。此时,NP2內部结构还具有如下特征:NP2为限定性或描述性语义关系且中心语为实体名词,修饰语均对中心语有分类的区别性特征。最后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角度对分裂前后句式变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英汉语中典型的动词短语省略结构入手.分析了动词短语省略的三个特征--严格与宽泛释义歧义、局部性效应和混合解读,同时通过分析英汉语_申展现这一特征的其他结构.指出这一系列特征只能是动词短语省略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并不能成为判断动词短语省略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容纳句式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句式。在生成语言学的框架内,各种类型的容纳句式可以统一用VP壳理论来分析其生成,即各容纳句中均具有一个轻动词,该轻动词的强语素特征会促发下层结构的移位,从而形成这一特殊句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反义疑问句的实体构式及图式构式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两种构式的互补关系及整体统一性。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是各构式的基本组成要素,对三要素的分析清晰展示了构式的层级特征。低层级构式的共性整合出高层级的构式,各构式具有不同的能产性,层级越高,语义句法结构越抽象,语用功能越复杂。各层级的构式互为条件、在互动中构成统一的整体。揭示了反义疑问句形式与认知模型的对应理据。  相似文献   

14.
回顾以往对汉语的“被”字句派生问题的研究,发现相关文献中对“被”字句的假设存在不少问题,文章提出将“被”分析为《最简方案》框架下的次动词的假设,“被”字句通过“被”字的移位而生成,长短被字句以同一模式生成,两者具有类似的句法结构,其派生可通过次动词的基本特征来解释。  相似文献   

15.
与外语(尤其是英语)语法不同,现代汉语语法一直到现在都没有针对汉语关系结构的全面与合理的定义和分类。这不利于开展跨方言和跨语言的对比研究,探讨的深度与广度自然有局限。面对这一问题,本文在回顾和评论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现代汉语关系结构的定义和分类,认为现代汉语关系结构可以分为四大类,即核心词在前的关系结构、核心词在后的关系结构、自由关系结构和并接关系结构。这四大类关系结构的共同之处是,在一个包含关系结构的句子中,关系核心词在主句和小句中可以有不同的论旨角色,主句和小句通过该关系核心词建立语义关联。  相似文献   

16.
A brief review of the history of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reveals various definitions and conceptualizations of the construct, as well as some conceptual problems. A new conceptualization—teacher pedagogical constructions—is offered to address some of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PCK. Seven assertions that comprise the new conceptualization are presented, explained and defended. These are: (1) PCK represents personal and private knowledge; (2) PCK is a collection of basic units called teacher pedagogical constructions; (3) teacher pedagogical constructions result mainly from planning, but also from the interactive and post‐active phases of teaching; (4) pedagogical constructions result from an inventive process that is influenc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knowledge and beliefs from different categories; (5) pedagogical constructions constitute both a generalized event‐based and a story‐based kind of memory; (6) pedagogical constructions are topic specific; and (7) pedagogical constructions are (or should ideally be) labeled in multiple interesting ways that connect them to other categories and subcategories of teacher knowledge and beliefs. The proposed definition results from a re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nature of PCK as originally proposed, taking the results of major later studies and conceptualizations of PCK into consideration, appropriating new ideas about the structure of memory, and undertaking a reanalysis and presentation of data from a previous study. The article calls for viewing PCK as neither a subcategory of subject matter (subject matter knowledge for teaching) nor as a general generic form of knowledge. It presents a view of PCK as a collection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s, as a form of knowledge that preserves the planning and wisdom of practice that the teacher acquires when repeatedly teaching a certain topic. Viewing PCK as a collection of TPCs, more precisely defining it, clarifying its relations to other knowledge and beliefs entities, and speculating about its development should facilitate future investigations of PCK.  相似文献   

17.
以Chomsky的最简方案(Minimalist Program(1995))为理论基础,对“给”字句进行句法研究,进行了一系列假设:句式生成时其合并顺序遵守Grimshaw提出的论元层级结构;在多标志语结构(MSC)中,宾语提升以核查泛动词的强名词特征并使自己的格得到核查,但在有两个宾语的情况下哪个提升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以具体的特征核查要求为条件,经过系列语义搭配和句法操作。最后发现S1和S4的差则是同一结构在生成过程中由语义和句法方面受到限制所产生的结果。S2的生成这用V’reanalysis。S3中的Gei+Np2仍看作动词前修饰语。这一系列操作既符合MP最新精神。又避免了前人研究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虽说英语是单复数语言,汉语是数词加量词语言,但英语中也有“数词+N1+of+N2”的表量结构,汉语“数词+量词+名词”结构中的量词在特定语境下也可以省略。由于表量结构中的量词可分为八类,且量词既可用于表单位,又可用于表种类和表容器等,汉语中省略了量词的“数词加名词”构式有时就有多义性。人们在进行翻译时应特别注意根据语境对其进行适当的语义选择。  相似文献   

19.
复指代词是指在句内回指有指称内容的名词短语的代词,它主要出现在汉语话题句和关系小句中。复指代词在两种句式中的分布基本一致,大致可分为三种:必须出现、自由出现和不能出现。复指代词的出现受两方面因素制约:一,成分提取要遵循的等级,即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可及性较高的成分提取后,原位一般不会出现复指代词;可及性较低的成分提取后,原位必须留下复指代词。二,复指代词本身的句法属性。当空位违背句法限制时,复指代词就会出现来挽救句子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20.
英语中动句包括典型的非事件性,表层主语可以是动词内论元经移位而到达主语位置反映主语类属特性的句子,但同时还存在另一种情形,即表层主语并不是动词的内论元,而是充当表示工具或地点类的短语,我们称为工具中动句和处所中动句.学界对于英语中动句的特征的看法也不太一致,但多数研究者还是有共识的.在汉语中也能找到相应的句子结构进行对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