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能够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还应该秉承着一种"大历史观"的理念,从中国与世界、过去与现在和未来、人的心灵与外部世界三个基本纬度来思考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概括地说就是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叉点上连接古今中外。  相似文献   

2.
交往是人在世的活动方式。教学作为特殊的实践活动也具有交往性质。那么,教学中的交往具有怎样的特性?什么是真正的交往?交往的内容和价值何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该如何有效交往?探讨教学交往的  相似文献   

3.
交往是人在世的活动方式.教学作为特殊的实践活动也具有交往性质.那么,教学中的交往具有怎样的特性?什么是真正的交往?交往的内容和价值何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该如何有效交往?探讨教学交往的性质及其特征,能有效地发挥师生交往的教育学意义,真正促进学生的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往环境,扩大了人们交往的范围和层次。网络交往成为一种潮流。但过度热衷于网络交往,会导致人们对现实交往需求的减少,从而拉大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疏离、人与人关系的隔膜。尤其是对中小学生来说,网上环境较为复杂、虚假信息的存在、文化垃圾的堆积、腐朽思想的侵蚀等,严重损坏了网上交往环境,如果他们沉迷于网络交往,必然会对其健康成长,特别是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带来冲击。我们已经在前两期“热门话题”栏目刊登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构想与实践研究》及《互联网与青少年》两篇文章,与您共同探讨了网络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本期继续与您共同关注: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保证中小学生安全上网。  相似文献   

5.
交往的确是教育活动中的一种重要活动形态,以往的研究对此严重忽视。但笔者认为,将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或形态仅仅归结为师生之间的交往,存在严重的偏颇。实际上,教育活动的基本结构是由交往活动和对象性活动匹配而成的交往—对象性活动结构。它们在教育活动中各自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彼此不能相互替代。一、师生之间的交往:教育活动中的条件性活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往关系有三种类型,其一是师生之间作为一般的人与人之间  相似文献   

6.
交往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儿童的社会交往是生长发育与个性发展的需要。通过交往,儿童可以认识和了解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正常关系,克服任性、自我中心等不利于社会交往的行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儿童的交往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幼儿能很好地运用交际手段来与社会进行交往。良好的交往能力将有助于幼儿认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正常关系,帮助他们克服自私、任性以及自我为中心的不良行为,发展其行为调节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促进人格的社会化,以形成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社会性行为。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如何有效地促进幼儿人格社会化,培养与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奥尔夫认为:教育应顺应人的本性。”要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我们首先要了解3-6…  相似文献   

8.
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的基石。无论是理论定位,还是现实状态,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都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不平等性,其实质是一种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以人为本”的教育必然引起师生关系的一场革命,即由人与物的关系,变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交往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交往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主体,教师和学生都以平等的,开放的,真正的人出现在教育活动中,师生交往是师生之间的对话行动,对话既是教育形式,又是教育情境,师生交往是一种共同实践活动及交互作用,师生互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影响,共同成长,师生交往是一种双向理解,理解是人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9.
论课堂中的风险交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为了交流信息而相互施加影响的过程。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它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主体关系。课堂中的交往既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同时也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最简捷的途径。人们之间的交往是不能脱离历史和现实的。课堂交往作为一种特定环境中的人际交往,同样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两个条件。不论是生生交往还是师生的交往,在这两个条件中,交往都具有风险。一、风险交往的背景1.风险交往的定义风险,是指在特定的客观情况下,在特定的期间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就宏观整体来讲,具有发生的…  相似文献   

10.
现实中两个存在巨大差异的人之间很少能存在友谊,那是因为我们看人总是带入太多的外界因素。真正的友谊,应该撇开社会地位、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等,用眼睛去寻找值得交往的朋友,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我们只需要按照处理正常的人与人的关系的原则来对待师生关系,应该不会带来太大的困惑。但师生关系又有它的特殊性,因为它毕竟是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之间的交往,必定存在着思维方式的差异,所以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不良的师生关系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给我们实现教育目的带来了不必要的曲折。从历史的角度纵向解读师生关系的演变历程,再结合现在教育活动的经验,可以从人权、责任、情感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2.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作为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并如何去评价这些制作出来的课件呢?一、制作多媒体课件应  相似文献   

13.
师生关系一直是笼统的说法,它应该是以教学为交往实践的特指关系,且是工业文明下社会的共同关系,因为教育是工业文明下普遍的生活方式,不是农耕文明下普遍的生活方式.在这个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历史大过渡时期,师生关系和社会的一切关系一样,都带有激进与保守二重性.现代化的师生关系是以教学为交往的实践,还原老师和学生都是人,建立师生之间人与人的契约伦理关系,是教育的"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高劲彦 《甘肃教育》2020,(6):138-138
我国著名史学家吕思勉说:"史也者,所以求明乎社会之所以然者也。"学习历史,能让学生更为理智地分析问题,认识现实,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意识。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正确地学习和认识历史。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历史教学中缺乏情感教育。随着教育教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多媒体教学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5.
析教育中人与人、人与物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间对话理论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同。有学者指出,据不完全统计,自1998年以来,关于对话式教育或教学的论文发表有30余篇,其中包括《对话:教育交往关系的合理阐释》、《论大学师生对话关系》、《幼儿教育:从"奴化"走向"对话"》、《对话教学初论》、《师生:特殊的对话者》、《对话:一种新的教学精神》、《教学理论: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对话:师生关系的新概念》等等。当今对话理论强调了师生互动,意在使教育成为师生共同寻求真理的过程。然而,当今对话理论"见人不见物",完整的对话教育应该包括人与人、人与物的对话。  相似文献   

16.
杨艳琼 《中国教师》2012,(17):76-77
<正>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教育实践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事件组成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的互动。用雅斯贝尔斯的话来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往关系,这种关系是现实的,是存在于特定历史中的,是发生在特定情境中的。我们的教育实践永远是流动的,可以说教育就是一种旅行,甚至是一种冒险。当走上讲台时,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张张充满稚气和求知欲的脸,但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张脸。每一个孩子都是特殊的,都有自己特殊的经历和经验,都带着某种特定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走进了教室,都生  相似文献   

17.
教和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论中的根本问题。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的对话与敞亮,只有通过交往方可了解事务本性,进而获得真理。雅斯贝尔斯的教育交往观为我们审视"师知,学不知"、"师知,学知"、"学知,师不知"以及"学不知,师不知"四种教学认知关系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教学共生是雅斯贝尔斯教育交往观之于现实教学的启示。其中,师生人格平等是教学共生的前提,教育爱是教学共生的纽带,师生学术对话则是教学共生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一、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缘起及本质 文理分科究竟指的什么?它不是一个单纯的与学生的素质或负担相关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教育、知识、人和社会的发展诸要素之间深刻复杂的矛盾关系问题.从深层次看,它是一个我们应该秉持什么样的教育价值观的问题,是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需要从源头上对教育目的及教育的价值取向进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也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这种统一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历史课教学不仅要有历史感,而且要有现实感。为什么历史教学要有现实感?联系现实? 首先,这是由历史和现实之间的紧密关系决定的。历史是昨天的现实,现实是明天的历史。现实的中国和世界是由历史的中国和世界发展而来的。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割断历史和现实的联系。 其次,这是由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决定的。今天学校开设历史课,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而历史知识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